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代表陈嘉庚基金出席兴北校友会主办的陈嘉庚杯全国统考成绩优秀奖颁奖礼,留台联总总会长拿督陈绍厚致辞时提及统考和台湾高等教育巡回展疑遭某方打压时,一度激动得不能言语,令闻着心有戚戚焉。
当教育沦为政治筹码,叫华教太沉重。
承认统考的最后一里路,人来人往,换了位置换了脑袋,始终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509近一周年,又是检视希盟出师表,逐项打分评议的时刻,承认统考的议程,明显是失分题。管他背后多少苦衷,人前失信就足以证明,统考依然是政治考量下被牺牲的一环,而最近备受争议的大学预科班学额分配不公,也是一例。
在扶弱的教育政策下,学额分配不公是一项传统,过去没有人揭发,华裔家长和学生自寻出路。而今90%对10%的大学预科班学额分配比例公诸于世,引起哗然,也激发争取的意愿,结果出人意表,不是直向的调整比例,而是横向的扩大蛋糕。表面上学额增加了,配额悬殊的现象没改善,这种双赢方案,政治是唯一的赢家。
在政治角力中,为了保住优势而牺牲教育的议题是司空见惯的事,在客观环境的限制下,华教一步一脚印,步步维艰、步步为营,领军者必须善用用谋略,伺机出击,才能攻下一城。最佳时机,莫过于大选前夕。
政治糖果成怪胎
过去,选前造势攻略之一是走访知名独中。在全校师生列队夹道迎迓,一众董事热情招待,在台上恳求拨款拨地,然而政治现实是资源另有去处,一番热闹喧哗之后,华校未必如愿获得糖果。
当年的关中,好比一颗政治糖果,也是导致华社分裂的教育界“怪胎”,关键在于那一纸批文。由于“身份不明”,国中独中傻傻分不清,接着是统考没批函统统不能考。在纷纷扰扰之中,关中走出寄居生涯,完成建校大业。时至今日,有人认为关中的建校应该归功于前首相纳吉,我却不敢苟同,在政治里,那一纸批文不过是一步棋,真正对关中锲而不舍的,莫过于关中董事长丹斯里方天兴,背着骂名,率领团队多方奔走筹款,结合华社和政商力量,换来一栋栋崭新的校舍,那一砖一瓦,都是从华社筹集来的血汗钱,以及国库里的人民纳税金。
当教育沦为政治筹码,华裔子弟的利益被典当,这是华社胸口永远的痛,但是从没放弃,能争取的就争取,争取不到的就往外开拓往外闯。统考不受官方承认的40年来,独中发展在华社的强大支撑力量下继续蓬勃发展,培育无数英才,扬名海内外。去年509人民寄望希盟政府有所作为,即使不能一蹴而就,也能潜移默化、从善如流,今年此时,让我们温馨提醒:莫忘初心。
在政治现实之下,华教当自强,顺流逆流,华教常青。
(原文刊于20190505《南洋商报》言论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