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报章上看到吾友一脸狰狞地跟其他“斗士”推挤的画面,忍不住发短信给他:“可怜华教!”没多久收到回复:“改革必经之路。”
这些年来,由于职责所在,一直与热心华教的人士星月同行,在这场董总内斗的风波中,看到吾友们的面孔,从方方正正的脸,渐渐走形,五官快要挤在一块。吾不欲观之。
吾友A说:你们家记者对我的提问很尖锐……。
吾友B说:你们家报道算中肯的,执笔人虽有立场,但下笔时保持公平、公正。
两边都是吾友,两边也不再是吾友,烽火连天之际,两边都不能靠,两边都不可靠。
革命免不了流血
凡革命,免不了流血、牺牲、破坏。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动,是一个领导层推翻另一个领导层的计谋。
据说在辛亥革命前,康有为曾经以法国革命为例吓唬人们说,革命会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伏尸百万,然而,辛亥革命虽然有流血、有牺牲,但是并不大,社会更没有大破坏。
苏州反正时,为了表示象征意义,只命人挑去了巡抚衙门屋顶上的几片瓦。旋踵之间,制度大变,出现了新旧两重天的迥异局面。这不能不说也是个奇迹。评论员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胜利快、代价小,原因之一在于满洲贵族集团的“自作孽,不可活”。
真心为华教,千万不要自作孽。
其实局外人早已看腻了董总乱局,其实局外人都不想多谈清官难审的“家务事”,可是在谩骂和人身攻击之余,社交媒体出现一个帖子,将某一阵营诸公的手机号码公诸于世,广邀网民早晚致电“问候”,这种做法,匪夷所思。
华社有把尺衡量
如果说:流血是改革必经之路,一旦成王败蒄,再狰狞的面孔也会被人淡忘。事实上,华社心中依然有一把尺,衡量得出斗争和信念之间的实践、破坏和建设之间的差距。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不是你我说了算。
我依然记得某年走入一所华小办活动,那位年轻的家协主席居然视董事长为斗争目标,他自称是“民国思想”,努力了十年,却推不翻董事长。
今年我再次踏入那所华小,见到的多是新面孔,在校园待了两个多小时,猛然记起这就是“民国思想主义者”革命的原点,没有了他,三机构领导一团和气,甚至邀另一所华小联办活动,不分你我、不计较谁付出的努力多,全场活动所筹得义款将由两校均分。这种合作无间的精神值得推崇,因为一所学校的三机构都可能出现矛盾,更何况两所学校六大机构,要真正磨合,需要高度的信任和包容。
三机构领导有争议,要发展学校谈何容易。董总继续乱、继续斗,华社的信任和包容继续耗损下去,最后谁将渔翁得利?衮衮诸公,请三思再三思。
(原文刊于20150618《言论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