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星期四

Taipei Taipei:还要独流多远多久?

前言:
2010年12月16日至22日,偕摩羯女随团到台湾旅游一个星期,将所见所闻所思约略记下,作为这段旅程的注脚。这篇文章在新浪被禁了,改放这个空间,应该没啥限制。

(一)谁不谈政治?
旅台期间,巴士经过台北街头一处群众围聚的地方,团友纷纷望向窗外,好奇的问:“发生什么事了?好像很严重……”导游施施然道:“SNG车都没到场,小case啦!”
SNG连线(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是台湾电视新闻台的镇台之宝,抢先机,就赚到了。这两年来,拜扁弊案所赐,台湾新闻台真的赚到了,不但比其他娱乐或戏剧台更吃香,连亚洲新闻自由榜的排名也抢在日本之前。
“要看骂来骂去的,从51台到55台都有”。导游说。“在台湾,我们什么都骂,因为不骂就不会进步。”
他不知情的是,我们启程来台之际,领队在机场简短汇报的第一句话居然是:“No politics(勿谈政治)……”
我们很听话,玩了几天没人过问政治,开口闭口扯上政治的反而是台湾导游。他口沫四溅的说:“台湾自由民主,我们敢怒敢言,谁不谈政治?”
原来领队嘱咐我们勿谈政治,是让台湾人自己谈,而我们在台北101大楼、台北市菊宴的场外,总看见有人举牌抗议,台北花博更甭说了,据说是因为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也在这期间(2010年12月20日)访台,停止迫害法*功的呼声紧随他的脚步,所到之处确实引人注目,有些团友好奇趋前去问,而导游也善意提醒:回国之前,把这些照片删掉吧,听说你们的国情不容……
台湾,确实民主自由。

(二)米奇老鼠来了
台湾导游提及中国游客时,语气和神情令人受不了。三个字:太骄傲。
第一次,他在景点突然冒出一句:“Mickey mouse来了!”我们感到诧异,回到巴士上,他才道出原委。
原来台湾导游之间流传一句暗语,将中国游客戏称为“Mickey mouse(米老鼠)”,因为他们嗓门大,每到一处,声浪特别大,又争先恐后,尤其是那些初次出国的,还把许多乡土习惯带出来,沦为笑柄。过去,导游称他们为“阿中(Ah Tiong)”,后来谙闽南语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导游采用新加坡游客的点子,改称“Mickey mouse”。
我们闻言,异口同声问:那我们的外号是什么?
导游又是一脸骄傲的说:Bukit Bintang(武吉免登)……
中国人和台湾人同宗同源,中国游客蜂拥出国消费,带动他国经济,台湾导游凭什么骄傲?我在专栏截稿日之前,找到了好题材。
那晚,在异乡挑灯写稿写到凌晨2点半,天亮后续程旅游,我对导游说,我把你写进专栏了,告诉读者,你看不起中国人哪。他骄傲的回说:写吧,我说的都是事实,我有话直说。

(三)台湾凭什么骄傲?
团里有好几位不谙华语的,导游在讲解时忽略了他们,加上路牌、景点不见英文字眼,令他们对台湾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这个地方不够国际化。
C说:我们到中国大陆旅游并没有这个问题,为什么台湾唯我独尊?台湾的国际定位是什么?他们不打开门户迎接欧美游客吗?
我想,台湾最大的骄傲应该是经济发展吧。
谈经济,不得不提“亚洲四小龙”这个历史字眼。1979年,台湾与香港、韩国、新加坡等被喻为亚洲四小龙,台湾创造了经济奇迹,位居四小龙之首,可惜好景不常,近8年来,台湾沦为四小龙之末。所幸的是,根据国际机构预测,台湾2010年第二季经济成长率可破10%,在亚洲四小龙中的经济成长表现,不再敬陪末座,仅次于新加坡的18.8%,也与中国10.3%旗鼓相当。
说到历史文化,走入故宫看一看吧。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山清水秀的外双溪,占地面积1200亩,1965年11月12日落成。尽管从外观上看,台北故宫与北京故宫截然不同,但是整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显然秉承了中国宫廷式的建筑风格,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在青山掩映下,显得典雅而壮丽。目前,这里珍藏着1948年以来从大陆运来的60多万件珍贵文物。
导游滔滔不绝地数宝时,我连想起今年是“日本强制合并韩国100年纪念”,日本终于归还了部分在日治时期自韩运回国的文物,于是顺口问导游:台北故宫的文物属于谁的?他理直气壮答道:属于中国人的,你我都是中国人,文物是属于我们的。我说:我是海外华人,这些文物不是我的。他气结。
北京故宫的建筑世界第一,台北故宫的藏品世界第一。由于历史关系,海峡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着大量代表了中华古代文化的奇珍异宝。台北故宫三大镇馆之宝是翠玉白菜、东坡肉形石和毛公鼎。翠玉白菜上有两只虫,一只蝗虫,一只螽斯虫。它是清代光绪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的纯洁,但是白菜叶片上停留两只虫又是作何用意呢?原来螽斯虫代表了多子多孙的意思。
和翠玉白菜放在一起的这块清代的肉形石,是一块天然的石头,色泽纹理全是天然形成的,看上去完全是一块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块。“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相信初次看到它的人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因为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的东坡肉。
导游在讲解镇宫之宝时,有位团友忍不住问:我们在北京看到的翠玉白菜比这棵大呢!导游闻言,脸色大变,狠狠地甩了团友一顿:夜市的货色怎跟宫廷比?
不用回头看,团友的脸色一定很难看,说穿了,团友在北京看到的是仿制商品,跟这个清朝流传下来的小白菜根本没得比,不过,导游先生,何必把话说得那么绝呢?是因为当时故宫内有很多中国游客也在看着听着?
谈政治,顺道看一看《伤痕与再生》。
我们到大溪花海农场时,途经两蒋文化园区的慈湖纪念雕塑公园。152尊从各地迁移过来的蒋中正铜像,或坐或立或骑马的英姿,大小不同、姿态各异,分布散置在4公顷的园地,名为《伤痕与再生》。
导游说,表面上看来是辟园纪念蒋公,实际上是扁刻意淡化蒋公的色彩。这些雕塑原本多散布在中小学,潜移默化灌输孩子们景仰蒋公,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如今统统收在一个纪念园区,成为全世界唯一的单人雕像文化纪念园,不知情的会以为当政者推崇蒋公的丰功伟绩,实情却是一项“阴谋”。
你说呢?
结语:地球已经调至震动状态
再过几天就迈入2011年,也是台湾欢庆“中华民国100年”的一年,在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条独自奔流了100年的支流,创下经济奇迹,也享有一定程度的政治尊严,拿到了100分,却不得不面对5000分强势崛起的客观现实,因为100只不过是5000的百分之二。
海纳百川是大趋势,这支流能继续独流多远多久?附录微博精彩:
(一)哥只是个传说
有人引述李敖的话:台湾是中国的睾丸,实则不然。台湾是中国的乳房,而且是乳腺癌早期的乳房,动手术切掉中国会怕疼,而且不美观,提高免疫力就可以自然痊愈,这就是和平统一。台湾是中国的乳房,日本偏要把自己的手当胸罩,日本想摸中国乳房,中国当然严词拒绝。为了发展经济忍辱负重,让摸吧,可他摸了能满足吗?
(二)丑化自己娱乐大众
邱毅爆料:看了官方統計資料令我嘖嘖稱奇,從2003年到2007年,民進黨拿人民的納稅錢買新聞、買媒體、養媒體,其中電子媒體最大宗的是「民視」金額高達5億6仟多萬元,平面媒體最多的是自由時報,其中民視的老闆正是推動台獨公投的蔡同榮(被稱為蔡公投)。
除了民視以外,排名第二名的是「三立」,尤其在2005年至2007年間,陳水扁為了遮掩其貪污惡行,用金錢捧出三立大話新聞的鄭弘儀,換句話說三立大話新聞的鄭弘儀就是幫助陳水扁貪污、洗錢的幫兇與共犯。

