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2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政治当道,文化失声


在电视上看到董总两派人马险上演全武行的画面,主持人说“百年华教,切莫成为千古罪人” ,醍醐灌顶,当头棒喝。
2012年3月14日,中国前总理温家宝对记者说:“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出自于《孟子·滕文公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意思是:我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褒贬不一的,但我只要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的做下去!
在古代,“春秋”代表一年四季,也是史书的统称,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料价值高,但不完备,王安石甚至说《春秋》是“断烂朝报”,意即“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
无论如何,孔子在中华文化界被尊崇为“至圣先师”,地位至高无上。每次因公务走入独中或华社打造的大专院校,往往看到一尊孔子塑像树立在校园内,宛如一盏明灯,照亮华文教育的殿堂。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用行动来教育的,别人会跟着做;用空话来教育的,只会导致争议。孔子也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放诸今日,领导人的命令没人遵从,是随从者的错,还是领导人该反省自身?
2011年1月11日,孔子雕像屹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家博物馆大门前,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中国大陆,孔子被圣贤化,也曾被妖魔化。从当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到孔子塑像树立在天安门附近,被喻为“中华民族反省自身文化,寻求振兴发展之路的过程”。然而“打倒”不容易,“重树”更艰辛,100天之后,2011年4月20日,“孔子”敌不过民意,唯有引退国博北广场。
远在2500年前,孔子是个思想前卫者。他勇于向当权者提出“仁”的要求。仁者爱人也。他主张“忠”,但不主张“愚忠”,更提出“道不同,不相为谋”。放在董总诸公身上,今日的对峙,无异于“打倒孔家店式”的政治批斗,逼使文圣黯然撤离,再次说明:政治当道,文化失声。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文批武斗,过了一个又一个百日,祈愿闹剧早日落幕,董总重返华教至尊地位。
(原文刊于20150423《言论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