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5日星期五

云淡风轻:捐助教育或公然挑衅?


商业社会,利字挂帅。有钱行善,无往不利?
上周接到消息,有一所学校打算接收一家遭取缔公司的大笔捐款,闻讯颇感沉重。这所位于乡区的学校今年推展好几项活动,致力筹募100万令吉建设校园,三机构领导肩负重任,四处筹措,而今被该公司相中,高调宣布拨巨额支持学校发展。
消息一传开,果然引起哗然。在舆论压力下,学校领导人坚决表态:“为了学校发展,各方捐款来者不拒”,并针对大肆批评的网民说:“他们只捐出‘一张嘴’,捐过一分钱吗?”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表面上是捐助教育,实际上是公然挑衅:学校敢不敢收?执法单位有没有权力管?

学校冠名回馈捐赠

2011年5月23日,中国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挂牌改名为“真维斯楼”,照片在网上疯传之后,引起广泛关注。据悉,这是清华教学楼当中,第一个被企业冠名的。
神圣的学府接受企业和私人捐赠,并以冠名回馈,在欧美高等学府早已不鲜闻,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也是以捐赠者姓氏冠名的。2005年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为答谢李嘉诚的慷慨捐款,将研究中心命名为“李嘉诚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研究中心”;2008年英国剑桥大学因爱德华夫妇捐赠巨资,而将新大厅学院改名为“莫里爱德华学院”。
清华大学的第一宗捐赠冠名个案,引来天朝网民的嘲讽:有了“真维斯楼”(服装品牌),“杜蕾斯楼”(安全套公司)不远了……。也有人说:与其冠名“真维斯楼”,不如叫“青楼”!
网络舆论对于清华的建设起不了积极作用,却引发社会省思。毕竟学府是神圣的教育殿堂,捐赠冠名不是商业交易,捐献者真正的意图是什么,校方领导人必须冷静思考、谨慎行事。

力求合情合理合法

华校筹款是一条漫漫长路。董家协三机构领导费尽心力、义无反顾,造福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这种无私的精神是值得推崇的。学校以冠名方式回馈企业或个人,可吸引更多企业和个人加入捐赠行列,让学校获得源源不绝的发展资金,但是这种做法也应顾及文化内涵和教育使命,因为这不仅仅是机会教育,也是社会教材。
遭贸消部点名取缔的公司算不算合法?身份未明的人士冠名大楼,对于孩子们的教诲是什么?打着行善的旗帜,有钱则无往不利?违法的公司有回头路吗?社会的底线在哪里?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尽管许多人与事并非一朝论定,可是许多是与非依然清楚界定,一切依法办理,力求合情合理合法,才是上上之策。这起事件考验着学校领导人的智慧和执法单位的决心。在诸多争议声中,温馨提醒,为与不为,以及如何为之,都将载入校史。

(原文刊于20140731《言论版》)

2014年7月16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从大力神杯到坦克战魂



日耳曼战车时隔24年,终于如愿捧回大力神杯,凯旋而归。此次的成功得来不易,7战6胜1平,最经典的一场是以大比分7-1绝杀东道国兼五届世杯冠军巴西,写下历史新页。
阿根廷与德国决战前夕,多数人看好德国队,因为这支欧洲劲旅有最多全面的优秀球员、冷静应战、发挥平均,无论老将或小兵都有杰出表现。事实证明,对巴西一役,36岁老将克洛泽打入一球,世界杯累积进球达16个,超越罗纳尔多所创下的15球记录,而决战加时赛22岁小将格策一球破网,小兵立大功。