2010年12月25日星期六

旅遊了 28 國才知道

旅遊了 28 國才知道

1.到了中國,才知道只生一個孩子好。
2.到了臺灣,才知道罵祖宗還可以面帶微笑。
3.到了香港,才知道明星都戴著口罩。
4.到了日本,才知道死不認帳的人有時候還會很有禮貌。
5.到了韓國,才知道亞洲足球使上帝都差點瘋掉。
6.到了泰國,才知道看見漂亮妹妹先別慌著擁抱。
7.到了新加坡,才知道為什麼四面都是水,還向別人要。
8.到了印度,才知道多貴重的人都得給牛讓道。
9.到了印尼,才知道為什麼華人夜裏睡不著覺。
10.到了阿拉伯,才知道做男人是多麼的驕傲。
11.到了法國,才知道被人調戲還會很有情調。
12.到了西班牙,才知道被牛拱到天上還可以哈哈大笑。
13.到了南斯拉夫,才知道為什麼有人不願回到祖國的懷抱。
14.到了奧地利,才知道是個乞丐都能彈上一支小調。
15.到了瑞士,才知道開個銀行帳戶沒有十萬會被人笑。
16.到了丹麥,才知道寫個童話其實可以不打草稿。
17.到了義大利,才知道天天吃比薩臉上都可以不長膿包。
18.到了希臘,才知道迷人的地方其實都是破廟。
19.到了梵蒂岡,才知道在其境內任何地方開槍都可以打著羅馬的鳥。
20.到了美國,才知道不管是誰,亂嚷嚷都會中炮。
21.到了加拿大,才知道面積比中國還大的地方,人比北京還少。
22.到了巴拿馬,才知道一條河也代表了主權的重要。
23.到了巴西,才知道衣服穿得很少也用不著害臊。
24.到了智利,才知道火車在境內拐個彎也很難辦到。
25.到了阿根廷,才知道不懂足球會讓人暈倒。
26.到了南非,才知道隨時會被愛滋吻到。
27.到了撒哈拉,才知道節約用水的重要。
28.走遍非洲,才知道人吃人有時候也是一種需要...。
extra
到了马来西亚,才知道牵手也会接传票!

--------
我的老同学旅游了近50国才知道,最好是自己的国家。于是她开始乘搭火车,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走,一幢建筑一座楼慢慢看,大有领悟:每一幢楼都在诉说着这个国家的故事……
I love M sia

2010年12月21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米奇老鼠来了

到台湾旅游,在景点和酒店经常遇见的,除了同乡和芳邻新加坡人之外,最多的就是中国游客了。第一次,台湾导游在一处景点突然冒出一句话:“Micky mouse来了……”我们听得一头雾水,回到巴士上,他才向我们道出原委。
原来台湾导游戏称中国游客为“米奇老鼠”,因为他们习惯了说话嗓门大,走到哪里都会听到他们的声音,尤其是一些初次出国的,往往带着“乡土”习惯出门,导游看在眼里,窃窃私语,背转身就说长道短了。
我们听了,异口同声问道:“那我们的外号是什么?”
导游笑说:Bukit Bintang(武吉免登)。
1979年,台湾与香港、韩国、新加坡等被喻为亚洲四小龙,台湾创造经济奇迹,位居四小龙之首,可惜好景不常,近8年来,台湾却沦为四小龙之末。所幸的是,根据国际机构预测,台湾2010年第二季经济成长率可破10%,在亚洲四小龙中的经济成长表现不俗,不再敬陪末座,仅次于新加坡的18.8%,也与中国10.3%旗鼓相当。
事实上,台湾人早在30年前就出国旅游,和近年来大批拥到海外消费的中国游客相比,算是“老鸟”了,看见“笨鸟学飞”,难免会掩嘴偷笑,优越感油然而生。
据说“米奇老鼠”的称号,是新加坡游客教会台湾导游的,这也让我联想起新加坡人口中的“联邦人”。新马两地一衣带水,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有很大差距,“联邦人”三个字听起来好刺耳。这当中同样是优越感作祟,就像是有钱人见惯大世面,看不起土里土气的邻居或近亲。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增长,民众消费力日增,出国旅游花钱如流水的不乏其人,成为全球旅游业觊觎的目标,转态最快的算是现实的香港人吧,回归前没人瞧得起“阿粲”,回归后看到了庞大商机,人人抢学华语迎接中国客。尽管我们的台湾导游批评中国游客的礼仪欠奉,他不得不承认,这些客人的衣着打扮越来越有“质感”了。
中国游客周游列国,消费能力之高足以带动各国经济,包括为日本市场增添活力,而美国亦从中受益。据悉,2010年1月至7月间,中国游客访美人数增加了59%,纽约占了约30%,至今年年底,预计将有20万名中国游客到访纽约。
有钱肯花钱固然是好事,身为泱泱大国的子民,出国在外,观察别人之际也被别人盯,批评别人之余也被别人评,因此言行举止应有大国民风范,才不至于落人笑柄。
联邦人与米奇老鼠共勉之。

(原文刊于22/12/2010《言论版》)

2010年12月6日星期一

云淡风轻:李明博与敦马30载情

首尔上个月中旬风光主办G20峰会,不及两周却传出朝鲜炮击韩国延坪岛事件,导致朝鲜半岛陷入紧张局势,而美日韩三国外长会谈订于12月6日下午在华盛顿特区举行,就朝鲜接二连三的挑衅,积极讨论应对方案。在这个节骨眼上,韩国总统李明博无意更改官访大马的行程。
根据韩国大使馆消息,总统李明博将如期于12月9日至11日访马。事实上,李明博与大马最深的渊源,是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及槟城大桥。
1969年,已故敦林苍佑将兴建槟城大桥列为党选首要政纲之一,后来敦林如愿以偿成了第二任槟州首席部长,但建桥工作却拖延整整10年,在1980年才正式招标。据说当时共16家跨国公司投标,最后“意外地”选中韩国的现代集团企业,除了是该集团于1971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山谷兴建一座不能打桩的铁桥的成功记录而夺标,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当时该集团的总执行长(CEO),也就是今日的韩国总统李明博。
当时参与竞标工程的包括日本、法国、德国和韩国等国机构,竞争激烈,李明博屡次求见大马前首相胡申翁不遂,在机缘巧合下,跟当时的副首相马哈迪医生见面,力陈有信心以较低成本和较短时间完工。那次会谈不仅限于公务,双方也敞开心怀畅谈起来。
后来,在大马和日本即将签约之际,胡申翁以健康为由卸下首相一职,由马哈迪接任。有一天,李明博接获马哈迪来电召见,他在等候接见时,秘书告诉他,待会儿会倒茶给他。如果呈上来的是一杯咖啡,表示大桥工程不会交给他,反之若呈上的是一杯人参茶,则表示工程落在现代集团手中。没多久,李明博就闻到人参茶的浓馥飘香……。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于1981年上任后倡议“向东学习政策”,鼓吹国人向日韩学习价值观和拼搏精神。槟城大城耗了4年时间完工,长达13.5公里,是当时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跨海大桥,1985年9月14日开始启用,今年正好欢庆25周年纪念。
槟城大桥走过四分之一世纪,李明博也从商界转战政坛,2002年曾任首尔市长,2007年12月19日在韩国总统选举中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总统。李明博今年是首次以总统身分访马,适逢马韩建交50周年,也牵扯出他和敦马的30载情谊。
创造“平民神话”的李明博在自传《There is no Myth》(那不是神话)中,形容敦马是“马来西亚国宝”。2008年2月25日,李明博宣誓就任第17任总统时,不忘邀请敦马出席他的总统就任典礼,尽管当时已退位的敦马正跟病魔战斗,依然如期赴约。2008年10月30日在首尔全球首脑论坛上,李明博与敦马并排坐,并享用贵宾晚餐,足见他们情谊之深。
据悉,李明博此次官访行程紧凑,预料会跟我国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商讨马韩联手探勘新油田、核能及绿化工业等,也将会觐见国家元首端姑米占再纳阿比丁。在韩国多事之秋,却无意更改官访行程的李明博总统,展现了他对大马独有的情缘,这份情肯定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马韩双边经贸合作及友好关系。


(原文刊于07/12/2010的《言论版》)

