上周五出席莱那电脑集团25周年银禧纪念晚宴,当晚的主题是“柱子的力量”。该集团借这个场合向所有支持单位致谢,同时表扬集团员工,从年资浅的小伙子,到跟集团同步走过25载青春岁月的元老,个个兴高采烈地上台领取纪念品,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令旁观的我深有感触。
25年,走过了四分之一世纪,这些柱子依然挺立,不离不弃。
该集团高层在致词时再三强调:“他们都是支撑着这个大家庭的柱子,没有他们,集团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柱子的力量,确实很传神,比小小螺丝钉的角色更鲜明。
一间又一间的民房豪宅平地起,动土之初,就是打桩工程,将一根又一根柱子牢牢地深扎在土地上,然后才一砖一瓦地往上叠,构筑成大大小小的“家”,里面安安稳稳地住着“一家人”。
除了宗教场所雕花刻龙的大圆柱之外,一般楼房的柱子是最不显眼的。站在宫廷式楼房前,大多数人会忍不住赞叹:“哗,好宏伟的‘皇宫’!”,却鲜少有人说:“哗,好坚固牢靠的柱子!”
沉默的柱子,忠心耿耿地守着个别的岗位,默默承载整栋建筑的重量和压力。如果没有柱子的支撑,再堂皇富丽的楼房,也逃不过倒塌的厄运。
一个家庭,成员就是柱子,撑起一家的幸福;一个组织,基层就是柱子,撑起团队的辉煌成就。沉默,是柱子的本质,却不是必然的。当柱子不再沉默时,警钟敲响了,因为柱子发出声音之际,它的“心”早已被白蚁蛀蚀,柱子摇摇欲坠,楼房自然就岌岌可危了。
眼前发出巨响的,正是马华这所华厦的支柱,不但引起全体华社的瞩目,也令人侧目。
曾几何时,这所华厦被白蚁严重蛀蚀,一根根支柱相继发声,不,应该说是呛声,在华厦主人风光的背后,潜伏的危机浮出台面。
那一役,他说他受伤了,疯狂地摇柱呐喊:“是这根柱、那根柱,他们在动摇……”,顿时华厦地动天摇,众人哗然,而柱子也不再沉默,接二连三的回呛,一声比一声惊天地,一幕比一幕更撼人心。
其实我们也受伤了,因为曾经看好他的敢怒敢言、信任他能带领团队为华社开创一片蓝天,可是太多的独断独行、独排众议,令人心凉了一半。一幕幕令人瞠目结舌的剧情在上演,这厢握手言和彰显团结,那厢撕破脸皮隔江喊话、剑拔弩张。
柱子们斗出了很多很多的兵蚁工蚁,唯独蚁后迄未现身。柱子被白蚁蛀蚀,华厦主人责无旁贷,事实上,他所坐拥的华厦,早已成为诚信的危楼,看来非出动“白蚁”专家不可。
柱子的声音,岂能视若无睹、视若罔闻?
(原文刊于2009/10/28《言论版》)
2009年10月31日星期六
2009年10月15日星期四
云·淡·风·轻
前言:
又开始写专栏了。
感谢陈副总的青睐,老是腾出空间让我笔耕。这个位于《言论版》的双周专栏,令我犹豫再三。想写,因为伯乐的盛情,让我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工作上会有助力;怕写,是忙起来交行货时,会毁了自己的小名。
写吧。前天见到他,重提专栏的事,一口答应了。临睡前屈指一数,天啊,隔天就得交稿,连忙从温暖窝里跳起来,挑灯打字。
记忆犹新的莲池,曾在博客里写过,就这样,昨日交稿,立即就下版了。
说做就做,是本人的特色,对于周遭的事,管它风大浪大,且让我轻描淡写,让世间万物云淡风清~
题:莲花与政治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尘嚣中脱俗而出,淡泊宁静,令人向往。
“我来自新村”嘉年华第二回合在10月11日开跑,第一场就令我万分期待,因为那是莲花盛开的福地――马六甲州马接峇鲁新村。
到过马接峇鲁新村的人都知道,在新村牌楼正对面有个大水坝,经常开满了莲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久闻莲池盛名,我在筹备嘉年华时两度到访新村开会,却只能遥望远处绿中泛红的莲影,徒留无限遐思,内心祈愿在嘉年华当天,莲花开到路旁岸边,让我近距离一睹风采。
马接峇鲁嘉年华是由18个新村和3个重组村联办的,声势浩大,在紧密筹备了数周之后,终于来到风雨的前夕。风雨,指的是马华特大,就落在嘉年华前夕的10月10日。当我和同事们从八打灵再也总社赶往甲州之际,筹委会领导们则从甲州涌往吉隆坡,投下手中珍贵的一票。
嘉年华前夕,新村沸腾了起来,不是为我们精心策划的活动,而是马华特大一再重算选票,局势急转直下,爆冷收场。
这个新村是翁派和蔡派的“混和区”,也是典型的马华党组织结构,难得的是,政治理念的不同,并不影响彼此合作,筹备嘉年华期间,两派人马齐心协力,不过,到了嘉年华前夕,他们分心了。
原以为来到莲花盛开之地,是远离尘嚣的好去处,万万没想到,莲花盛开在马华政局最纷乱的时刻,搅动了新村华人的心。一场政治风雨,令嘉年华也逊色了,政局瞬息万变,似乎远比新村本身的60年故事更吸引人。
我在嘉年华活动结束后,再度徘徊莲池,只见池边三几位垂钓客在耐心守候,我们引颈期盼,粉红色的莲影在一大片杂草丛中遥不可及。新村人也许没察觉,他们引以为豪的莲池,早已遍布杂草,远远地阻隔了莲花与赏花人。
原是数千朵莲花齐开怒放的绝佳景色,旅人在沿岸就能一睹莲花风采,在疏于打理整顿的情况下,杂草侵食了沿岸地区,一朵朵粉红色的莲花在枯枝残叶中挺立争取一角蓝天,却无法铺满整个池面,在旅人的视野中渐行渐远,这样下去,这片美丽的风景线很快会消失在眼帘。
其实这片莲池何尝不是马华的缩影,许许多多的江湖恩怨模糊了党的焦点。马华不乏人才,如何让人才各司其职、发挥才能、凝聚力量,是党最高领导人最大的考验。一朵力争突围的莲花,很轻易就被杂草和枯枝残叶所掩盖,远不及千百朵莲花齐绽放的盛况。
离开新村之际,当地人热情的说:“两个星期后你再来吧,到时就会看见满池的莲花了。”
两个星期?是对莲池还是对马华团队的期许?
