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通过电话找我帮忙,又是为旧东家献声。另一半知道了,反应如常:“你最爱的啦,反正不收钱的,当然会有很多人找你!”
我回说,不是每个人都叫得动我,我也不是到处卖人情,有些人碰过几次钉,再也不敢向我开口。
我真的不知道这样下去,会不会自损,因为身边有两人总是猛向我浇冷水,除了另一半之外,就是连和。
每次献声,我都当作是功课,战战兢兢,唯恐阴沟里翻船。当初献声,还有赞美声,献声多了,平稳的表现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了鼓励,散场时徒留寂寞。
第一次献声是在小学五年级,当时被校长和老师选中,每逢周会就担任司仪,所以学会了“恭请”两字。
小学时期超活跃,从唱歌、跳舞到演讲,站在台上像吃饭。参加过的演讲比赛包括中、巫、英及日语。中小学时期参加的中、巫、英语演讲比赛没得过大奖,反而是踏出社会,学了日语,第一次参加日语演讲时,意外地赢得全国冠军。
初入报社时,是工会让我开始当司仪,除了那次花红5个月的历史性仪式之外,就是某年中秋的联欢会,我和宝珠搭挡主持南洋小姐选美赛。
当时参赛的是6位大汉,我们替他们化妆换女装时,已经捧腹大笑,然后约好正戏时不准再笑,可是天哪,真的好笑到全场翻转过来,我握着麦克风也笑到弯下腰,因为有的美女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扭着腰猛抛飞吻。狂欢之后,翌晨食堂老板娘特地跟我说,她觉得我有主持能力,而大马并没有什么出色的主持人,所以她鼓励我朝这方面发展。
我衷心感谢她的赏识,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只好把它当作一个美梦,深藏起来。
后来,我也没有什么机会继续在报社当司仪,直到由编辑组转到业务部,又开始在台上活跃起来,不输小学时期的活跃。
办活动,往往是自己策划、自己主持,经常演独角戏,好处是经验多了,场面越来越大,当然,挑战也更大了。
旧东家欢庆八十周年,贵宾和员工在酒店的晚宴上同欢共庆,要求双语司仪。我先准备了讲稿,紧急找了英文老师来修,结果她给了我一个很好玩的点子:VIP。
当晚的主题是“人人都是VIP”,我引用了老师对VIP的诠释:Very Interesting People, Very Intelligent People, Very Invaluable People, Very Important People……
主宾桌率先爆出掌声,带动别桌一起鼓掌。我猜那是总经理。
另一次,旧东家跟文汇报合作,特地搞了一个仪式公告天下,我以双语主持,甚至着重英语多过华语,那位中国籍社长将讲稿的英文版本交由我们处理,由麦经理念出。我不知道他为何特别满意我,只知道仪式一完,好几位头头都对我说:“张社长对你赞不绝口,说要请你去香港主持文汇报的仪式。”
那次的反馈让我开心了好几天,又怕喜形于色会招人嫉妒。我想是这些反馈令PC对我另眼相看。
PC走了,颜来到旧东家,活动特别多,我当司仪的次数也相应的高,最高纪录是一个月内主持四场活动,最难忘的是其中两场仅相隔两天,而且要求高,挑战更大了。
那个星期四是推介国庆50主题曲『就是喜欢你』,在工作人员搬动台上摆设的当儿,我必须引开观众的注意力,所以到台下作现场访问,还引导副部长在内的十多位贵宾说“就是喜欢你”,然后一脸欣慰地说:“今天好开心,有这么多位贵宾对我说‘就是喜欢我’……”只听到其中一位贵宾悄声说:“上当了!”
这场活动在很high的氛围下圆满地结束了,回到办公室没5分钟,颜来电召见,原来是安紧张兮兮的跟他商议,希望她那场星期六的活动也有气势。
颜用手比划了一个高度:“今天已经来到这里,后天不能掉下去哦!”同时别有寓意地重复被我捉弄的那句话:“好啦,就是喜欢你啦!”
星期六当天,我牢记颜事前曾推翻安的建议“华人不习惯拉手什么的”,在节目的尾声,偏偏搞到他非带头手牵手不可,因为现场正播放“手牵手”合唱曲。事后,他笑着对我说:“你越来越多花样了。”
那段时期,站在台上的我,总会有意无意看到台下的他,一付很enjoy又期待我“出招”的样子。可惜不到一年,他也走了,我沉寂了好一段日子,心情是低落的。
说到献声最威水的一次,还是龙应台主讲、陈广才主持的文化讲座。
龙应台在台上提到,她很介意别人说“马龙配”,其实“龙马配”比较顺口,不少成语也是“龙马”什么什么的,陈广才反驳说,也有不少“马龙”什么什么的,两人绕着这个话题兜了一圈,全场有笑意。
讲完文化课题后,我在讲座尾声的仪式上说:“虽然今天没有龙马配,不过我们有‘陈龙’……”然后故意转过头去看台上两人,改口说:“对不起,应该是‘龙陈配’……”
原以为司仪说错话的两人,听完后面一句,率先开怀大笑起来,尤其是龙应台仰首狂笑的侧面令我印象深刻,而观众群更迟回过神来,一阵豪迈的笑浪慢慢扩散,终于淹没了全场。
事后,五月花告诉我,龙应台问她付我这个司仪多少钱,她很得意地说:“免费的!”
对了,就是这个“免费的”,搞得我经常为义务献声而懊恼,CHEAP!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