2010年11月25日星期四

云淡风轻: 书香,中华文化飘香

第十二届书香国际中文书展上周五掀开序幕,参展商和展览面积刷新纪录,今年首个周末的参观人次也不比去年逊色。作为联办单位,我们当然乐见书香屡创佳绩,更期望书香在具备“广度”的同时,也有“深度”。
去年书香穿插了《汉字:从甲骨文到计算机》的展出,重点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配以甲骨文、青铜器、文房四宝、中文打字机、电脑手写板等实物展品,生动地展现了汉字从甲骨文到电脑时代的历史演进和传承文化所起的巨大作用。
今年书香,在琳琅满目的书种、中港台及本地名家组成的浩大文化军团开讲之外,丹斯里李金友将捐献《四库全书》1500本予隆雪陈氏书院,势令历经百年的陈氏书院书香满堂。
《四库全书》(1773年)是清朝乾隆皇帝亲自组织,历经10年编撰的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包含经史子集四部分,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但凡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每一页都蕴藏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智慧,流传至今,俨然是中华民族的“传国之宝”。
不过,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是寓禁于征的过程,也就是大兴文字狱的过程。在长达10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以上,而收录在《四库全书》的图书,有不少被节删或篡改。据说这是因为乾隆另有意图,在鼓励民间献书之际,将掺杂了“反清”意识的文字一一烧毁、同时“引蛇出洞”,“禁书”的主人身陷文字狱,饱受煎熬。
无论如何,《四库全书》的编汇,乾隆功不可没,这是世界出版史上的巨作,也是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后来几经战乱,损毁过半,仅存而流传的已成稀世的无价之宝。如今大马爱书人有机会一窥原貌,读书中精髓,也反思历史,是一大福音。

(原文刊于25/11/2010《言论版》)

后记:
谁来写历史?
很庆幸有写专栏这样的差事,让我不得不认真阅读和搜罗资料,像海绵一样,很愉快地汲取了不少新知识。
在书展开幕听到《四库全书》时,毫无头绪。在截稿日上网搜罗了很多相关资料,越读越精彩、越读越兴奋,读到夜深人静却依然只字未写。专栏文长有限,即使读完7500字,也只能精写成750字,尽管语焉不详,主编旨意不可违,其他的就是个人吸收的养份了。
有人说,历史是当权者手中的镜子,他要老百姓看什么就看什么。《四库全书》果然也有一个纯供乾隆皇帝看的版本,叫做《四库全书荟要》。这厢,他删除了不利本身皇朝的文字,让人民共赏,另一边厢,他保留那些尖锐的政治文章,让自己独赏。两本书合一,才是真正的全民藏书精华。
那天跟日本公使伊藤康一一起吃饭,他讲述自己在南京和台北听到的中国史有两个版本,旁人笑说将两个版本合一,就是完整的中国史了。事实上,日本涉及其他被侵略国的历史,例如韩国及亚洲其他国家的“互动史”,也不能净听单方面说词,这几年,日本与韩国历史学者共同的研究成果,让尘土掩埋的史实进一步贴近普罗大众。这是好事。
正史、野史,谁来撰写历史?谁来相信历史?
我们一起来省思。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华教宝宝茁壮成长



风雨同路,不是说着玩的。
10月下旬,第二回合十大义演有好几场是在狂风暴雨之中进行的。10月23日傍晚,我们带着雨点来到柔佛江加埔来文化小学,义演团的大巴无法驶近后台,雨势却越来越大,我和团友们撑伞抱着歌服道具,疾步走入后台时裙子也被雨点溅湿了,这才发现及时赶建好的综合活动中心,地面来不及铺混凝土,满地沙土,走起来很不舒服。
7点多钟了,风雨没有停歇之势,筵开210席,来宾却疏疏落落,我正在心里叹息之际,董事长走了过来,递给我一张票券,赫然是1990年10月27日的十大义演门票。屈指一数,正好20年。
“我一直保存到今天……”董事长颇自豪,娓娓道来数度承办十大义演的经验。这份20载情让我精神为之一振,外头的风雨也奇妙的转弱了。
文化小学是于2002年自居銮新邦令金南意园丘迁至现址开课的微型小学,董事长致词时,环顾占地6.12亩的校园说:“我们要向历届董事汇报,迁校以来,在各界人士的关爱下,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
回到雪隆区,全年最后一场十大义演突破了400万令吉大关,万达镇培才二校在大草场搭蓬设宴,连日的雨水很不留情面,让逾千名宾客不得不在湿漉漉的草地上行走,很不方便。校长见状笑说:“让大家一起来体验体验……”更甚的是,欢庆10周年的培二在“筹”本校扩建基金的同时,也开始为增建培三而“愁”。校长妙喻:“10岁孩子要生宝宝呢!”
走过了华小、国民型华文中学和独中,在风雨之中、泥泞之路,迎接一个又一个宝宝,听到许多慨叹和惊叹,发人省思。如果没有了风雨和泥泞,谁会察觉到校园内有瓦遮顶、铺石筑路的重要?没有亲身体验,谁会理解一幢幢校舍的耸立,依然填不满莘莘学子的殷切需求?
有求必应、聚沙成塔。如果没有了华教赋予的神圣任务,我们又能骄傲什么?
一个又一个宝宝,再大再重的包袱,也是长征的推动力。你来体验一下,你来检视一下,就会明白“华教自强不息”不是说着玩的。

(原文刊于11/11/2010《言论版》)

2010年10月27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首尔G20化危机为机遇

20世纪90年代初金融泡沫破裂后,日本曾陷入经济疲软的“迷失十年”。2003年,我在日本访问纵横中韩企业界的西村和义时,他提到韩国人的乐观积极,口头禅是“没关系”,不像日本人把钱统统存起来,韩国人继续花费,持续内需带动经济,让韩国以最快速度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复苏过来。
在国际舞台上,从八国集团(G8)到二十国集团(G20),世界经济中心正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此前,世界经济秩序是由发达国家主导,1999年10个发达国家和10个新兴国家凑成G20,在2008年11月份由美国次贷风暴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之际,催化G20成长,韩国在这个契机崛起,适逢今年是日本强制合并韩国100年,即将于11月11日至12日在首尔举行的G20峰会,突显韩国在世界秩序重心转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正当全球关注货币战争可能一触即发之际,上周末在庆州举行的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达成共识,各国一致同意克制货币竞争性贬值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份额改革,25日给韩国及区域金融市场吹来了一股暖风。在会前受到日本强烈抨击干预汇市,被质疑作为峰会主办国资格的韩国,也在暖风中扳回一城。
三星经济研究所经济安保组组长董龙升在“世界秩序的转移和韩国的角色”一文提到,韩国两度快速摆脱金融危机,展现了强大的经济潜能,同时,中日韩作为G20的亚洲领导国,韩国可以扮演中间调解的角色。
针对货币战争,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深川由起子认为,在关键货币国和新兴市场严重对峙的情况下,讨论国际金融秩序虽然很重要,但也要确认各国强烈的政治意愿,以防世界走向“保护主义””和“排外主义”。在新兴国家和关键货币国之间架设桥梁、制定战略合作议程是G20当务之急。
G20峰会为韩国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预料可达上兆韩元的盈收。据说,近年在首尔市内特级酒店颇受冷遇的韩餐厅,借G20的东风,又开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G20 峰会有助提升国格,韩国把危机化为机遇的积极态度会发挥很大威力,如何恰如其分的引导和落实共同发展承诺,是考验韩国领袖群伦的关键时刻,让我们期待这场国际盛会的丰硕成果。

(原文刊于28/10/2010《言论版》)

2010年10月20日星期三

感恩的故事 (Story of Appreciation)

一名成績優秀的青年去申請一個大公司的經理職位。
One young academically excellent person went to apply for a managerial position in a big company.

他通過了第一級的面試,董事長做最後的面試,做最後的決定。
He passed the first interview, the director did the last interview, made the last decision.

董事長從該青年的履歷上發現,該青年成績一 貫優秀,從中學到研究生從來沒有間斷過。
The director discovered from the CV, that the youth's academic result is excellent all the way, from the secondary school until the postgraduate research, never has a year he did not score.

董事長問,你在學校裏拿到獎學金嗎?該青年回答,沒有。
The director asked, "Did you obtain any scholarship in school?" and the youth answered "none".

董事長問,是你的父親 為您付學費嗎?該青年回答,我父親在我一歲時就去世了,是我的母親給我付的學費。
The director asked, " Is it your father pay for your school fees?" the youth answered, my father passed away when I was one year old, it is my mother who paid for my school fees.

董事長問,那你的母親是在那家公司高就?該 青年回答,我的母親是給人洗衣服的。
董事長要求該青年把手伸給他,該青年把一雙潔白的手伸給董事長。
The director asked, " Where did your mother worked?" the youth answered, my mother worked as cloth cleaner. The director requested the youth to show his hand, the youth showed a pair of hand that is smooth and perfect to the director.

