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送饭送暖送爱心

“人能活在这个世界已经是大赢家,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奖赏,请你不要被这个疫情打败,你的身边还有很多珍惜你的人。如果你有需要,请让我们支持你,让我们为你送上一份食物。”(取自面簿)

这一天,手机群组里刮起大爱之风,首先是报章分享面簿的帖子:凌晨三点钟四下无人之际,有人翻垃圾桶找食物,狗吠声惊动了邻居,才揭发这起“疫情悲歌”。当事人送食物的善举感动了其他网民,纷纷发动 “暖心解饥行动”,建议那些为粮食挣扎的人,在屋外举起一面白旗,让周遭的善心人适时伸出援手。“不要伤害自己或家人,不用乞讨、不必羞愧,只要举白布求救,让好心人来帮你。”

举白旗,原本是投降之意。网民发起互助运动,建议缺粮缺必需品的人在屋外挂白旗求助,用意是方便善心人辨认需要援助的家庭,可惜落在政客眼中变了调。伊党中委聂阿都不苟同这种做法,他主张穆斯林在面对考验时,应多多祷告,不应该举白旗求助。

勿以善小而不为

宗教是个人信仰,任何宗教都有引导信徒面对困境的方式,只是在饥肠辘辘的当下,每个人也有选择的权利,以解燃眉之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量力行善,无可厚非,但是我对手机应用程式里疯传的求救信息,经常是半信半疑的。从主流媒体的新闻衍生出群组里各种版本的信息,包括输送资源的单位、联系方式和银行账号,真伪难辨。如果要行善,务必提防骗局;如果要广发信息,必须查证来源和求救单位的虚实,以免好心做坏事。

行管令一年多以来,政府纾困方案无法触及的低下阶层依然不少,生活压力下衍生的焦虑和家暴,甚至自杀等社会问题,成了抗疫连锁效应。去年行管令之初,有些企业发动捐赠口罩的义举,而今,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延伸至送饭解饥的暖心行动,援助饥饿一群。社区有组织性的救援行动,在这个艰难时刻,可以温暖更多人心。

援助有需要一群

我的前公司相当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在穆斯林心目中,施舍是一门功课,低调助人更是进阶版,有加分。小施舍如星期五早上宗教课结束后,员工自动自发捐赠食物供大家分享;大奉献如哈芝节,公司参与村里宰杀牲畜的义举,将肉块分给家境贫困的村民,这些点点滴滴让我深切体会到穆斯林所奉行的施舍真谛。

在前公司负责企业社会责任的特工队,每两周举办一次送暖行动,在指定地点派送饭盒、水果和矿泉水给街友。公司提供资金购买饭菜和安排载送,员工可以报效饼干糖果和旧衣服等,并在星期日夜晚齐聚指定地点,亲自参与和执行任务。后来特工队更加入医疗看诊的服务,也将街边送暖行动提升至探访孤儿老人院,实地视察并了解需求之后,向公司申请更多资源送至相关公益单位。

尽管一包饭一瓶水是杯水车薪,但是送暖的心,如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有能力的企业,可以援助社区有需要的一群,有意愿的个人,可以积极参与食物分享计划。人人点燃一根火柴,家家点亮一盏灯,就足以照亮一座城。

我始终相信,对于三餐不继的人,及时送上一碗饭,比任何教诲都要实际得多。

(原文刊于20210701《南洋商报》言论版)

2021年6月15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防火墙与康养梦

上星期,北京朋友到海南岛出差,在入境检疫处出示健康码后顺利通关。一入境,他赶紧将口罩除下,原来周遭已经没人戴口罩。“不能戴了,要不然会被当作病人!”

如今中国整体上控制住疫情,但人们的警惕性依然高,在群聚场所如机场和商场,人们必定戴口罩,打疫苗之后,更如同建立“防火墙”,从源头阻断病毒传播链。

反观我国,6月1日实行的全面封城令(FMCO),一如所料延长至6月28日。居家办公,我们只能隔屏撮合中国投资者和本国发展商洽谈地段,平面图测和口头讲述,远远不如现场视察的实际效益,投资项目的落实,继续面对疫情变数的冲击。

旅游免费打疫苗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预言,2020年起,保健产业将取代IT成为“世界财富第五波”,在疫情冲击下,各国加速推动大健康产业。在大健康时代,人们对于养生和大健康的需求,包括预防、治疗、修复、康养“四结合”。大健康时代催生的康养旅游,早已成为旅游新常态,在疫情的推波助澜下,疫苗成了另类“入境通行卡”。想去哪儿,就打他家疫苗,他家大门自然而然为您而开;有的旅游配套加入“免费打疫苗”的附加价值,向疫苗匮乏国家的有钱人招手。

防火墙与康养梦,是“世界财富第五波”的美丽愿景。在疫情严峻的当下,大国量产的疫苗占尽优势,然而各国科学家心中依然有一把火,希望研制出国产疫苗自救救人,马来西亚亦然。尽管没有受到官方的大力护航和大众的密切关注,我们的科学家依然默默耕耘,事实上,有的潜在国产疫苗已经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目前正在全球开发和测试150多种新冠疫苗,截至2021年5月3日,约有89个在人体试验中,27个处于测试的最后阶段。其中有一些是马来西亚已经获得的疫苗或还在购买过程当中。

