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7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才下舌尖,又上心间


上周日出席隆雪华堂妇女组主办的“舌尖上的马来西亚”跨族群多元美食与文化交流会,欣赏了华族、友族及原住民的精彩歌舞,大饱眼福之余,更在120道各类美食当中大饱口福,那一刻,深深感受到身为马来西亚人的幸福。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马来西亚”显然源自《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大型美食类纪录片从人文角度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并在大马等地区转播,掀起美食潮。

宛如中华美食画卷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老饕们的最爱,有人评说:“这幅中华美食画卷,勾起了无数中国人的胃部冲动。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舌尖》不但有美味的诱惑,更是冷暖记忆和人情世故的娓娓道来。”
当这个美食系列以英文字幕向西方国家推介时,主题被译为“A bite of China”,非常有意象,堪称“神译”。我想,“舌尖上的马来西亚”应该也可以译成“A bite of Malaysia”。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表演艺术和饮食文化一样精彩。隆雪华堂妇女组选在国庆的时段主办这项活动,旨在促进三大种族的团结,反击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士煽风点火,破坏各族之间的和谐。主办单位用心良苦,而事实上,舌尖上的饮食文化,足以团结全民,化解舌尖上的分歧争议。
自MH370失联以来,舌尖上的争议不断,口水战没完没了,尤其是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助长了“网络战士”的斗志,也考验全民的爱国意识。
MH370事故爆发之初,当马来西亚被中国网民辱骂而有部分人赶紧撇清“这个政府不是我选的”,结果反而败给了强大的爱国主义潮,沦为话柄。
当MH17飞越战火重燃的乌克兰边界而被击落之后,全民悲恸,但当罹难者遗体送返国门,进行全国哀悼和降半旗等盛大仪式时,又出现了一些非议的声浪。

将心与心结合起来

一桶冰水当头淋下,作为捐助“渐冻人”慈善活动的噱头,淋不淋、捐不捐,个人选择,无须辩解,就如江湖卖艺人敲锣打鼓或炫目亮眼的海报抢人眼球一样,葫芦里卖什么药,一眼看穿。只要初衷是善意的,旁观者曲解是旁观者的问题,实践者又何须执着于一个动作或一种看法。 两度夺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的美国导演马尔科姆•克拉克(Malcolm Clarke)谈及《舌尖上的中国》这类记录片进入国际市场的潜能时说:“音乐很好,节奏也不错,几乎就是痴迷于食物,我后来知道了食物是中国的国教。但对我而言,如果以人为核心而非以食物为核心会更好……。”
在我国,当单一种族的饮食文化成为跨种族的生活习惯时,说明了各族跨越肤色和文化藩篱,奠下团结基石,但是如何进一步凝聚力量,将心与心结合起来,在任何重大议题上互敬互重,才是深层的、牢不可破的基层力量。
咬一口美食,和互咬互掐,都是同一个动作,意义却大不同。才下舌尖,又上心间的,可能是齿颊留香的美食,也可能是破坏国民团结的口水战,这个国庆月,让我们一起省思。

(原文刊于20180828《言论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