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7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碰瓷与撞板

多年前参加一项激励课程,坐着听久了,导师要学员们动一动,于是全场派发清单,从前页到后页,共有20个指定动作。导师说:先读完所有指示,然后照着做,在1分钟内完成任务的就胜出。
当我们开始读指示时,导师不断在旁催促:把握时间,快快快!
没多久,有人按捺不住开始行动了,其他人陆续跟风。导师一边赞一边催,结果越来越多人行动,只有几个“呆瓜”还坐着读,最后,当导师喊停时,“呆瓜”们和导师同声大笑起来。
原来真正的呆瓜是没看完指示就急于行动的多数学员,因为最后一项指示是:“读完所有指示,你什么都不必做。”

碰瓷儿诈财

资讯爆炸的年代,网媒崛起,大大考验传统媒体的能耐。快而不准,随时毁誉。
在中国,“碰瓷儿”不是个新鲜的词,这是北京方言,指故意弄坏东西让人赔偿、使诈骗钱。“碰瓷儿” 多数是制造假车祸,佯装被车辆撞到,或发生轻微摩擦,然后诈取司机的钱财。
最近微博疯传“中国老人日本碰瓷索赔10万日元”。在刚过去的中国国庆黄金周假期,中国人蜂拥到日本“爆买”之际,一名留学生发微博说,就读于京都大学的同学在打工的店里看到一则告示,称今年8月,一名中国老人在日本京都祇园旅游时“碰瓷”,日本餐厅老板赔了10万日元(3千600多令吉)。目前祇园附近店铺家家张贴告示文,提醒民众,如果遇到中国人碰瓷儿,“别软弱、先报警”。
网友质疑“碰瓷”事件是抹黑中国人的假消息,凤凰卫视驻日记者李淼特地走访祇園,证实有这个告示文,并获日方官员证实确有此事,于是报道标题打出“碰瓷”,记者在文末提醒中国游客“走出国门要遵纪守法”。

一键传千里

没想到事隔一天,碰瓷事件全面反转。有目击者挺身而出证实老人被撞,老人女儿说:10万日元还不够医药费!记者终于联系上肇祸女司机,察觉告示文失实,因为街坊没搞清来龙去脉,老人确实受了伤,索偿的金额也不足以支付回国求医的费用。记者坦承有“疏漏”,老人却极为不满,因为微博疯传的“片面之词”有损名节,更毁国誉。
这起事件如何收场,并非重点,只是回想最初被标题吸引,跟大多数网民一样,先入为主判定老人有罪,而定罪的始作俑者,正是颇有公信力的凤凰记者。看得懂日文的告示、访问过日本街坊和官员,结果查证的事却不是“真”的,在中日文化差异和微妙敏感的客观环境之下,稍一失慎就撞板。
是与非,好与坏,一键传千里。一个转发,以讹传讹,对媒体人和网民来说,都是犯险的事,到头来发现“什么都不必做”才是对的,因为所有争议都需要时间沉淀,不必急于下定论,让真相说话。
(原文20151008刊于《言论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