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接了这个司仪工作,让我雅集雅极了。
当初为了“雅聚”还是“雅集”而查究了一番,发现个人内涵确有待提升。
经济组同事笑说“雅集”太深奥了,言论版刊载的“英雄帖”更令他们望而生畏。我跟他们分享我的查究成果,他们取笑我太认真,结论是:我们都不雅!
原来文人雅集、中秋雅集、端午雅集,全是古代文人雅士们聚首的场合,除了吟诗作对、鉴赏书画等艺术品之外,也探讨和交流对时局的看法,体现文人心忧天下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八五雅集,正是配合旧东家85周年而将作者、读者与编者齐聚一堂,加上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的莅临,与出席者一起探讨“新闻言论自由”,虽然出席者近百人而已,不过也算达到了雅集的目的。
开心的是,在雅集上见到老邓,他也曾是专栏作者。另外,跟叶啸难得碰面,他说应该抱一下,感觉上又回到了十大的时光。见到叶啸跟我谈话,浪子杨群也凑过来,对我直称他“杨先生”感到意外,更令他意外的是,我回说:“当然记得你,因为当年被你骂过。”
当年选举十大歌星,我们通过叶啸大哥邀他担任评审之一。基于某位歌手要求取回专辑,我没细想,就在送交专辑给评审时附函提醒他们在评分后交回所有专辑。结果他将专辑送回报社,特地来见我这位十大团长,只抛下一句狠话就走:“专辑都要还,cheapskate!”
我没把整件事说出来,加上叶啸在场,他看来有点窘,打圆场说:“我很少骂人。”
其实挨骂也是催化成长,现在的我也常常骂人,希望加速小辈的成长。我并不怨他,反而是他有些耿耿于怀,在我主持了上半场的新闻奖颁奖仪式之后,刚放下麦克风,座位最靠近我的他,转身去用餐之前,对我说:“你主持得很好。”
我连声道谢,心里很明白他的用意。当初挨骂是活该,我也真的受教了!
这个雅集,确实有意义。
**附录:
“兰亭雅集”实为军事会议?
文人雅集是两晋风流、崇尚清谈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盛世有雅集、诗酒兴会,西晋的“金谷诗会”即为典型;奔散丧乱之际也有文人聚会,中原陆沉、晋室南渡时的“新亭诗会”即是,其他文人间的雅聚谈玄更是频繁。
东晋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与好友以雅集形式,创作了流芳百世的《兰亭集序》,兰亭雅集更是体现了中国士人心忧天下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兰亭雅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人追求自由、追求和谐、追求品质的最典型的文化精神。
在历史上,兰亭会素来被认为是文人雅士的活动,1650多年后,也就是2005年,西泠印社出版《兰亭序解读》颠覆了传统说法。作者吴大新经过10年考证后发现,王羲之兰亭雅集是秘密军事会议。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4月11日),东晋书法名家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2人聚会兰亭。这42人中军方的有22人,省军级干部'可考证的有五六人,前线的有3人,2人后在前线战死,只有谢安一人是名士。
他们绝大多数在军中供职,绝非传统所说的“一般文人名士”,大部分来自京城乃至前线,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绍兴,不可能是来赶“雅兴”的。吴大新断言,这是一次军政群贤的秘密聚会。清代也曾有人质疑此次聚会,但却没有响应。
吴大新此说一出,便在浙江省文化界引发一阵轰动,也引起了王羲之后代的关注。王羲之第五十四世孙、王羲之研究会理事长王家德说,以前从未想到、也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2004年9月3日是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10月中旬在南京举行的周年活动上,也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不过王家德并未否定此说,而是认为该新提法必定会引起学术界共鸣。
西泠印社表示希望通过吴大新的著作抛砖引玉,引发“百家争鸣”的效果。据悉,绍兴市政府将把此书作为礼品,赠送给2005年4月11日参加“兰亭国际书法节”的国内外来宾。
当初为了“雅聚”还是“雅集”而查究了一番,发现个人内涵确有待提升。
经济组同事笑说“雅集”太深奥了,言论版刊载的“英雄帖”更令他们望而生畏。我跟他们分享我的查究成果,他们取笑我太认真,结论是:我们都不雅!
