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9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 扫地老太太与送稿员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高手,都在民间。
网络盛行造句接龙,有人在微博创作了精彩的“绝句”,网民就一窝蜂涌来,七嘴八舌玩接龙游戏,2011年伊始,闪亮登场的网络红人是“扫地的老太太”,她本领高强,隐身于各行各业,就像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提及少林寺一位扫地僧,其貌不扬,却身怀绝世武功。
“扫地的老太太”起源于网友“程序员幽默”于去年12月杪发的微博:“据说在每一个互联网公司里,都有一个扫地的老太太。很偶然地,当她经过一个程序员的身边,扫一眼屏幕上的代码,会低声提醒对方说:小心,栈溢出了。”
这则微博迅速爆红,网友纷纷跟进创作,在数百个版本当中,特别吸引我的是:“据说在每一个报社编采部,都有一个扫地的老太太。很偶然地,当她经过一个记者身边,扫一眼屏幕上的文字,会低声提醒对方说:小心,标题歧义。”
我想上述撰稿人并非出身报社,因为一般记者只打稿不打题,负责标题的是编辑,而川梭在编采部的是送稿员。细想起来,送稿员的精彩程度,确实可以媲美爆红网络的“扫地老太太”。
今年迈入88周年的《南洋商报》,战前的编辑主任及战后的总编辑不乏文人才子,精辟的社论加上有素质的特约稿件,让送稿员在耳濡目染之下,从认字(有些作者字体潦草,除了编辑和校对员,送稿员往往也能一眼辨认出来)、识字、到掌握股汇趋势的,俨然是编采部的把关人之一,在白纸黑字印刷出街之前,及时纠正缪误。
好多年前退休的阿梁,据说自少年服务到两鬓斑白。他虽然很勤快,却爱唠唠叼叼,每次把编辑发的标题送到打字部之前,会习惯性的看多一眼,一看出错字或歧义,就老实不客气的大声指正。而他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自创的打油诗:“半生牛马在南洋,辛苦不值半分钱……。”前两句是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同事们拼命赞叹他的才华:生不逢时啊!
另一位送稿员丹尼儿是印裔同胞,一口流利的广东话,连我们这些来自南北马的编辑也自叹不如。尽管他认识的中文字不多,应付日常工作却游刃有余,稿件上注明的全国版或地方版,他能准确分类,一一送到负责人手中。有次,不知谁将一则稿放在地方版编辑桌上,他看到立即拿走:“这是东海岸的稿……。”
新闻工作是跟时间赛跑,编采部经常在截稿之前用100米速度冲线。有位送稿员对股汇了如指掌,有一次,编辑如常在马股闭市后更新行情,正要发排之际,路过的他却一眼看出数字有误:“今天股市交投热络,成交量岂止2亿股……”,当主管刷新相关网页时,果然是源头在仓促间出错又及时更新了。
尽管这些送稿员已先后退休或离职,他们的精彩语录和善意的提醒,依然让我们津津乐道。

(原文刊于20/1/2011《言论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