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4爱FM(第十三篇)“名师早点”
20151105《言论版》
前几天,Expert Market市场研究公司公布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十大让孩子读大学最贵的国家”当中,大马排名第五。尽管学费是相对最低廉的,但是对于每月平均收入2052令吉的一对就业夫妇来说,他们必须掏出收入的55%,才能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如果孩子拿不到奖贷学金,那么父母将失去收入的一半。这也意味着,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就成了这个家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大马,除了国民型中小学是免费教育之外,在大学阶段,20所政府大学僧多粥少,有能力的家庭自然可以将孩子送到海外深造,普通家庭则仰赖奖贷学金的补贴,让孩子进入私立大专就读。
我国2016年财政预算案,高等教育减少24亿令吉,而政府大学遭削减14亿令吉拨款。教育奖助学金等,也从今年的34亿5887万7600令吉减至26亿4737万5900令吉,较去年少了8亿1200万令吉,引起很大争议。
成本转移家长学生
高等教育显然是高成本的开支项目,在全球范围来说,高等教育成本负担正加速的从政府和纳税人转向学生和家长身上。在我国,马币跌跌不休、消费税加重生活压力之际,学费又可能飙涨,家长们肯定吃不消。
父母是否愿意作出牺牲供孩子念大学,一是受生活水平的影响,二是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在瑞典,父母就习惯缴纳很重的税赋,让孩子接受完全免费的高等教育,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就有学生用政府资助的贷款来付生活费的传统,在瑞典,强制收取学费会受到抵制,即使那些最有能力付学费的父母也会如此。另一方面,在私立教育发达的国家,父母更愿意付学费,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大马,华裔父母总是对子女的教育抱有很高的期望,一般都愿意为子女上大学做出经济上的牺牲,私立大专院校林立,给予孩子们多一项选择,寒窗苦读,盼他日换来一纸文凭,有更好的出路。
慈善捐赠奖助学金
有些国家对高等教育有慈善捐赠的传统,这种捐赠使得公、私立大学均可设立奖学金。尽管面对公私立大学的高昂学费,美国强调只要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就不会因为家庭经济或地位问题而上不了大学。在其它没有这些传统也没有公共政策来维持高等教育入学的国家,除了有钱人以外,高等教育对其它人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一个国家的人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高,国家越先进,所以大多数政府都十分关注保持或提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要继续获得更多公共资源,需要有英明的高等教育决策人 果敢建立和推行良好的机制,既有相对低廉的高等教育形式,又有各种各样的经费资助和贷款项目。这样就能有效补偿成本,又能确保更多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才有望在2020年落实大马先进国宏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