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8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流金“税”月的奖与罚
踏入新的一年,举国关注的莫过于4月1日起落实的消费税。这三个月可说是最后冲刺,也是民心最慌乱的时刻,茶余饭后的话题,离不开消费税,唯恐一个不留心,就平白无故地被“消费”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看到一则网络新闻,说是韩国有意征收“单身税”,年薪三千万韩元的未婚劳动者需要多缴税17万,引起天朝网民议论纷纭:不结婚,要缴税?单身惹了谁!
这时,央视摄录队正好在报社拍摄画面,我提及这个话题,北京女孩笑说:“单身已经够悲催了,居然还要征税!”
去年11月,韩媒引述消息说,韩国要在未来几年向未婚一族征收“单身税”。"单身税”一度登上韩国各大门户网站搜索词榜首。事实上,韩国早在2005年就讨论过征收“单身税”的事,由于当时反对声浪过大,未能落实。
韩国三抛一代
2005年,韩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076名,此后在10年间一直未能超过1.3名。总和生育率是指该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韩联社援引美国中情局《世界概况》调查报告说,韩国今年的总和生育率在全球排名倒数,韩国网友戏称年轻一代是把恋爱、结婚、生育统统抛弃的“三抛一代”。
对于“单身税”,韩国国内出现两派的意见,赞成一方认为,32至49岁的未婚职场人应缴交“单身税”,因为他们对低出生率问题有道义上的责任。一些韩国媒体在抱怨单身税的同时,不忘揶揄美国的“结婚罚金”。据说,美国高收入夫妇比单身族要缴交更多税金,被戏称为“结婚罚金”。 为免引起民怨,去年韩国政府就赶紧出面澄清,不会征收“单身税”。不过,“狼来了”一再上演,恐怕迟早成真。被视为缺乏“生产”力的单身族,看来必须为国库收入作出更多的贡献。
欲征其税,何患无词?由于各国民情不一,“怪税”纷纷冒现,例如日本帅哥税、比利时改名税、英国胖子棺材税、俄罗斯无子女税、美国扑克税、阿联酋外国新娘税、爱尔兰牛屁税、印度老鼠税等等,无奇不有。
多赚的多缴税
在人人自危的“流金‘税’月”,我国实行的消费税是否人人平等、赏罚分明呢?在50万令吉年收入的分水岭,“大鱼吃小鱼”的戏码会不会在灰色地带上演,最终是消费人扛起了重担、被税制“消费”了呢?
有人说,消费税未实行,咖啡店茶水已经悄悄起价。眼下草木皆兵,消费人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如果说,缴税是国民的义务,人人都希望多赚钱的多缴税,让阮囊羞涩的打工族,有个喘息的空间。
(原文刊于20150129《言论版》)
2015年1月18日星期日
名师早点:贝贝,随他吧
爱FM“名师早点”(第一篇)20150120
名师早点,多知一点。
上个星期五,我在报社接待了一批来自香港专业教育学院的年轻人,我们交流互动的环节,难免提及年轻人不看报章、看网络新闻的现象,以及媒体的生态。他们异口同声说,香港媒体喜欢渲染,没有公信力,还特别提到一家日报。可是当我进一步问:你们在网络上看的是哪一家的新闻呢?他们又异口同声的,说出这家日报的名称,全场笑起来的时候,有人辩解说:我们要看看TA又炒作哪些新闻!
