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日星期五

云淡风轻:行善这回事


迎接癸巳年,慧海法师与善信结缘的春条写着“慈心能容人,修福不染尘”,劝人慈悲宽怀、行善无私。在新春围炉之夜,听法师开示,无意中聊及法师年幼时在潮州的穷乡僻壤乞食求温饱,后来在渡头认父随之飘洋过海到南洋来的旧事,抢食的苦况依然深深烙印在法师脑海,言下不胜唏嘘。

炫富炫餐“行为艺术”

当年乞食,今日布施,肯定有更深体会。我联想起“中国首善”陈光标率领员工到酒店当“蹭饭族”的新闻。他率先放下了面子、举起了筷子,大口大口吃剩饭剩菜时,心里到底想着什么 ?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第一时间出钱出力救灾,当选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一反传统高调行善而备受争议。他最新的议题是响应“节约粮食和水电”,率领40名员工到酒店吃剩饭剩菜。
有人在视频上看了他的吃相大喊“倒胃口”,也有媒体形容他的炫捐、炫富和炫餐是“行为艺术”、是对现实有声有力的控诉,结果这位媒体人获颁“标哥年度新闻奖”,奖品包括“环保轿车、环保别墅,提包入住,锅碗瓢盆已配好”,全跟陈光标经营的事业有关。一波接一波的舆论声浪,为他省下了一笔又一笔的宣传费,这种营销手法堪称一绝。
很多人无法苟同陈光标的做法,但也有人赞许,因为他的企图心是摆上台面的。行善或行恶?做事或作秀?陈光标是个反面教材,教会了我们,有些人行善必有所图。
前几天接到一通电话,声声追究:不是说筹到100万吗?为什么一分钱也没汇进组织户头?
这位义愤填膺的读者说的是某单位内讧之前的筹款活动,在领袖更迭之后,刊登在报端的义款没有了下文,他心有不甘,因为他捐献的血汗钱也不知所踪了。

心存善念才谈行善

我向他厘清媒体在慈善活动不插手钱财处理的大原则,为了筹款的透明度,我们不惜拨出版位刊登捐献人的名单和玉照,而受惠单位善用义款添加校园设施之后,我们也会跟进报道,以便向各界善心人士交待。
挂断电话,他的话仍在耳际回荡:“你们一定要去查问……”心里诸多感慨。为了履行媒体的天职,我们提供平台让有需要的单位筹款,20多年来,南下北上披星戴月,图的是一个民族教育的信念,数百场义演风过不留痕,一失慎出了乱子,则路人皆知天下闻,媒体不得不慎言行。那些放不下面子、挑不起担子的人,最后难逃千夫所指。
在人人抢着行善的年头,小有小善,大有大善,最堪忧的是:没有善念,行什么善?佛家说,行善布施可以修福德。若行善带有私心,期望回报或贪图名利,等于行善之心蒙了尘,而修来的福就折了。
(原文刊于31/1/2013《言论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