希特勒耍手段求冠

德粉满天下,巫统京那巴当岸国会议员邦莫达在推特上失言“希特勒万岁”,掀起轩然巨波。
追溯历史,意大利用手段夺得1934年的世界杯,让希特勒心痒痒。1938年,二战爆发前夕,人们以为那或许是最后一届世界杯了。希特勒一心求冠,仿效意大利使了点盘外招,当坦克驶入奥地利,希特勒除了抢钱抢物之外,也抢走“神奇之队”的优秀球员,组成“奥德帝国”,却由于奥地利球员们无心应战,和德国球员无法配合,最终强大的“奥德帝国”2-4输给了瑞士。
本届世界杯,德国对垒加纳的比赛期间,一名德国的疑似纳粹分子冲进球场,脱掉上衣露出胸前的纳粹标语和联系方式,最后在加纳中场球员蒙塔里的驱赶下才离场。
“凡碾过必留痕迹”,若将日耳曼战车在世杯赛的辉煌战绩,与纳粹大军相提并论,德国队必定很无奈。纳粹党残留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德国人的心。
多年以前,我在欧洲火车上遇见一位德国籍历史教师,攀谈起来,他相当在意地问:你们的教科书如何记载德国发动战争的历史呢?我如实回答:我们印象较深刻的是日本发动二战的史实,因为长辈或媒体上都会提及那段可怕的记忆。他听了,松了口气。
8月15日是日本战败纪念日,有位中国朋友问:日本人如何看待这个日子?

最忌纳粹阴魂不散

中日在战争议题上是世仇,绝不休止、互不妥协,日本平民的战争反思是“从此不要再有战争”,可是政客们必定在这重大日子捞取政治筹码,有者甚至信口雌黄,公然否定战争历史。
“日耳曼战车”并不是希特勒独创的名堂,而是德意志人的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在世杯赛场上拼搏的德国队,绝不希望跟纳粹阴魂相提并论,而在二战纪念日,日本人也不希望“蝗军”阴魂不散,因为只有政治疯和权力狂才会重蹈覆辙。在有心人的煽动下,爱国情操和民族主义往往蒙蔽了历史真相。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知道明天全世界的人都会因为我战败而责备我, 但那又有什么呢?” 希特勒名言如今成了反面教材,因为在世杯赛场上,日耳曼战车已经碾压过他的遗体。

(原文刊于20140717《言论版》)

2014年7月2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行销一百行善百一


“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这句营销名言套用在中国首善陈光标身上,是百分百的贴切。 陈光标是营销高手,也是经典的话题人物。他最善长在新闻热点上推销自己、在爱恨纠结的议题上言行激进。例如当人们将焦点放在他的高调行善,并热辩行善应该高调还是低调时,他已经达到高效营销的目的。同意也好、反对也罢,两种声浪都在为他推波助澜,让他坐收渔翁之利。

借雷锋再上报

微博消息:7月1日上午11时50分,陈光标向雷锋墓献上了鲜花,同时也献上《纽约时报》等外媒报纸,上面有关于他在美国慈善之行的报道。陈光标说:“来向雷锋叔叔汇报美国之行的成果”,随后在雷锋墓前磕了三个头。
陈光标借“雷锋英魂“再上报,令人啼笑皆非。有人调侃道:差个翻译,至少来本牛津汉英词典(雷锋才看得懂啊!)。陈光标在美国的善行,成了中国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据说活动当天近百位媒体人应邀出席,陈光标那几十万美元换来的媒体价值实在超值了。
陈光标于6月中旬在《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以中英双语刊登施舍广告,他在微博留言:“美国的穷人还真不少,每天都有约2000人报名,看来到时要过万人”。有评论说,他在奚落美国强权政府的布施中找到了个人的快感,也借此吸引国内权力层面的认可。
6月25日,陈光标在纽约接待250名贫民和流浪汉用餐。当流浪汉得知他们无法领到陈光标许诺的每人300美元现金之后,有人怒斥陈光标为“骗子”。不过,后者接受媒体电访时解释说,他原本计划现场发放现金,但筹办该活动的纽约市援助会认为,流浪汉可能会滥用那些钱,因此他将承诺的金额悉数捐给援助会。

以善小而为之

2013年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雷锋,这个停留在22岁的年轻生命,和中国人一起穿越了新中国50年的成长变迁。 中国的“雷锋日”、“雷锋月”旨在弘扬雷锋精神的内涵,包括奉献、“钉子”和“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等,“以善小而为之,从点滴做起”。
陈光标显然用雷锋抬高自己的小善,高调或低调都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行善的背后,行销才是真卖点。新闻触觉敏锐、创意手法推陈出新,是陈光标营销团队最成功的地方。行善不以高调或低调区分,而是以功利性定调。我认为,回馈社会的公益活动,功利性应介于10%至20%之间,而不是行销百分百,行善百分之一。
雷锋日记中,有一段话颇有意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原文刊于20140703《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