董事長問,你幫你母 親洗過衣服嗎?該青年回答,從來沒有,我媽總是要我多讀書,再說,母親洗衣服比我快得多。
The director asked, " Did you ever help your mother washed the cloth before?" The youth answered, never, my mother always wanted me to study and read more books, furthermore, my mother can wash cloths faster than me.

董事長說,我有個要求,你今天回家,給你母 親洗一次雙手,明天上午你再來見我。
The director said, I had a request, when you go back today, go and help to clean your mother's hand, and then see me tomorrow morning.

該青年覺得自己成功的可能很大,回到家後,高高興興地要給母親洗手,母親受寵若驚地把手伸給孩子。
The youth felt that its chance of landing the job is high, when he went back, he happily wanted to clean his mother's hand, his mother feel strange, happy but mixed with fear, she showed her hand to the kid.

該 青年給母親洗著手,漸漸地,眼淚掉下來了,因為他第一次發現,他母親的雙手都是老繭,有個傷口在碰到水時還疼得發抖。
The youth cleaned his mother's hand slowly, his tear drop down as he did that. It is first time he found his mother's hand is so wrinkled, and there are so many bruises in her hand. Some bruises incites pains so strong that shiver her mother's body when cleaned with water.

青年第一次體會到,母親就是 每天用這雙有傷口的手洗衣服為他付學費,母親的這雙手就是他今天畢業的代價。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e youth realized and experienced that it is this pair of hand that washed the cloth everyday to earn him the school fees, the bruises in the mother's hand is the price that the mother paid for his graduation and academic excellence and probably his future.

該青年給母親洗完手後,一聲不響地把母親剩下要洗的衣服都洗了。
After finishing the cleaning of his mother hand, the youth quietly cleaned all remaining clothes for his mother.

當天晚上,母親和孩子聊了很久很久。
That night, mother and sons talked for a very long time.

第二天早上,該青年去見董事長。
Next morning, the youth went to the director's office

董事長望著該青年紅腫的眼睛,問到,可以告訴我你昨天回家做了些什麼嗎?
The director noticed the tear in the youth's eye, asked: " Can you tell you what have you done and learned yesterday in your house?"

該青年回答說,我給母親洗完手之後, 我幫母親把剩下的衣服都洗了。
The youth answered, " I cleaned my mother's hand, and also finished cleaning all the remaining clothes'

董事長說,請你告訴我你的感受。
The director asked, " please tell me your feeling."

該青年說,第一,我懂得了感恩,沒有我 母親,我不可能有今天。第二,我懂得了要去和母親一起勞動,才會知道母親的辛苦。第三,我懂得了家庭親情的可貴
The youth said, Number 1, I knew what is appreciation, without my mother, there would not the successful me today. Number 2, I knew how to work together with my mother, then only I can realize how difficult and tough to get something done. Number 3, I knew the importance and value of family relationship.

董事長說,我就是要錄取一個會 感恩,會體會別人辛苦,不是把金錢當作人生第一目標的人來當經理。你被錄取了。
The director said, " This is what I am asking, I want to recruit a person that can appreciate the help of other, a person that knew the suffering of others to get thing done, and a person that would not put money as his only goal in life to be my manager. You are hired.

這位青年後來果真工作努力,深得職工擁護,員工也都努力工作,整個公司業績大幅成長。
Later on, this young person worked very hard, and received the respect of his subordinates, every employees worked diligently and in a team, the company's result improved tremendously.

假如一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習 慣了被人圍著寵著,什麼都是“我”第一,父母的辛苦都不知道,上班後,以為同事都應該聽他的,當了經理後,不知道員工的辛苦,還要怨天尤人。這樣的人,會有好的學校成績,會有得意風光的一時,但社會上的這類人,都不能成大事,都不會感覺到幸福,都要跌跟鬥,那父母是愛孩子呢還是害孩子呢?
A child who has been protected and habitually given whatever he did, he developed "entitlement mentality" and always put himself first. He is ignorance of his parent's effort. When he started work, he assumed every people must listen to him, and when he became a manager, he would never know how suffering his employee and always blame others. For this kind of people, he can have good result, may be successful for a while, but eventually would not feel sense of achievement, he will grumble and full of hatred and fight for more. If we are this kind of protective parent, did we love the kid or destroy the kid?

你可以讓你的孩子住 大房子,吃大餐,學鋼琴,看大屏電視,但你在割草時,也要讓你的孩子在大太陽下拔拔野草,你在吃飯後,也要讓你的孩子洗洗碗,不是你沒有錢雇人,而是你真心愛孩子。你要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掙不少錢,但早早的白髮,和那位洗衣服的母親沒有本質的差別。但更重要的是,要讓你的孩子學會感恩。
You can let your kid lived in a big house, eat a good meal, learn piano, watch a big screen TV. But when you are cutting grass, please let them experienced it. After a meal, let them washed their plate and bowl together with their brothers and sisters. It is not because you do not have money to hire a maid, but it is because you want to love them in a right way. You want them to understand, no matter how rich their parent are, one day their hair will grow gray, same as the mother of that young person.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your kid learn how to appreciate the effort and experience the difficulty and learn the ability to work with others to get thing done.

2010年10月13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马来西亚人面子第一


没想到马来西亚这样一个小国,居然有机会称霸网络世界的排行榜,实在太有面子了。
上个月本报举办的“第三回合最浪漫新人竞赛”颁奖礼上,MYFM两位DJ林德荣和颜薇恩应邀以阿炳和阿莲的形象,在现场表演。阿炳说:“你知不知道,那个林德荣在面子书的朋友多达5百万人……”
阿炳当然是在说笑,但是电子媒体、高官及平民百姓不落人后,纷纷抢着“露面”的后果是,马来西亚人在社交网站上最多朋友。
英国调查公司TNS调查了全球46个国家的5万多名网民,于本月10日公布的网络用户研究报告《数字生活》显示,马来西亚人在社交网站(Facebook中的“friend”,推特中 的“follower”)的朋友人数最多,平均拥有233名网友;巴西人紧随其后,平均拥有231名网友;挪威人平均拥有217名网友,位居第三。
韩国的网络普及率全球排第一,但韩国网民在Facebook和推特等社交网上的“好友”却平均只有50人,略胜日本的29人,惟不及中国的60人。这些数字被解读为中日韩网民的“交友之道”贵精不贵多,不过花多点时间,肯定会交到多些朋友。
据说,马来西亚网民在社交网站上花费的时间也居首位,平均每周上社交网站9小时;俄罗斯网民社交网站冲浪时间为平均一周8.1小时,名列第二;土耳其人第三,平均一周在社交网站花费7.7小时。调查也发现,网络已经超过电视、电台和报纸,成为61%网民的第一消息来源。
作为媒体人,我们已经进入不得不跟新媒体互动的地步。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庞大的讯息量在网络运转,关闭了网络平台,等于遮住一只眼做新闻。
中国现有4亿网民和8亿手机用户,网络成了新的舆论平台,要真正了解中国民情,看来不得不上网;至于日本,上周日本驻马大使馆公使伊藤康一到访本报时透露,日本官方和民间认定主流报章的社论和民意调查,比网络舆论更有公信力。
露面聊天交友及接收最新讯息之外,网络其实可以成为救灾解难的渠道。有人通过面子书发出SOS的讯号,庞大的好友群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发消息,解救了陷困的主角。我所接触的筹款学校也特设面子书,号召散居全国甚至全球的校友及公众为教育献力,效果很不错。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网络上,就靠“面子”了。马来西亚网民应该善用“第一”的优势,进行更多有建设性的活动,而不纯粹是好友多、耗时多而已。

(原文刊于14/10/2010《言论版》)

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玉兔捣药还是捣年糕?