有需求,才有供应。
媒体生态中备受批评的是“狗仔文化”,“狗仔文化”被形容为“媒体、明星和大众的三方博弈”,跟拍、追拍、偷拍等事件层出不穷,涉及的媒体不讲道德规范,甚至走钢索挖掘独家新闻,以促销报份。
热辣辣又火爆的独家新闻,就这样狂卖了一期又一期。但这些“独家新闻”往往也成了“毒”家新闻,有毒的,不但损害了报社的名誉,也迷惑人心,荼毒民风。
这几天,中国女歌手姚贝娜逝世的后续新闻,赤裸裸揭露了大陆媒体生态的阴暗面。
相信观赏过2013年《中国好声音》的朋友,对姚贝娜这个名字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她原本就是一名歌手,虽然没有登上“好声音”的顶峰,但是在“好声音”播出之后,她在大陆真正红了起来,各种活动排得满满的,也获得青睐,演绎《冰雪奇缘》(Frozen)主题曲“Let it go”的中文版“随他吧”。也许是太忙碌没照顾好身体,姚贝娜在1月16日因乳腺癌复发而逝世。
在哀伤悲恸的时刻,突然传出“记者假扮医生偷拍姚贝娜遗体”,而这家媒体也独家报道,成立以姚贝娜命名的眼角膜基金会募款,引起姚家及唱片公司的不满。虽然这家媒体后来公开道歉,但是避重就轻,很多疑点语焉不详,网民普遍认为这是媒体和医生合作搞出来的,独家新闻就这样成了丑闻。
这起事件对于媒体来说,是个反面教材。抢报份,不能泯灭良知。不刊登遗容以尊重死者,是媒体最基本的道德操守。在非常时刻,挂着“慈善”的名目,借别人的光环来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感觉就是“趁人之危”、趁火打劫。尽管这起事件发生在海外,国内媒体也可以引以为鉴,不要犯类似的失误。
后记(20150119):
去年9月初在天后宫的中秋活动上,我如常应邀上台演讲,回到座位时,爱FM副总经理玲玲开口邀我成为电台时事讲评人之一。
其实这些年来在自家的《言论版》写稿,评论意味不是太强,只是抒发己见,到电台担任“名师”更是愧不敢当。可是玲玲认为我演讲的内容就足以成为广播内容。我想这是个很好的挑战,因为不当网络主播之后,除了代表报社上台演讲或主持几个固定活动之外,甚少有“声音的演出”,不如把握良机,“逼”自己更勤奋些,花更多心思和努力,为自己增值。于是当晚就答应下来。
隔了好几个月,电台方面终于来电正式敲定。第一期的录音,就在家里对着手机反复练习,然后传送音频,因为这样比电台来电录音更从容些。
第一期搞定,松了口气。明早一定要好好收听,希望接下来更从容淡定!
2015年1月14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三不猴与众生相
有些事,不可看、不可做。有些话,不可听、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因为凡夫无法真正理解佛表达的真实含意,连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更何况凡夫俗子。
据说在基督教中,猴子代表欺骗和虚荣。印度教则供奉猴神哈努曼,相传哈努曼英勇忠诚,变化多端,神通广大,帮助罗摩屡建奇功。日本人对猴子敬畏有加,衍生出“三猿像”或俗称“三不猴”。
“三不猴”的塑像在日本随处可见。日语“猴子”的发音是 “SARU”,和文言文的动词否定形的词尾 “ZARU” 相近。日本人借“三不猴”劝人少惹是非的“見ざる(不看)、聞かざる(不听)、言わざる(不说)”,词尾发音都是 “ZARU"。“三不”也被喻为“睿智的三个秘密”。
三不源自《论语》
“三不猴”塑像模样憨态可掬,只见三猴半蹲,第一只用手捂着耳朵,第二只用手掩住嘴巴,第三只用手蒙着眼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谨慎善为、与世无争的处世性格。
有人说日本民间的“三不猴”来自佛教,有的则认为是缘自孔子的儒家思想。《论语》中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是孔子对弟子颜渊的教诲,意即不符合礼数的事物,不看、不听、不说、不动。
先说非礼勿视。在大陆红红火火的电视剧《武媚娘传奇》,由于剧中女演员们豪放裸露的唐装造型而被喊卡。其实类似造型早在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里出现过,如今 “波涛汹涌”的画面重现,果然吸睛,可惜“胸器”抵不过电剪,最后荧幕上剪剩女演员们的大头,而范冰冰的妩媚,也减去了七八成。
