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书香国际中文书展上周五掀开序幕,参展商和展览面积刷新纪录,今年首个周末的参观人次也不比去年逊色。作为联办单位,我们当然乐见书香屡创佳绩,更期望书香在具备“广度”的同时,也有“深度”。
去年书香穿插了《汉字:从甲骨文到计算机》的展出,重点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配以甲骨文、青铜器、文房四宝、中文打字机、电脑手写板等实物展品,生动地展现了汉字从甲骨文到电脑时代的历史演进和传承文化所起的巨大作用。
今年书香,在琳琅满目的书种、中港台及本地名家组成的浩大文化军团开讲之外,丹斯里李金友将捐献《四库全书》1500本予隆雪陈氏书院,势令历经百年的陈氏书院书香满堂。
《四库全书》(1773年)是清朝乾隆皇帝亲自组织,历经10年编撰的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分,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但凡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每一页都蕴藏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智慧,流传至今,俨然是中华民族的“传国之宝”。
不过,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在长达10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而收录在《四库全书》的图书,有不少被节删或篡改。据说这是因为乾隆另有意图,在鼓励民间献书之际,将掺杂了“反清”意识的文字一一烧毁、同时“引蛇出洞”,“禁书”的主人身陷文字狱,饱受煎熬。
无论如何,《四库全书》的编汇,乾隆功不可没,这是世界出版史上的巨作,也是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后来几经战乱,损毁过半,仅存而流传的已成稀世的无价之宝。如今大马爱书人有机会一窥原貌,读书中精髓,也反思历史,是一大福音。
(原文刊于25/11/2010《言论版》)
后记:
谁来写历史?
很庆幸有写专栏这样的差事,让我不得不认真阅读和搜罗资料,像海绵一样,很愉快地汲取了不少新知识。
在书展开幕听到《四库全书》时,毫无头绪。在截稿日上网搜罗了很多相关资料,越读越精彩、越读越兴奋,读到夜深人静却依然只字未写。专栏文长有限,即使读完7500字,也只能精写成750字,尽管语焉不详,主编旨意不可违,其他的就是个人吸收的养份了。
有人说,历史是当权者手中的镜子,他要老百姓看什么就看什么。《四库全书》果然也有一个纯供乾隆皇帝看的版本,叫做《四库全书荟要》。这厢,他删除了不利本身皇朝的文字,让人民共赏,另一边厢,他保留那些尖锐的政治文章,让自己独赏。两本书合一,才是真正的全民藏书精华。
那天跟日本公使伊藤康一一起吃饭,他讲述自己在南京和台北听到的中国史有两个版本,旁人笑说将两个版本合一,就是完整的中国史了。事实上,日本涉及其他被侵略国的历史,例如韩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互动史”,也不能净听单方面说词,这几年,日本与韩国历史学者共同的研究成果,让尘土掩埋的史实进一步贴近普罗大众。这是好事。
正史、野史,谁来撰写历史?谁来相信历史?
我们一起来省思。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华教宝宝茁壮成长
风雨同路,不是说着玩的。
10月下旬,第二回合十大义演有好几场是在狂风暴雨之中进行的。10月23日傍晚,我们带着雨点来到柔佛江加埔来文化小学,义演团的大巴无法驶近后台,雨势却越来越大,我和团友们撑伞抱着歌服道具,疾步走入后台时裙子也被雨点溅湿了,这才发现及时赶建好的综合活动中心,地面来不及铺混凝土,满地沙土,走起来很不舒服。
7点多钟了,风雨没有停歇之势,筵开210席,来宾却疏疏落落,我正在心里叹息之际,董事长走了过来,递给我一张票券,赫然是1990年10月27日的十大义演门票。屈指一数,正好20年。
“我一直保存到今天……”董事长颇自豪,娓娓道来数度承办十大义演的经验。这份20载情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外头的风雨也奇妙的转弱了。
文化小学是于2002年自居銮新邦令金南意园丘迁至现址开课的微型小学,董事长致词时,环顾占地6.12亩的校园说:“我们要向历届董事汇报,迁校以来,在各界人士的关爱下,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
回到雪隆区,全年最后一场十大义演突破了400万令吉大关,万达镇培才二校在大草场搭蓬设宴,连日的雨水很不留情面,让逾千名宾客不得不在湿漉漉的草地上行走,很不方便。校长见状笑说:“让大家一起来体验体验……”更甚的是,欢庆10周年的培二在“筹”本校扩建基金的同时,也开始为增建培三而“愁”。校长妙喻:“10岁孩子要生宝宝呢!”
走过了华小、国民型华文中学和独中,在风雨之中、泥泞之路,迎接一个又一个宝宝,听到许多慨叹和惊叹,发人省思。如果没有了风雨和泥泞,谁会察觉到校园内有瓦遮顶、铺石筑路的重要?没有亲身体验,谁会理解一幢幢校舍的耸立,依然填不满莘莘学子的殷切需求?
有求必应、聚沙成塔。如果没有了华教赋予的神圣任务,我们又能骄傲什么?
一个又一个宝宝,再大再重的包袱,也是长征的推动力。你来体验一下,你来检视一下,就会明白“华教自强不息”不是说着玩的。
(原文刊于11/11/2010《言论版》)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