今年的中秋,中国人和日本人同步举头望天边,一轮明月悠游穿梭在云层之间,显得格外皎洁明亮。月圆人团圆,可是两国人民的心情有个缺口。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中国人最广为流传的中秋神话,少不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民间赏月不忘吃月饼。日本的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也叫中秋名月。赏月,日语称为“月见”。与中国人庆中秋吃月饼不同的是,日本人赏月时吃的是“月见团子”。
有趣的是,从中国缘起的中秋神话,越境东瀛之后,从原有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演变成一只玉兔孤孤单单地在月球上捣年糕。在日本人眼中,月亮的影子活像一只兔子在捣年糕,不过,中国网民则戏称,嫦娥和吴刚太“中国化”,玉兔中性,可保留,不过捣药捣的是中草药,还是捣年糕(mochi,汉字“饼”)比较符合“国情”。
钓鱼岛事件爆发后,两国人民望月的心情复杂起来。9月27日上午,日本政府毫无前兆地释放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被普遍认为是政治考量使然,更糟的是,风波并没有就此平息,要求道歉索偿的声浪响起,处于“弱势” 的日本也埋下了两个伏笔,即为与俄罗斯的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以及与韩国的独岛(竹岛)主权纠纷,提供了参考案例。
在风波中声浪最大的,来自网络舆论。网民隔岸对骂、群情激愤,继而走上街头拉布条抗议。在风平浪静时,有些人扮演着中日友好的民间桥梁;在冲突矛盾时,就成了千夫所指的“无间(奸)道”,被中国网民骂得很惨的人之一,是加藤嘉一。日本释放詹其雄那天,他再度做客凤凰全球连线,据说这是他在2005年4月北京反日游行翌日在相关节目做直播以来,心跳最快的一次访谈。
他形容钓鱼岛纠纷为“没有胜利者的比赛”,并重申3年前的主张,建言两国尽快设立“中日突发事件管理委员会”,在发生摩擦或纠纷时,快速畅通信息、交换看法,寻找双赢的解决方案。”
钓鱼岛风波爆发之后,加藤嘉一的新书《中国,我误解你了吗?》全国巡讲暂停;在北京地铁里曾被围攻,甚至遭受暴力,他从探索解决之道的立场发表言论又被痛骂。但他不想沉默,深知自己在两国官民一体外交中的作用,即使受暴力、被封杀、被痛骂,也应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否则,我的存在意义就没了。”
今年中国国庆之际,中国宇航员将继续演绎“嫦娥奔月”的美丽故事,发射嫦娥二号升空,而月球上的玉兔,到底是捣药还是捣年糕呢?
加藤嘉一,希望中国人没有误解你,祝你早日完成中日友好版“玉兔传奇”。

(原文刊于30/9/2010《言论版》)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报童瑞恩与巴菲特



上周日逛书局看到《报童瑞恩》和喧宾夺主的副题 “巴菲特赞不绝口”, 吸引了我的眼球。作为媒体人,我觉得“报童”的精神意义是值得推崇的。
作者杰佛瑞J•福克斯在书的简介中说,送报纸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作,象征这个国家努力开创新局,不屈不挠,孜孜不倦的精神。美国做过统计,几乎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都有过卖报的人生经历,总统、发明家、作家、企业家当中,很多人都在小时候当过报童,包括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对送报纸这份童年时的工作有多喜爱呢?他说:“如果让我在担任通用公司、IBM公司或其他企业的总执行长与报童这两者之间选择的话,我会选择送报纸,我就是喜欢,那是一种享受和乐趣。”
报童在19世纪至20 世纪上半叶,世界各国的民间故事、文艺作品中都占据了一个主导的地位,因为这个职业是提供给青少年的主要职业。美国的报童通常是十几岁的小男孩,受雇于报社,通常骑着自行车,根据分配的路线,给订户派送报纸。书中的13岁男孩瑞恩(Rain),就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去应聘报童的工作,并开展了不平坦的送报经历。
在这过程中,瑞恩遇到了几乎所有报童都会遇见的挑战,如早起、坏天气、收账、拖欠报费、应聘准备、被狗咬、被人骗、估算价格、转手路线、谈判等等,不过都让他以勇气和智慧一一克服了,还被喻为造雨人(rainmaker),意即为公司带来利润的人。
经过报童工作训练的巴菲特,不但个人勤俭,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毫不马虎,最发人省思的,是对“富二代”的教诲。
今年5月,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0年度股东大会期间,巴菲特的小儿子,也是知名音乐家彼特•巴菲特接受媒体访问表示,父亲最反对溺爱孩子。他曾说,含着“银勺”出生的人,这把“银勺”最后可能变成插在背上的“银匕首”,让孩子深受其害。
日前,100位亚洲“富二代”齐聚香港,参加美国花旗银行主办的管理速成班(The Next Generation of Wealth)。这家外资银行将目光瞄准了这群“特殊”的年轻人,开设各类财富管理课程,避免他们走上“败家”之路。
事实上,彼特•巴菲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他的童年并没有因父亲的财富而显得特别,他说:“和其他孩子一样,我们需要打零工挣钱。看电影的时候,父亲也不给我们买爆米花。在别人家,这可能不正常;但是在奥马哈,我们从小从父亲那里接受的,就是这样的价值观。”
《报童瑞恩》和“报童巴菲特“的故事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倡议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还原最朴实的生命价值观。
(原文刊于16/9/2010《言论版》)

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转发好友提供的好文章)

美國《幸福》雜誌曾在徵答欄中刊登過這麼一個題目:假如讓你重新選擇,你會想做什麼?
一個軍界要人的回答是去鄉間開一個雜貨鋪;一位女部長的答案是到哥斯大黎加的海濱經營一個小旅館;一位市長的願望是改行當攝影記者;一位勞動部長是想做一家飲料公司的經理。
幾位商人的回答最為離奇:一位想變成女人;一位想成為一條狗。更有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為植物。
其間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總統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麵包師的,應有盡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現在的自己!
人有時非常矛盾。
本來活得好好的,各方面的環境都不錯,然而當事者卻常常心存厭倦。對人類這種因生命的平淡而缺少激情且苦惱的心態,有時是不能用不知足來解釋的。
我曾對住在森林公園的一對夫妻羡慕不已,因為公園裏有清新的空氣,有大片的杉樹、竹林,有幽靜的林間小道,有鳥語和花香。
然而,當這對夫婦知道有人羡慕他們的住所時,卻神情詫異。他們認為這兒沒有多少值得觀光和留戀的景致,遠不如城市豐富有趣。
當時,我的感覺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這對夫婦對這兒太熟悉了,花草樹木,清風明月,在他們漫長的日子裏,已不再有風景的涵義,而是習以為常的東西。
《幸福》雜誌上的那些部長、商人及平民百姓們,之所以不願做他們現在的自己,正好與住在森林公園的那對夫婦一樣,因為他們對於長時間擁有的那片風景,就是習以為常,風景已不再成為他們眼中的風景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困,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
感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你,吸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你的一切,也不再激怒你,這時,人就想要尋找另一片風景。
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追求知識,掙脫舊我,純潔精神,淨化靈魂,昇華自己。
其實,深究其根源,也是因為熟悉的地方已沒有風景了。
每個人都在目前的工作上盡心盡力,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現在的自己,如果人生能夠重來一次,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別種行業,為什麼呢?
答案是: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
因為對長期擁有的那片風景,已經習以為常,風景已不再成為風景了。
人生的旅途上,最糟糕的是精神和心境處於一種無知無覺的疲憊狀態。
感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你;吸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這下子,人就需要再費盡心力去尋找另一片新風景。
再沒有辦法改變現狀下,交新朋友或許才能為我們開創另一片風景。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懂的快樂


