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毒奶粉风云又起
前几天的新闻报道,新山一名婴儿疑在喝了奶粉后呕吐不止,奶粉生产商接获投诉后展开调查,发现奶粉是假货,而柔佛州贸消局在行动中共起获210盒市价达4万2000令吉的冒牌奶粉,同时把取缔行动扩大至全柔州,在搜查假奶粉的同时,也致力追踪假奶粉的供应商。
这起冒牌奶粉事件曝光后,许多父母忧心忡忡,不知道应不应该让宝宝继续食用有关品牌的奶粉。所幸奶粉公司及时启动危机管理,出面回应,并上载照片,教授公众如何辨别真假奶粉的包装。如果消费者发现产品有异样,可以要求更换。
毒奶粉事件时而有闻,其实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冰山一角。无良的商家为了牟利而炮制黑心食品,对于抵抗力弱的宝宝来说,毒奶粉是最大的伤害。
说到毒奶粉,让人联想起中国毒奶粉事件。前几年我们到中国深圳旅游时,导游提起到香港买奶粉的事。中国人对于自家生产的奶粉没有信心,有能力又有工作便利的导游,就会顺道入境香港多买几罐外国品牌的奶粉,结果中国人的举动引起香港人的怒吼,说是中国人把香港的外国品牌奶粉买断市。
保障利益保住小命
2004年杪,安徽阜阳的“大头娃娃奶粉” 曝光,2008年传出“三鹿奶粉事件”, 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揭发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引起哗然,后来更进一步发现中国不少奶粉企业为牟利而采用三聚氰胺替代蛋白质。
三聚氰胺是一种白色无味的粉末,微溶于水。英文词汇“Melamine” 正是中文“没了命”的谐音,这种要命的奶粉让小宝宝吃尽苦头,我们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宝宝受苦的模样,让人更加不齿无良商家的恶行。
近期,世界排名第三的法国集团也陷入“毒奶粉”事件。有关公司的奶粉怀疑受沙门氏菌感染,造成至少26名孩童身体不适。当局下令在全球大规模召回受污染奶粉,据说受污染的产品有近“7000吨”。
毒奶粉事件在各国爆发之后,往往引发公众关注 当局在把关和监督方面的力度,例如在接获消费者的投报后,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查出“毒奶粉源”和遏制毒奶粉的生产和销售。被冒牌的奶粉公司火速行动将有问题的产品下架和允准消费人更换怀疑有问题的产品,这样一来,不但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更保住了小宝宝的生命安全。
利益勾结的单位是针对执法的漏洞和商家的疏忽而得逞,时下盛行的网购外国产品,是把关容易疏漏的一环。无法喂母乳的妈妈在可信任的商店购买奶粉,在喂宝宝时多加留意宝宝的状况,以防毒奶粉误了宝宝的一生。
(原文刊于20171214《南洋商报》言论版)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