(原文刊于2009年10月15日《言论版》)
又开始写专栏了。
感谢陈副总的青睐,老是腾出空间让我笔耕。这个位于《言论版》的双周专栏,令我犹豫再三。想写,因为伯乐的盛情,让我建立自己的“品牌”,在工作上会有助力;怕写,是忙起来交行货时,会毁了自己的小名。
写吧。前天见到他,重提专栏的事,一口答应了。临睡前屈指一数,天啊,隔天就得交稿,连忙从温暖窝里跳起来,挑灯打字。
记忆犹新的莲池,曾在博客里写过,就这样,昨日交稿,立即就下版了。
说做就做,是本人的特色,对于周遭的事,管它风大浪大,且让我轻描淡写,让世间万物云淡风清~
题:莲花与政治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尘嚣中脱俗而出,淡泊宁静,令人向往。
“我来自新村”嘉年华第二回合在10月11日开跑,第一场就令我万分期待,因为那是莲花盛开的福地――马六甲州马接峇鲁新村。
到过马接峇鲁新村的人都知道,在新村牌楼正对面有个大水坝,经常开满了莲花,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久闻莲池盛名,我在筹备嘉年华时两度到访新村开会,却只能遥望远处绿中泛红的莲影,徒留无限遐思,内心祈愿在嘉年华当天,莲花开到路旁岸边,让我近距离一睹风采。
马接峇鲁嘉年华是由18个新村和3个重组村联办的,声势浩大,在紧密筹备了数周之后,终于来到风雨的前夕。风雨,指的是马华特大,就落在嘉年华前夕的10月10日。当我和同事们从八打灵再也总社赶往甲州之际,筹委会领导们则从甲州涌往吉隆坡,投下手中珍贵的一票。
嘉年华前夕,新村沸腾了起来,不是为我们精心策划的活动,而是马华特大一再重算选票,局势急转直下,爆冷收场。
这个新村是翁派和蔡派的“混和区”,也是典型的马华党组织结构,难得的是,政治理念的不同,并不影响彼此合作,筹备嘉年华期间,两派人马齐心协力,不过,到了嘉年华前夕,他们分心了。
原以为来到莲花盛开之地,是远离尘嚣的好去处,万万没想到,莲花盛开在马华政局最纷乱的时刻,搅动了新村华人的心。一场政治风雨,令嘉年华也逊色了,政局瞬息万变,似乎远比新村本身的60年故事更吸引人。
我在嘉年华活动结束后,再度徘徊莲池,只见池边三几位垂钓客在耐心守候,我们引颈期盼,粉红色的莲影在一大片杂草丛中遥不可及。新村人也许没察觉,他们引以为豪的莲池,早已遍布杂草,远远地阻隔了莲花与赏花人。
原是数千朵莲花齐开怒放的绝佳景色,旅人在沿岸就能一睹莲花风采,在疏于打理整顿的情况下,杂草侵食了沿岸地区,一朵朵粉红色的莲花在枯枝残叶中挺立争取一角蓝天,却无法铺满整个池面,在旅人的视野中渐行渐远,这样下去,这片美丽的风景线很快会消失在眼帘。
其实这片莲池何尝不是马华的缩影,许许多多的江湖恩怨模糊了党的焦点。马华不乏人才,如何让人才各司其职、发挥才能、凝聚力量,是党最高领导人最大的考验。一朵力争突围的莲花,很轻易就被杂草和枯枝残叶所掩盖,远不及千百朵莲花齐绽放的盛况。
离开新村之际,当地人热情的说:“两个星期后你再来吧,到时就会看见满池的莲花了。”
两个星期?是对莲池还是对马华团队的期许?
(原文刊于2009年10月15日《言论版》)
2009年10月9日星期五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