有位哲學家告訴男人:
「只要懂得稱讚老婆的舊衣漂亮, 她就不會吵著要買新衣。吻一下妻子的眼睛,她就會變成瞎子。吻一下她的嘴唇,她就會變成啞巴。」
同理可證:「聰明的女人啊!只要妳懂得稱讚老公的才幹,他就會更賣力為妳工作。撒嬌地抱他一下,他就不會生氣動粗。吻一下他的嘴巴,他就不口出惡言。」
家裡不是立法院,不用長篇大論講道理,更不需要爭得面紅耳赤,只要妳懂得撒嬌和體貼,就能享受家庭幸福。聰明女人,何樂而不為呢?
人生所追逐的最終目的只有二個字--「快樂」。
記得有一次我吃飯時,突然間在潔白的米飯中發現一個黑點,仔細一看,是一隻蟑螂,當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還好屍體還很完整。於是我請老闆過來,用很愉快的語氣告訴他:「老闆,飯很好吃。」
老闆:「哪裡,哪裡,你過獎了。」
「這裡,這裡,你看連蟑螂都要來分一杯羹。」
老闆一看,果真有一隻喪生稻米之鄉的蟑螂,二話不說,立即換上一碗新的白飯,並附贈一杯飲料。
當時,我的朋友就覺得我很奇怪,碰到這麼倒楣的事,他們都已經快食不下嚥了,我還能心平氣和的跟老闆開玩笑,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
事實上,我的快樂是其來有自!因為蟑螂本來就在飯裡面,我只要去吃這碗飯,就只有三種可能:
一、沒發現,直接將蟑螂吃到肚子裡;
二、吃掉半隻蟑螂以後才發現;
三、還未鑄成大錯前就發現。
我是何其幸運碰到第三種最佳狀態,又可以讓我只花一份錢,卻吃了二碗飯,還賺了一杯飲料,當然快樂得不得了。
或許很多倒楣的事件發生之際,不愉快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也不奢求自己是聖人,不能生氣或悲傷,但我們總可以要求自己,事後再想想有沒有什麼值得慶幸的事,如果有,想辦法找出來,如此一來,生活中就會充滿著喜悅。
總之,快樂不是用追求得來的,而是發現得來的,凡事總有好的一面,只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發現而已;快樂的人懂得惜福,他們從不埋怨自己缺少什麼,而會去珍惜自己擁有什麼。
朋友!你發現快樂了嗎?別忘了與人分享喔!
風來了,竹子的枝幹被風吹彎;風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像風沒來過一樣;雲來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
雲走了,潭底乾乾淨淨的,好像雲沒來過一樣;竹子不會因為被風吹過,就永遠直不起腰來;清澈的潭水,也不會因為雲飄過,就永遠留住雲的影子。
同樣的,心胸寬大的人,不會 因為別人兩句不禮貌的話,就颳起永遠的狂風巨浪;也不會因為別人不禮貌的行為,就在心底刻下無法磨滅的傷痕。
像清澈的潭水一樣,雲過了,不留痕跡。
像堅韌的竹子一樣,風過了,不留痕跡。

2010年8月31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80后的爱国方式


831我国国庆刚刚过去,爱国依然成为话题,不同的是,80后的表达方式备受瞩目。
80后,是中国网络常见词汇,泛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80后有多爱国,中国、日本及马来西亚都有值得一提的人物。
中国网民心目中的80后代表人物是韩寒。1982年出生的韩寒,于1999年在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作为高一学生以《杯中窥人》获一等奖。接着又写了代表作 《三重门》批评中国教育问题,还放弃了升学。这些年来,他身兼赛车手、作家、歌手及杂志主编等多重身分。
很多人以为,韩寒的红只是一时现象,没想到,10年后,他已成长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2010《时代周刊》杂志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韩寒不但入榜,而且在网民投票中高居第二位。他的批判文章,引起两极化回响,也经常引发口水战。
在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韩寒频频抛出犀利建言,甚至形容世博是用钱堆积起来的。今年7月下旬,在香港书展亮相的陈文茜受媒体访问时说:“作为上海市民,赛车先生的韩寒看起来蛮帅,其实没有多少文化底蕴。对于上海世博的无知,显得浅薄和没文化,说话就像放屁一样轻松。”
对此,韩寒回应说不跟女人争辩。别人推崇或践踏,他依然我行我素。
除了韩寒,近期在中国人气飙升的日本青年,是1984年出生的加藤嘉一。他于2003年“非典”高峰期到北京大学留学,从一句中文都不会、一个中国朋友都没有、一分人民币都没有的“三无”状态,开始了北京生活。7年来,他成了“中日交流的民间大使”、现代“遣唐使”。2009年,他在中外媒体接受了318次正式采访,发表了200篇文章,曝光率极高。
“在日本,有人说我是亲华的;在中国,有人说我是派来的间谍,我夹在其中,但这是很正常的。我在中国发表言论,也在日本媒体发表言论,完全是作为独立的个人去说话,就事论事,是什么就是什么。”
他的著作《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到8月份新书《中国,我误解你了吗?》,有独到的见解和犀利的观点,因此有人称他为“日本的韩寒”,他却认为,日本根本出不了韩寒,因为日本是根据年龄和资历的,年轻有为没有用,必须到一定的年龄才有发言权。“我在日本也有知名度,但我在日本发挥的自由度肯定没有在中国大。”
日本出不了韩寒,马来西亚呢?
1983年出生的黄明志早已家喻户晓,今年国庆日倒数时刻,电视台正播放他的作品《我要回家》。这位本土80后的爱国情怀,经常受到质疑。人在国外,才会爱国。自台湾铭传大学毕业之后,他一心要回家,却没料到“家长”们会以另类方式迎接他。
80后的爱国方式,有的很犀利、有的很土,带动舆论之余,也要提防被误解,才能如愿表达爱国情怀。
最后献上迟到的祝福:马来西亚53岁生日快乐!

(原文刊于2/9/2010《言论版》)

2010年8月19日星期四

云淡风轻:归国•舟曲




这是一出日本舞台剧,在终战65周年纪念日公演,取名《归国》:
8月15日深夜,一辆军用列车停在了JR东京站。车里的乘客有些神秘或者说诡异,他们是在65年前的太平洋战争中永远沉入海底的一群士兵灵魂。这些亡灵参加故国一日游,他们代表那些日夜飘荡在南太平洋上的孤魂战友,来看一眼已经现代化了的故乡。
有的亡灵去了浅草,有的去了靖国神社。故乡真的现代化了,真的和平了,但这样就好了么?这是他们思考的问题。他们思考神社里他们灵位的意义,思考现代的家庭观念,甚至他们很关心安乐死道德不道德。他们在海上漂流得久了,个个都变得很哲学……。
这部超现实意味的舞台剧,从日本民族的角度反思,让一群死人操心活人的事,让过去操心未来的事。他们操心未来,不操心以前干过什么;他们操心本国人,不操心被他们干过什么的外国人。这样的反思,手法略有不同,却也是老调重弹:大家都是受害人,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我想起了好多年前,在日本某个JR车站,一个高大身影伫立在人行天桥上,侧脸显得隐隐不安,也许是等得太久,也许是要旧事重提,内心倍感压力。
我读过他写的当兵传记,后来有机会到日本研修,慕名求访,原本没抱太大希望,却如愿见到本尊,欣喜若狂。
书里那位俊秀的小兵,当时已老态龙钟。由他口里说出的,对战争受害的亚洲各国民族来说,才算“人话”。他的反思,是历经战乱后的悔改;他的歉意,即使没有掏出一毛钱,也很有价值。他接受过无数日本大学生的访问,向年轻一代直言不讳地对战争的反思,也接过不少恐吓电话,不过他毅然选择在有生之年继续说真话。
每年的8月,是重温战争历史的季节。每年的道歉,说的人自认诚意十足,听的人永远不满足,好像各演各的舞台剧,各有各的台词,无论是正面思考或逆向思维,思考过程中只有“我”,没有 “你”。
在日本,今年的终战纪念日与过往最大的不同是,以前日本政府的道歉有所保留,因为执政的自民党有很多保守派。现在政党轮替后,民主党领导的政府对这个历史问题比较可以直接表达歉意。过去,支持参拜靖国神社的国会议员大部分是老议员,民主党是相对年轻的政党,所以党内对菅直人首相施加的压力没那么大。
8月15日,日本媒体循例大篇幅报道终战的反思,一位资深记者说:“重复报道战争事迹似乎越来越没有新闻价值了,我给你一个新闻,《朝日新闻》年底正式开始提供中文新闻,希望你们也成为我们的顾客。”
中国人又怎么说呢?“今天曾经一直属于历史,但是一个叫舟曲的地方让今天又属于了今天。我们终于开始关心自己了……”


(原文刊于19/8/2010《言论版》)

