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

祥云粉丝

栏名:女人私房话
见报日:2008/07/11

第29届北京奥运进入倒数28天,在网络视频上看到鸟巢和水立方蓄势待发的热力,以及刚完成内蒙古境内传递的“祥云”火炬,在回返终点站北京之前,收录了各国风土人情和粉丝百态。
祥云火炬自3月31日起从北京启程周游列国,俨如奥运巨星,所到之处必掀热潮。境外传递遭遇了风雨,更激发了中国人护圣火的心。5月4日起回到中国境内传递时,夹道恭迎的粉丝“疯”火连天,成了网站热辩的话题。
这些网站发起最佳贴图征选,遴选“最牛”的粉丝,结果从图片上看到有人为争睹祥云风采,挺而走险地爬上屋顶、天台、灯柱或高高的树梢守候,其中有棵树上居然站了17人,另一棵树因承载不了重负而被连根拔起。
网站将这类照片当作反面教材,提醒爱国的粉丝们收敛。不过,有些网民认为这样没不妥,不但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而且也很有趣。
最近又有人揭发祥云的一群“铁丝”,他们伴随圣火同行,脸上、手上的国旗,以及身上的T恤等奥运周边产品,不但增添了传递城市的色彩,点燃了沿途围观者的激情,也为自己找到谋生的契机。
据说有近万人在圣火传递城市销售奥运产品,而且阵容越来越大,而紧追祥云走遍大江南北的也有3、4千人。
有人说,这些小商贩是点燃激情的推手,也有人斥为违法侵权。无论如何,当祥云在8月8日传抵鸟巢点燃主火炬时,铁丝也只能在门外兴叹了,因为接班的是一批批“钢丝”。
钢丝守候了7年,只为了见证这个全球盛事,他们花了时间和金钱,购入场券或纪念钞票,绝对是奉公守法的追星族,不过作为地主,北京也费煞心思教导全城钢丝,塑造礼仪之都的形象,让海内外访客宾至如归。
这些礼仪包括不随地吐痰、不光着身子上街、不在赛场使用京骂,不在音乐演奏的章节中鼓掌,以及观看网球赛时保持安静,确保观众都能听到球拍击球发出的清脆声。
尽管无缘亲临鸟巢观赏赛事,不过,我们这些远程粉丝,都以雀跃的心情等待“凤还巢”、“天人合一”的开幕式。京奥,我们期待您!

后记:
编辑来电说,专栏文章里又铁丝又钢丝的,是不是手民之误?我这才发觉自己没提到粉丝、铁丝和钢丝的等级之别,这一来,不但是编者,连读者也会费猜疑。
昨晚起稿时,原本想写“追火人”或“追梦人”,因为祥云是奥运火炬,火炬传递的是梦想,可是前者很“火”,瞎掰的,后者太文雅,偏偏爬上树的一个也不雅,称为追梦人太过于美化他们了,刚好昨天跟一群编辑吃午饭时,有人提到很多现代用语是不恰当的,例如粉丝、闪电水灾、(内阁)大瘦身等。我持相反的意见,不认为这些字眼很不当,因为文字是从地域性惯用所衍化而来的。
我原本觉得“闪电水灾”(Flash Flood)有电光石火,瞬间淹没的意味,形容很贴切,不过,既然有不同的声音,我就利用网上词典查找,结果答案是“暴洪”、“骤发山洪”。
对于“粉丝”,我始终认为那是趣味性的用词,不是文字污染,所以本周的专栏文章就特地选用粉丝为题。编辑未必认同我的看法,不过,他们还是尊重我写的权力,没有擅自改掉,也因此让我发觉不作注解是不行的,还有很多人没想到“粉丝”可以进化成“铁丝”及“钢丝”。
我始终认为,我们无须为中文的遣词用字而固执己见,当年进报馆的考题,放在今日来考,原本对的也变错了,原因无他,过去沿用的,今天可能规范成相反的一套。当年说“固步自封”,而非“故步自封”,时至今日,后者才是正确的。
某一版的汉语辞典收录了“榴莲”,引来反对的声音说“连”应加上木字边,而非草字头,规范专家感觉不妥,但又不知何者正确,于是在下一版又收回了这个词。
Durian是我们家的baby,却交给隔壁家大婶为它命名,最后当然是落得没名没份的下场啦!
说真的,我很看不起那些专门研究文字规范的人,在我眼中,别人当作圣典般的最新辞典,往往是规范专家在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
说得有些过火了?我们才是被玩得过火咧!
文字既然是人类文明的代号,创意无限的字眼才是上上之作。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