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7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美食文化与宗教习俗

这两年的斋戒月,对我的生活作息略有影响。

基于公司员工95% 是回教徒,因此斋戒月循例停止早午餐的供应,午饭时段,我和另三位华裔同事唯有低调地相约往外觅食。为了尊重马来同事在守戒,尽量避免在他们面前喝水吃东西,连话题也避免涉及美食。平时交情不错的女同事经常会关心的问:“今天你吃饭了吗?”

犹记得第一年初来报到,我在斋戒月真的饿慌了。在部门环顾四周,大伙儿都在午休,没人吃东西,我也静静的默默的工作,下班前如常进入健身房,才惊觉运动的力度大大减弱。女同事知道我没吃饭没力气的事,瞪大眼睛说:“你可以带便当来吃,也可以跟隔壁部门的A君一起去外头吃啊!”

斋戒月,让我体验了种族间互相尊重和体恤的温馨。你有你的清规戒律,我有我的生活作息,彼此信任包容,诚属可贵。

美食文化吸引游客

“十月节”又掀起争议,令人感叹。明明换政府了,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来看,在吸引游客来马的大前提下,五花十色的德国美食文化,不正是卖点之一吗?

第185届慕尼黑啤酒节于2018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盛大举行。我的朋友特地远赴慕尼黑,就是要体验“正宗”的“十月节”。这项超过200年历史的啤酒节,其实不仅仅是啤酒而已。

“十月节”(Oktoberfest),又称慕尼黑啤酒节(The Munich Oktoberfest)。这个节日起源于1810年10月12日,因在这个节日期间主要的饮料是啤酒,所以人们习惯称为啤酒节。每年9月底到10月初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一连两周,到10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止,是慕尼黑一年中最盛大的活动,与英国伦敦啤酒节、美国丹佛啤酒节并称世界最具盛名的三大啤酒节。

慕尼黑啤酒节也走入中国。2013年9月6日至21日亮相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是德国慕尼黑啤酒节首次在北京给予官方授权的节庆活动。2015年5月22日至6月7日,首届“慕尼黑啤酒节——成都之旅”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举行。

欢聚畅饮鬼佬凉茶

由于我国天气酷热,啤酒素来被视为“鬼佬凉茶”,挺着啤酒肚招摇过市的比比皆是,这俨然是我国非回教徒的饮食文化之一,只要没酗酒闹事,三五知己欢聚畅饮也是生活方式之一,无可厚非。“十月节”并非第一次在我国举办,原本安然无事,随着有人挑起事端,这些年要办啤酒节的屡屡碰钉,有人搬出各种似是而非的论述,一味反对,前朝政府如是,换了政府,似是而非的论述继续在坊间流转。

如果我的斋戒同事可以鼓励我去找饭吃,为什么回教徒不能接受非回教徒在特设的空间举办啤酒节?如果主办方能确保活动安排妥当,没有不愉快事件,在我国呈现“在地化”的“十月节”,也可以成为大马旅游年历的推荐活动之一,何乐不为?

(原文刊于20181018《南洋商报》言论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