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千江有水千江月

终于爆发了。像一块巨石被抛入宁静的海面,惊涛万丈。
为了筹办大型活动,我和同事经常越州开会,与不同组织派系和理念的人聚集,在开会时难免听到不同的声音,站在不同的立场坚持各自的看法,外来的我们,可能一不小心踩到地雷,自叹倒霉,或者隔岸观火,闻着火药味,内心着急。
星火燎原,不仅限于不同组织的一群,同一屋檐下意见相悖的,也大有其人,每一场活动的过程繁琐,依稀听到争执在耳后飘过,不过,在活动圆满落幕时,大家又一团和气、共享成果。
前天,我们又越州开会,我特地带了一本书在途中阅读。后来,在会议上亲睹火爆场面,回想书中的字句,感悟良深。
《包容的智慧》是媒体大亨刘长乐与佛教宗师星云大师的对话录,内容涉及社会问题、人生态度及现代管理等,主张积极包容的人生智慧,启发人心向善。
星云大师说:“在冲突中学习,冲突也会变为动力。最怕的是一潭死水。”
包容,是佛学理念。在浮躁、动荡、嘈杂的生活节奏当中,要保有宁静的心和从容自在的闲情,并不容易,越来越快的脚步、越来越急促的语调,加上个人或组织之间的利益冲突,往往让人迷失了自己,动辙恶言相向。
有位部长应邀在我们的活动上致词时,曾提及在一项筹款活动上宣布拨款之后,一下台,就遭到受惠单位负责人当面表示不满。我能理解负责人为学校力争每一分拨款的善意动机,却不敢苟同他的做法。所幸,部长包容了这位同志的异见,这件事,也给穿针引线的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为什么将政治带到学校来?有人厉声问。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在理论上,为了学校的建设和世世代代的学子,所有的异见都应该融合,以教育为大前提,同心协力促成一桩桩美事,可是要解开心结绝非易事,星云大师就给世人开了一个“心药方”:
“好心肠一条,慈悲意一片,道理三分,敬人十分,道德一块,信行要紧,老实一个,中直十成,豁达全用,方便不拘多少。此十味药,用包容锅炒,用宽心炉炖,不 要焦,不要躁,去火性三分(脾气不要大),于整体盆中研碎(同心协力),三思为本,鼓励做药丸,每日进三服,不限时,用关爱汤服下。”
刘长乐说,他很喜欢星云大师题过的两句佛家偈语,充分表现出“包容”的禅意,那是摘自宋代《嘉泰普灯灵》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江不分大小,有水就有月;人不分贵贱,有人就有真灵性。智者说的好:感谢赞同我们的人,也敬重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是镜子和鞭子,让我们看到脸上的灰尘,鞭去身上的惰性。

(原文刊于2010/8/5《言论版》)

2010年7月26日星期一

巫婆与美女

好友的分享:超經典故事,男人女人都要看! 故事棒 結論更棒

有一個國王去打獵時墜落山谷,當孤立無援時,有一隻巨大的神龍出現。
神龍告訴國王一個交換援助條件 :國王必須正確回答一個全世界最困難的問題才能獲得神龍的救助。
神龍發問:女人究竟真正要什麼?國王被問倒了,於是想出緩兵之計。

國王說:神龍可否先救我,我將靈魂抵押給你,讓我回到王宮尋求答案,七日後我會帶著答案再來找你。
神龍說:可以,不過如果七日後你不信守承諾,你就會因失魂落魄而死。
國王回到宮中將經歷告知內閣大臣及國策顧問,結果大家都想不出答案而愁眉苦臉。

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期限只剩兩天了。
一位國王的馬夫說:城南有一位巫婆知識淵博,他應該知道答案。於是英俊瀟灑的侍衛長立刻騎快馬將巫婆請到宮中。巫婆到宮中後,國王將經歷與神龍的問題告知巫婆。
巫婆說:答案我是知道的,國王的命我也能救,不過我有交換條件。那就是要陛下的侍衛長在事成後娶我為妻。

國王毫不考慮一口就替侍衛長答應了並立下詔書為憑。
巫婆說答案是:女人真正要的 , 是能由自己決定主宰她自己的生活方式。國王告訴侍衛長關於巫婆的要求,侍衛長差點昏倒,但為了國王的性命,只能愁眉苦臉且無奈地接受事實。

國王帶著答案去找神龍要贖回自己的靈魂,神龍聽到標準答案後,稱讚國王是全世界最聰明的男人,也依約將國王的靈魂還給國王。 一行人回到宮中後即開始籌備侍衛長與巫婆的婚禮。
婚禮當天,雞皮鶴髮的新娘配上年輕英俊的侍衛長, 喜宴上巫婆吃像難看不打緊,還邊吃邊大聲放屁,不時發出不雅的笑聲。

侍衛長為了國家犧牲自我,男人的威嚴一點都不敢在喜宴中發作。好不容易熬到入洞房的時刻。當巫婆換下禮服,從淋浴間出來時,侍衛長不敢相信他的眼睛,因為走出來的是一個比馬莉亞凱莉、飯島愛、濱崎步更超級性感十倍的辣妹。
她對侍衛長說:" 因為你信守承諾,沒有對我發怒,容忍我在喜宴中放肆、丟你的臉,我決定往後每一天中有十二小時變成超級溫柔美女陪伴你,但是你可以決定我固定在白天變美女還是晚上變美女,而且選完就不能改變心意 "。

年輕英俊的侍衛長頓時陷入兩難的局面。因為他不知應該選擇白天帶一位絕世美女出門向朋友炫耀,讓眾人羨慕,而晚間要和一位雞皮鶴髮的巫婆同床共枕(要面子犧牲裡子),還是白天讓眾人對老巫婆指指點點,嘲笑侍衛長的可憐,而晚上他可以和超級美女夜夜春宵(犧牲面子要裡子)。
想了半天,年輕英俊的侍衛長最後向巫婆說:" 你自己決定何時要扮演你喜歡的角色就可以了,
我不干涉你的生活方式。"
巫婆聽了很高興,對年輕英俊的侍衛長說:" 由於你的包容與智慧,我決定天天二十四小時變成一個有教養的超級性感溫柔美女陪伴你照顧你。"
侍衛長突然驚訝的發覺:原來幸福竟然如此意外地降臨在他身上。
國王、侍衛長、巫婆最後皆大歡喜,眾內閣官員全數跌破眼鏡。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 :
1. 人要信守承諾。
2. 小人物的建議有時應參考一下。
3. 未經你的同意,你主管幫你包山包海承諾的事情,還是要盡力完成。真是經典
4. 婚姻的幸福與否與婚禮的排場無關。
5. 對女人一定要有包容心,讓女人自己決定她的生活方式。
6. 不管外表如何裝扮或改變,女人的內在本質還是一個巫婆。真是超經典
7. 不要指望你的另一半看完這故事會大徹大悟。(尤其打你的手機第一句話是問你現在在哪裡的人 ——因為標準答案是 "我在你心裡 "。)
8. 在马来西亚,巫婆是不會變美女的。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 天下众生相,尽在指掌间


7月18日,中国手影大师沈晓的出现,为弄边新村嘉年华增添惊喜。他灵巧的双手,行云流水般变幻出世间万象,在神奇的手电影里,有小鸟、兔子、猴子、灰狼 等动物,而恋爱中的男女也活灵活现,博得观众席如雷的掌声。当灯光由暗转亮,精彩的四川被单戏令全场叹为观止,叫好连连。
行走五湖四海,沈晓不做江湖卖艺人,他将自己定位为文化人,向世人展现四川濒临绝迹的传统文化表演艺术;数年前经历严重车祸和汶川大地震,他更看透了世事无常,坚守艺术这条路,坚持走下去。
沈晓的手影在成都已形成口碑,前阵子,他应邀为马来西亚电信公司TM精心制作了亚洲第一个手影广告,以民间艺术演绎新科技发展,从美国自由女神到大马的双峰塔,栩栩如生。
这回,沈晓走入大马华人新村,以手影和被单戏让长辈们重温旧梦,也让小朋友耳目一新。他说:“其实,每个人小时候都曾在月光下或灯光下做过手影游戏。”
“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呈诙谐。有时明月灯光下,一笑还从掌握来。”此诗出自宋朝僧人慧明大师,描述的是近千年前的手影戏,手的影像通过月亮和灯光,仅用 十指作影便能博得众人开心一笑。而清代有位诗人则如此形容成都的被单戏:“台帷如被单,一人一戏班。天下众生相,都在指掌间。”
过去迄今,成都大街到处是被单戏、手影戏,还有川派皮影戏,都是四川绝活,不过,沈晓立志创造中国影戏的新作品,让观众每一次看他表演时,都会有惊喜、有全新的体验。
他认为中国各种民间艺术多以“拼凑”方式展现,像是大杂烩,而传统艺术必须要用一种艺术形式传承下来,如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剧,而这个剧成了一个品牌,在任何国家都能发扬光大。去年,沈晓就和制作班底耗尽心血创作了《幸福皇城坝》。
老成都记忆中,皇城坝是成都最好玩、最好吃、最好看的地方。就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四川科技馆一带,以前这里是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椿修建的“蜀王府”。由于模仿 北京皇宫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的格局,周围还有护城河“御河”、“金河”,所以,老百姓习惯称为皇城坝。那里有敲锣打鼓的、唱川戏的、演皮影戏被单戏的、耍木偶的、说评书的、看坝坝戏的,还有各种小吃,闹热得很。而今,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历史了。
沈晓将从前一些老东西经过重新处理,变成现代人喜欢欣赏的新艺术。剧作融合了手影、木偶、被单戏等不同绝技,效果新颖而奇特。
皇城坝是成都昔日风华,若能荣景再现,就是传承文化艺术人最幸福的事。如果能搬上大马舞台,就是大马观众最幸福的事。
(原文刊于
2010/07/22《言论版》

