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看了不少韩剧,看英文字幕听韩语对白,进行双语兼修之际,赫然发现韩语与日语在发音和文法上有相近之处,尽管对韩文有距离感,汉字却是绝佳的沟通桥梁。
那天,韩国友人指着《南洋商报》头条标题,逐字猜出原意,然后得意洋洋地说:“我们学的汉字跟台湾的一样。”
那就是繁体字,或马英九总统口中的“正体字”。日本的汉字经过多年演变,字形和字意跟中文颇有出入,而韩国沿用的仍是正体字,不过,随着韩国多番调整教育政策,汉字近年来几乎绝迹街头,只珍藏在博物馆。今年1月30日,《朝鲜日报》社论题为“小学不能回避汉字”,评述时隔40年之后,在家长和教育界异口同声要求下,汉字极可能在明年纳入韩国小学课程纲要。
在韩国,汉字属于初中和高中的选修科目,在高考中,只有17%的学生选择汉字。据说,韩语中的70至75%是汉字词。小学国语课本中的55%、医学和哲学等领域专业术语中的95%都是汉字词。
日文和韩文在发展过程中,都曾试图摆脱汉字的影子,日本学者探讨过纯粹用平假名和片假名的表记,而韩国也从1948年禁止公开使用汉字,至1973年中学教科书规定重新使用汉字,“脱汉”不果,关键在于日文和韩文同样有许多同音异义字,废除汉字容易引起混淆,更大的弊端是,后人无法解读古代圣贤的智慧宝典并从中学习,因为朝鲜的绝大多数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目前韩语使用人口为7739万人,在世界语言中位居第13。事实上,韩国在积极推广韩餐之际,也拥抱另一个“世界化”梦想,那就是推广韩文。去年10月间,韩文世界化昂首迈出第一步。
据悉,印尼布顿岛巴务巴务市的土著吉阿吉阿人,为了保住濒临消失的土著语,毅然采用韩文作为正式文字,在小学用韩文教科书教授吉阿吉阿语。这是韩文问世566年以来,首次走出国门,备受国际注目,尤其是日本媒体。
“韩文成了韩国的新出口品。”日本《读卖新闻》记者特意去当地采访,《四国新闻》报道说:“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要保住自己的语言则需要相应的文字,但那些文字未必是拉丁文。平假名和片假名也可以‘出口’,可惜日本人没有想到。韩国人的这种想法和能量令人惊讶。”
虽说目前8万吉阿吉阿族人中,只有40名三年制小学生在学习韩文,一旦试行成功,极可能进一步推广至没有相应文字的737种印尼少数民族语言,为韩文的历史谱写新的篇章。
我想起了韩剧《大王世宗》的剧情。十五世纪的朝鲜国王世宗,暗中派人到明朝取经,私下又与一批学者不断构想注音表记,甚至解剖罪犯头颅以观察人类发音部位的结构,最终研创出“训民正音”,即韩文的奠基性的文书。在那之前,朝鲜使用的都是汉字。
日文和韩文皆起源于汉字的偏旁部首,各自发展成今日面貌,不过,汉字的实用性和文化价值是无庸置疑的,韩国在致力推展韩文世界化的当儿,国内教育界掀起重视汉字教育的声浪,就是铁证。
(原文刊于《言论版》4/2/201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