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5 爱FM“名师早点”:十面霾伏
名师早点,多知一点。
今年的马来西亚日,是人人想出门,却又害怕出门的日子,怕的是“十面霾伏”。
曾几何时,我们每年都迎来煙霾季節(haze season),笼罩各地的煙霾不但造成能見度低,而且因为大規模空氣污染,影响了民众的健康。只要短短几分钟暴露在細懸浮微粒(PM 2.5)空氣污染下,無論是大人或小孩,很有可能引發呼吸道的疾病。
我国的煙霾是來自印尼蘇門答臘與加里曼丹地區的农耕地。当地的農民经常以大面積的燒芭(火耕)方式清理農地。煙霧隨季候風飄散到我国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造成严重的環境污染,迫使各國必須嚴陣以待。霾害的情況一度獲得改善,但是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近年來空气污染程度不斷加剧。
2006年10月12日,东协各国要求印尼务必要拿出实际措施来防治霾害,印尼终允加入《東協跨域霾害污染協定》(ASEAN Agreement on Transboundary Haze Pollution, AATHP)。当时,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汶萊在东协會議上表示,決心遏止印尼加里曼丹和蘇門答臘的非法燒芭活動,以免形成霾害。這意味着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汶萊,可以主動派人前往印尼協助撲滅林火。同时,五國環境部長也同意,今後每三個月開會一次,應付霾害問題。
可是眼看协定签了近10年,跨域霾害却没有改善,这也许跟“东协模式” (The ASEAN Way)的传统有关,也就是对成员国内政、领土和主权采取不干涉的原则。
印尼傳統上焚林墾地的做法根深柢固,叢林大火和霾害危機難以根除,事实上,最大受害者正是印尼本国。森林火災燒毀將近百萬公頃熱帶雨林,影响生態平衡。印尼境內引发的跨域空氣污染,不但造成邻国的民生问题,也挑戰了雙邊關係的穩定發展,同時也成為區域整合過程中的共同挑戰,在本質上更牽涉到國際政治的角力(jué lì )。
2013年,新加坡和印尼曾经为了霾害的问题而影响了双边关系,毕竟追究责任和抗议等行动,往往 很伤感情,可是一年又一年忍受霾害,经济和民生都受到重创,怎能不表达民怨呢?
有位专家这么分析,如果说印尼农民不得不以最经济实惠的“烧芭”手法处理农地的话,那么印尼政府可以教育农民,随着季候风的风向而定下烧芭的日子,让季候风将烟霾吹向大海,以免祸害邻国。
去年(2014)5月份在緬甸舉辦的第24屆東協高峰會(ASEAN Summit)的系列活動中,來自各國公民社會的代表齊聲呼籲東南亞各國政府領導人 應該要立即對抗區域內的跨國煙霾,並且要將具體作法加入未來東協共同體的工作議程中。
東協高峰會的主席聲明(Chairman’s Statement)也重申跨域霾害污染是區域內的共同關注,並呼籲各國應當強化區域合作,落實區域監督機制的運作。
一眨眼,一年过去了,烟霾又来了。东协的领导们也应该检视运作成效了。
我的分享到这里为止,谢谢收听。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