2010年7月14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筹款,有志者事竟成

走过了今年首回合的三场十大义演,在灯火璀璨的舞台上,看到了三张不同的成绩单和许许多多张激情振奋的脸,内心颇有感触。
华社盛传一句话,很有意思:“华裔每年交两次税务,一次是所得税,另一次就是捐助华校。”口里诸多微言,掏腰包的动作却没停歇。这就是华社。
第一次筹款是在国中时期。当时离家数十里外念书,除了学校就是住所,当老师分发筹款卡给我们时,当地学生率先行动,没两天,班主任在上课前宣读同学的筹款成绩,问到我时,我结结巴巴地说:“……零。” 班主任瞪大双眼,皱起了眉头:“你总得行动啊!”
我的自尊心受挫,暗自下定决心,周末回老家就挨家挨户去募款。由于是熟面孔,我很顺利获得一令吉又一令吉,最多5令吉的捐款,聚少成多,周一重返校园将数百令吉交给班主任时,他又是瞪大双眼,看着我手中的钞票和筹款卡上密密麻麻又潦草的签名,一时说不出话来。
后来,我的筹款范围扩大到陌生社区,最后获得全校筹款第二名,赢回一辆红色脚踏车,以及宝贵的经验和记忆。
数年前跟十大义演结缘,而今情缘未了,再度带团远征,见证每一张成绩单背后的团队力量。
筹款目标再小,没有基本的团队精神,守株待兔,甚至互指不是,义演当晚亮出的成绩单,大家心里有数。反之,志在必得、全力以赴的团队所发挥的凝聚力很惊人,就算义演完毕,激情未了,余波荡漾,义款源源不绝。
在这过程中,有位校长和校友令我十分感动。当我们从报端获悉学校遭白蚁严重蛀蚀,特地前往该校会见三机构代表时,看到师生们每天在危楼上课,课室暗藏一个又一个大洞,有些学生甚至可以自由穿梭门墙,堪称“奇景”。
当晚,校方开会议决申办十大义演,定下目标,勇敢地扛起了筹款的重任。
在短短一个月内筹数十万令吉须有策略。一校之长绞尽脑汁,率先找到第一笔5万令吉的义款,而校友会主席非富豪或企业家,但自从替母校维修冷气机发现陈旧课室数十年没变,回馈之心比任何人强,他毅然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认捐4万令吉。
这两笔义款起了带头作用,加上董事长亲自领军征求、家协及校友发动面子书筹款,结果在一个月内写下佳绩,义演当晚宣布筹获89万,灯火熄灭之后,热情继续燃烧,迄今义款正迈向100万令吉大关。
我在义演现场感染了那股激情,最感人的是,校长原已接获公函,即将离开这所破旧的学校,可是调职并没有减低她对筹款的热诚。她有感于“孩子们太可怜了”,也坚信“没有做不到的事,看你要不要做而已。”
华社长年累月为华教筹款,从消极角度来看,大家都很疲累,从积极角度来看,激发了更多无私的奉献,发挥更强大的团队力量。
筹款和捐款人一样,一个也不能少,因为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原文刊于2010年7月15日《言论版》)

后记(16/7/2010):原是双周专栏,义演回来有鲠在喉、不吐不快,遂要求主编让我插队,主编一口答应了。我交稿之后,发短信通知那位校友会主席,要他记得翌日去买报纸。

文章见报当天,一早上班查收电邮时,看到最顶端的一封来自校长,连subject都是雀跃的字眼:“你太棒了!”,详文如下:

哗,你的文章太棒了!,我心中太感动了,谢谢你!

其实没有你的出现及鼓励,筹款路途崎岖艰辛难行,当气馁吃“白果”时,浮现眼前的是你可爱的脸孔,我们深知你的期待,盼望我们争气振作,谢谢你了!

认识你真好!

我记得义演当晚,校长说了很多感恩的话,仪式时间似乎拉长了,我知道很多相关单位都想倾吐心中的感触,但是后台的歌手舞蹈员等得好辛苦,我不得不上前对校长说:

“待会儿剪彩仪式可以尽量加速吗?仪式超时了。”

校长没说什么,但我知道自己的话如泼了校长一盆冷水。职责所在,再感动也要先让义演依时进行啊。

要不是感动,我也不会在别的校长面前提及这个个案。

要不是感动,我也不会写这样的文章。

感动,也感恩。

认识你们真好。

2010年7月7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明星自杀维特效应

2010年6月30日,韩流明星朴龙河在家中自杀,结束了年仅33岁的生命。
据说他在自杀前,曾与一名后辈通话,表示自己很累,想一死求解脱。他的骤逝牵动着各地粉丝的心,这当中以日本粉丝最多。7月2日,朴龙河出殡当天,曾与朴龙河有一面之缘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夫妇也送花圈表示哀悼。
我看过朴龙河在《冬季恋歌》和《On Air》这两部热播剧的演出,对于他郁郁寡欢的神情和灿烂的笑容都留下深刻印象。乍闻死讯,颇感愕然。韩流明星如此承受不了压力吗?
据悉,韩国自杀率居世界首位。韩国每10万人口中有21.5人自杀,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中居首位,日本排第三。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自杀率为11.1人,跟美国、日本、欧洲等地相比,韩星自杀的消息近年来十分频传。
有人说,韩国社会过于功利化的竞争,导致韩国人普通拥有“不成功就成仁”的极端思维方式,这是一种社会病态。大部分韩星自杀的背后,隐藏着社会对他们过高的期许以及近乎苛刻的完美人格要求。
韩星光鲜的背后是一本本难念的经,一名艺人养活多人,是典型的“一人企业”,艺人经常会因为起伏不定的人气而倍感压力,并在生活作息时间不规律等不利于精神健康的环境下,一时想不开而轻生。
朴龙河的死讯传开,韩国媒体将焦点放在日本大批粉丝远道而来凭吊的事,却鲜少触及本国粉丝的反应。韩日自杀率高,媒体多低调处理,表面上看来,是对自杀者漠不关心,实际上是有所顾忌,惟恐带动自杀风潮,明星模仿明星自杀、粉丝模仿偶像寻死,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4月9日,18岁的日本女歌星冈田有希子从住宅7层楼上跳下身亡,许多青少年,主要是女性,在她喋血的地上摆满鲜花,还有人疯狂地用脸擦着地面凭吊。随之而来的是,日本掀起青少年自杀风潮,两周内发生31起青少年自杀事件,其中19起为跳楼,有人甚至从有希子自杀的那幢楼跳下身亡,社会学家将这股自杀风潮称为“冈田有希子综合症”。
朴龙河出殡前一天,居住在釜山市郊的49岁主妇在家中自杀身亡,警方从遗书初步推定,她极可能受朴龙河自杀影响,悲伤过度所致。这应验了一些媒体所预言的“明星自杀维特效应”。
明星效应,可以是积极或消极的,明星的良好示范会导人向上向善。别说明星,凡人如你我,都不应该活在别人眼中的自己,不必在意别人如何说你,写自己的故事,活出自己,那才精彩。
偶像早逝,悲情过后,迎向大太阳,日子还是要好好过下去。

(原文刊于8/7/2010《言论版》)

2010年6月24日星期四

岛上,棉花如絮

悠闲的舢板,搁浅在午后慵懒的沙滩。
阳光如金沙,强而有力地穿透浓密的叶片。
蜈蚣爬行在海面,习习清风拂面。
她在石与石之间寻宝,忽视了夕阳临别前红粉飞霞的妩媚。
哥儿俩要征服海天与巨石,愈见渺小。
一对恋人,串联天地万物于一线间。
寻寻又觅觅
在棉花如絮的海岛,有位丰收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