阿尔卑斯全球控股集团(ALPS Global Holding Berhad)首席执行官兼MyGenome基因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谭铖洸医学博士说:“马来西亚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新冠疫苗,科学没有国界之分,科学团队由各国专家组成。我们的国产疫苗不会跟其他国家联名,而是会印上‘马来西亚国产疫苗’的字样。”

分子疫苗新产业

面对当前高居不下的确诊病例,他有感而发:“这次疫情的严重性,政府要负上很大的责任,当然人民也难辞其咎。如果政府不采取强硬的手段,我们不可能在短期或中短期解决这次的危机。”

他认为,政府把疫苗当成灵丹妙药,以为打了疫苗就能迅速把传播率压下,其实不然,我们应该马上采取区域性统一时间大量筛检,把阳性患者隔离。例如吉隆坡两百多万人口一次性同步全面筛检,然后在雪兰莪州通一时间筛检,这样才能逐个区域清除隐性感染者。只要有意愿,吉隆坡和雪州可以在一个月内全部筛检完毕。可惜政府似乎没有意愿这么做,唯有祈望民众自律了。

在国产疫苗的课题上,他认为“政府缺乏远见,没有在第一时间全力支持有能力的科学团队进入研究和临床试验,这是一大败笔。目前有大学开始进行研发,而政府提供的资助如杯水车薪,科学家只能靠自己和私人企业,希望短期内达到临床试验的阶段,对国家和人民有所帮助。没有疫苗的话,我们不会有未来,因为新冠病毒的病变会更频繁及更具危险性,我们必须做好准备防范未来。

“疫苗的研发,主要靠人才和资金,缺一不可。马来西亚不缺人才,只要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上一定能成事,希望政府可以调整策略。疫苗和分子医学是人类未来的产业,人们可以通过分子疫苗作为预防医学,逐步脱离病痛的苦海。分子疫苗产业已经开始形成,希望政府不要再错失良机。“

(原文刊于20210617《南洋商报》言论版)

2021年6月2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支持研发国产疫苗

抢疫苗,惊心动魄!5月26日准点上线,屡试屡败,原以为失之交臂,没想到隔了两天,5月28日收到惊喜:抢到一个席位了!

这个关键时刻,最有共鸣的话题莫过于疫苗;这个抗疫时期,疫苗是地表最强的战略物资。在此起彼落的疫情大爆发案例中,应验了黑格尔的金句:“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汲取任何教训。”

疫苗不是万灵丹,AZ更盛传会导致罕见的血栓。但是眼看单日确诊新例逼近一万时,疫苗成了最大保障,苦等不到打疫苗预约的公众,唯有靠“手”气上网抢AZ。当政府宣布6月1日实施全面行动管控令时,各类建言和诉求充斥社媒平台,在风口浪尖上,疫苗成了唯一解药。从登记到预约,大家都等不及了,异口同声问:为什么施打疫苗的进度这么慢?为什么疫苗供应这么少?为什么政府“抢”输其他国家,害得我们要为有限的剂量而抢翻天?

抗疫三管齐下

久病成医。市井小民如我也读懂了抗疫这本书,没有三管齐下,很难收效,疫情必定周而复始。三管包括人民的行动管控、每日大量的筛检和早日完成全民80%的第一剂疫苗施打率,有了群体免疫才能确保社群不受新冠病毒的威胁。这一场长期战役的弹药,就是疫苗。如果单靠海外供应,我国要耗上好几年才能落实群体免疫计划。

5月21日,韩国在美国完成“晶片换疫苗”的谈判。韩国产业巨擘三星电子、SK集团、LG集团及现代汽车宣布,未来将在美国投资394亿美元,包含晶片、新能源汽车电池等多个产业。美国则将在新冠疫苗上帮助韩国,包括将为55万韩国官兵提供疫苗,而疫苗生产商莫德纳也将与韩国生产商签署代工协议,直接在韩国生产疫苗,以提升疫苗供应效率。

在美国总统府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总统拜登点名韩国四大企业接受在场者的掌声,并连说三声“谢谢”。而韩国总统文在寅以韩国企业总投资额,换来1亿9千万剂的疫苗和莫德纳在韩国代工生产的协议,这是疫苗政治的双赢。

在亚洲,原本备受看好可以跟美国谈判以晶片换疫苗的是台湾。目前台湾正警急部署各项疫情管控措施,总统蔡英文亲自调度,成功向美国等预订了2千万剂疫苗,并签约订购两款国产疫苗高端和联亚,此举引起民间热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为了有效预防影响全球的新冠病毒,目前正在全球开发和测试150多种潜在疫苗。截至2021年5月3日,约有89个潜在疫苗在进行人体试验中,其中27个处于测试的最后阶段。

国产疫苗长远计

与其仰赖其他国家,不如自主研发,国产疫苗是珍贵的资产,尤其是面对不断病变的新冠疫情威胁,疫苗是长远的需求。从爱国情怀和经济角度来看,拥有本国标签又可以减低成本掌控价格,国产疫苗是值得推崇的,然而当疫苗碰上政治,解读就不一样了。政府会否支持国产疫苗,就跟政府会否接受企业捐赠疫苗一样,跟政治议程息息相关。

在我国,政府大批采购各类疫苗,绝大部分成本是用在疫苗的运输和保存的设施,导致原价每剂十多令吉的疫苗,以每剂百多令吉公开给企业预购,看来层层工序耗费了太多人力和财力。

有远见的政府,会支持国产疫苗的研发。在政治路上,当一日和尚敲一日钟的,自然无需为国民长远的利益而伤脑筋。

(原文刊于20210603《南洋商报》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