原来文人雅集、中秋雅集、端午雅集,全是古代文人雅士们聚首的场合,除了吟诗作对、鉴赏书画等艺术品之外,也探讨和交流对时局的看法,体现文人心忧天下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八五雅集,正是配合旧东家85周年而将作者、读者与编者齐聚一堂,加上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的莅临,与出席者一起探讨“新闻言论自由”,虽然出席者近百人而已,不过也算达到了雅集的目的。
开心的是,在雅集上见到老邓,他也曾是专栏作者。另外,跟叶啸难得碰面,他说应该抱一下,感觉上又回到了十大的时光。见到叶啸跟我谈话,浪子杨群也凑过来,对我直称他“杨先生”感到意外,更令他意外的是,我回说:“当然记得你,因为当年被你骂过。”
当年选举十大歌星,我们通过叶啸大哥邀他担任评审之一。基于某位歌手要求取回专辑,我没细想,就在送交专辑给评审时附函提醒他们在评分后交回所有专辑。结果他将专辑送回报社,特地来见我这位十大团长,只抛下一句狠话就走:“专辑都要还,cheapskate!”
我没把整件事说出来,加上叶啸在场,他看来有点窘,打圆场说:“我很少骂人。”
其实挨骂也是催化成长,现在的我也常常骂人,希望加速小辈的成长。我并不怨他,反而是他有些耿耿于怀,在我主持了上半场的新闻奖颁奖仪式之后,刚放下麦克风,座位最靠近我的他,转身去用餐之前,对我说:“你主持得很好。”
我连声道谢,心里很明白他的用意。当初挨骂是活该,我也真的受教了!
这个雅集,确实有意义。
**附录:
“兰亭雅集”实为军事会议?
文人雅集是两晋风流、崇尚清谈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盛世有雅集、诗酒兴会,西晋的“金谷诗会”即为典型;奔散丧乱之际也有文人聚会,中原陆沉、晋室南渡时的“新亭诗会”即是,其他文人间的雅聚谈玄更是频繁。
东晋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与好友以雅集形式,创作了流芳百世的《兰亭集序》,兰亭雅集更是体现了中国士人心忧天下的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兰亭雅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人追求自由、追求和谐、追求品质的最典型的文化精神。
在历史上,兰亭会素来被认为是文人雅士的活动,1650多年后,也就是2005年,西泠印社出版《兰亭序解读》颠覆了传统说法。作者吴大新经过10年考证后发现,王羲之兰亭雅集是秘密军事会议。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4月11日),东晋书法名家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2人聚会兰亭。这42人中军方的有22人,省军级干部'可考证的有五六人,前线的有3人,2人后在前线战死,只有谢安一人是名士。
他们绝大多数在军中供职,绝非传统所说的“一般文人名士”,大部分来自京城乃至前线,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绍兴,不可能是来赶“雅兴”的。吴大新断言,这是一次军政群贤的秘密聚会。清代也曾有人质疑此次聚会,但却没有响应。
吴大新此说一出,便在浙江省文化界引发一阵轰动,也引起了王羲之后代的关注。王羲之第五十四世孙、王羲之研究会理事长王家德说,以前从未想到、也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2004年9月3日是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10月中旬在南京举行的周年活动上,也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不过王家德并未否定此说,而是认为该新提法必定会引起学术界共鸣。
西泠印社表示希望通过吴大新的著作抛砖引玉,引发“百家争鸣”的效果。据悉,绍兴市政府将把此书作为礼品,赠送给2005年4月11日参加“兰亭国际书法节”的国内外来宾。
………………………………
后记(2008/06/24):
八五雅集上半场活动结束后,我跟记者在现场专访了几位出席者,录像片段当晚就上载至常青台。过后,无意中听到摄影组在追究责任:怎么没有得奖人的大合照?不是列入节目表的吗?
天啊,原来我漏了这个环节。不过,说起来真是一肚子火。
开会商议流程时,某人似乎没有分配到什么工作,就私下献议代佩佩处理节目流程:“我有每个人的电邮,打好字就可以直接转发,没问题。”
结果我等了好几天,知道他们都出差到北马,只好耐着性子,加上好朋友周五晚在家门前遇劫,沟通实在不易,活动前一天,我找出开会时约略记下的点滴,做好司仪的准备。不幸的是,记录里没有“合照”这回事。
开会当时,我没有自动请缨处理流程表,是因为我没有全体与会者的电邮地址,更何况这是旧东家的活动,不是应该由他们的工作团队处理吗?
结果我在活动开始的前一个小时,才拿到节目流程,没有太注意细节,只照着自己原先写好的进行。在现场见到某人,问他为何当天没有收到他的流程,他说他的确传了给好朋友,还反问道:“她没有转发给你吗?”
有关活动的报道,要不是编辑组将两位得奖编辑的照片放得那么大,引起其他组的不平衡,也不会有人质疑为何没有得奖人的全体照。
这次果然出漏子,不过,心情还是坦然的,因为很明确知道某人对我的敌意,有意无意间将我边缘化,过去参与某些活动的筹备会议,也常是独漏我的名字。
我的存在,令他失去很多献声的机会,这一次让我彻彻底底看穿他掩饰不住的敌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