非礼勿言。戏言或失言,都可能惹祸。法国《查理周刊》的讽刺漫画,招来恐袭的横祸,在数百万人游行反恐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东西方价值观以及对宗教课题敏感度的差异。在不同国情的氛围下,有些忌讳是“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没顶。
不雅行为引发热议
非礼勿动。韩国男子组合B1A4来马开唱,由于熊抱与亲吻穆斯林女粉丝额头,成为热议话题,也引起宗教局的关注,认为这是“不雅行为”,将对女事主们采取行动。
粉丝一旦疯狂起来,似乎什么事都敢做,也都会忘了环境和国情的限制。前阵子电视重播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K-pop演唱会,许多包头巾的穆斯林女粉丝为韩星疯狂厮喊的场面令人咋舌,韩“疯”席卷各国,渗透各宗教及族群,令人叹为观止。
有位韩国朋友说,韩国年轻人蒲夜店时,只要看对了眼,二话不说就紧搂共舞一夜情。在民风相对保守的大马,即使在娱乐场所寻欢,他也大叹无趣。相信韩星万万没料到对粉丝的亲昵会激起千层浪。
最后,非礼勿听。扰扰攘攘了好几个月的董总内斗,观众越来越少,同道渐行渐远。我们常说“恋”与“爱”是有区别的。恋是一种原始的激情,爱是一种有创造力的感情;恋只是一种情感寄托,比如依恋、眷恋等;爱不仅仅有情感寄托,更包含了责任、分享和分担。那些不退不让、不妥不协的好汉们,究竟是“爱”华教还是“恋”权位?
不可说不可说。无故不可说。甚深故不可说。
(原文刊于20150115《言论版》)
2015年1月1日星期四
云淡风轻:熬冬盼春,元旦快乐
又到岁末,又是省思和展望的季节。告别2014,一连串天灾人祸令人心寒;一连串佳节贺语却又提振士气,重燃希望。
我们忙完全年最后一个活动,是在冬至前夕。“梦想高飞”交流营工委心血来潮,让营员在报社学搓汤圆当夜宵,有些营员活学活用,回到家亲手搓汤圆给家人吃,说来温馨。
冬至九尽春深
九九消寒至春深。在中国,除了南方人搓汤圆、北方人吃水饺之外,冬至的传统活动如数九、画九、歌九和写九,也别具意义。以画九为例,冬至那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春深,道尽了人们熬冬盼春的急切心情。
说完中国人的节庆,谈谈西洋人的节日。一周前的今天,是圣诞节;一周后的今天,是元旦,双佳节贺语满天飞:“圣诞快乐、新年快乐(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贺语虽老套却实用,不过,中文同是“快乐”,英文却有不同的诠释和注解。
当全球人沉浸在商场大事粉饰圣诞气氛之际,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循例出现在电视或网络视频,每年亲笔撰写的演词,每年相似的场景,英女王今年针对主题“和解”,在镜头前侃侃而谈。
快乐简单直接
据说,英女王自1957年第一次通过电视直播演说之后,近60年来从未间断。守在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前等待聆听“全世界最纯正高贵的英音”的,不仅仅是英国人,也有来自全球的观众。英女王演说完毕,必定献上祝福:A very happy Christmas to you all。
我们约定俗成地说Merry Christmas,英女王却说Happy Christmas,原来是基于merry这个词带有喝酒喧闹的意味。
《朗文当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Merrymaking 的注释为“fun and enjoyment, especially drinking, dancing, and singing 嬉笑玩乐(尤指喝酒、跳舞、唱歌)”,而圣经提及恶棍拿八“Nabal's heart was merry within him, for he was very drunk(拿八喝得醉醺醺,心情愉快)”。
英女王显然认为圣诞节不应该在欢闹之中度过,而一些荷兰改革宗教派信徒则互道“ Zalig Kerstfeest(Blessed Christmas)”,也不是“ Vrolijk Kerstmis(Merry Christmas)”。
中西方的节庆文化各有内涵、各异其趣。相比之下,中文的快乐简单直接多了,但是节庆的内涵和底蕴却更深一层。
冬至,期盼春暖花开,必须解读九九消寒图。一笔一划,恒心、毅力和信念是不可缺的。熬冬盼春,新年新气象,祝愿读者们元旦快乐。Happy New Year !
(原文刊于20150101《言论版》)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