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6日星期四

名师早点:小确幸的心结

20151127爱FM“名师早点”:小确幸的心结
名师早点,多知一点。
17岁的少年演员汤昱23日在应考SPM(大马教育文凭)高级数学(Additional Maths)试卷时,疑是无法作答而绝望地在中途休息时回家上吊自杀。这位优秀生突如其来的了结自己的生命,不但让家人伤透了心,也引起舆论哗然(huá rán)。
汤昱生前曾经参与本地多部连续剧的演出,包括《少年包青天》。来自单亲家庭的他,性格乖巧孝顺,但是经常为了考好成绩而把自己逼得很紧,在预考时获得9A1B的好成绩,却因为没拿全科A而不甘心。
跟其他同龄的孩子相比,这位小明星有很多“小确幸”——小而确切的幸福,可是考场上的小挫折,足以粉碎他的幸福感,选择了不归路。这起事件引起关注:考试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主观幸福感

跟物质匮乏的年代相比,时下的青少年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但是不幸福的孩子比比皆是,因为幸福是主观的个人感受,外人眼中的幸福只是幸福的外衣。
长期以来,心理学对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关注较多,对幸福、快乐、满意、乐观等积极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关注比较少。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研究,而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即在总体上对个人生活作出满意判断的程度;后者是指个体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积极情感(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感(抑郁yì yù、焦虑、紧张等)两方面。
不少研究指出,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较其他生活领域的满意度还要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会导致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包括学业成绩不良、退学等。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学校改革,主要关注的是学业目标和结果,忽视学生情感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及幸福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业压力大

青少年幸福指数过低的原因是什么?以中国为例,根据凤凰网发起的网络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网友认为学业压力是中国孩子不幸福的主要原因,位居第二的是“父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有的网民认为,最希望孩子幸福的家长,却剥夺了孩子的幸福感。很多家长往往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学业压力大导致孩子普遍不幸福。
在我国,偶尔传出学生自杀的个案,学校和家庭双方面都备受压力,无论如何,爱要爱对方法,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提供管道让孩子们纾减压力,聆听他们的心声,提高他们对各生活领域的满意度,体验更多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让青少年快乐地上学、幸福地成长,那就是社会和国家最大的幸福。
我的分享到此为止,谢谢收听。

云淡风轻:“摇钱树”连根拔起

在1113法国浪漫之都巴黎爆发恐袭之前,电子烟原是国内最热议的焦点,眼看着IS随时杀到,各国草木皆兵之际,电子烟商贩悄悄喘口气。
IS成为全球公敌,电子烟也一样。不同的是,IS草菅人命,双手沾满了无辜百姓的鲜血,而电子烟入侵各国,摧毁人的一生于无形。 从健康角度来说,电子烟的烟油极可能含致命成份,对人体有百害无一利,尤其是中小学生被伪装的“巧克力棒”混淆,年纪小小当烟客,敲响了警钟。

90%电子烟大陆生产

从商业角度来说,部长鼓励族人把握商机拓展事业,一声禁令极可能断了多家柴米油盐和财路。有部长护航,这棵“摇钱树”断然不会说断就断,可是若不多加管制,典当的就是国家的未来。
近年来在欧美越来越受欢迎的电子烟(电子雾化器),其实是在中国研发的,传入大马学府的电子烟,正是自中国网购而来的。全球逾90%的电子烟由大陆生产,而大陆对电子烟的生产没有任何监管措施。
早在2006年,中国签署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其中明确规定“禁止生产和销售对未成年人具有吸引力的烟草制品形状的糖果、点心、玩具或任何其他实物”。然而,电子烟的主要产地深圳有很多小作坊,他们所使用的材料,既没有质量管控也没有安全认证,很不健康。
根据媒体报道,在浙江,电子烟盛行于“小学圈”,一些商家偷偷卖,大人上门要买,商家一概说没卖。转个身,见到学生前来,店主就从桌里拿出了几支电子烟,供学生挑选。这些电子烟,价钱廉宜,有水果和巧克力等学生们喜爱的“口味”,抽起来跟真香烟一样,能吞云吐雾,烟头上还能冒出红红的火光,学生感到新奇又刺激。

有害物质比香烟多

一项研究发现,电子烟蒸汽中有害物质镍和铬的含量是传统香烟烟雾的4倍;抽样的电子烟有一半存在故障,有一些电子烟会释放含有硅纤维的蒸汽。另外,电子烟所含有害物质,包括会引致口部和喉咙不适及咳嗽的丙烯乙二醇和甘油,两者在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对儿童仍在发展的肺部造成严重损害。
不少宣传指电子烟对身体无害、有助戒烟,可是到目前为止,尚无任何科学证据支持这种说法,反而有误导社会大众之虞。
在关丹,原本以地下及网络销售形式经营的电子烟,业者以销售电子及电器产品名义成功申请到市议会的营业执照,以专卖店形式正式营业,以淆视听,令民众担忧。
在商场或马路上偶遇吞云吐雾的电子烟客,时髦似乎是唯一的代名词。这棵“摇钱树”理因连根拔起,以免祸根深植,荼毒民心。

(原文刊于20151119《言论版》)

2015年11月4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高等教育成本分担

20151104爱FM(第十三篇)“名师早点”
20151105《言论版》

前几天,Expert Market市场研究公司公布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十大让孩子读大学最贵的国家”当中,大马排名第五。尽管学费是相对最低廉的,但是对于每月平均收入2052令吉的一对就业夫妇来说,他们必须掏出收入的55%,才能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如果孩子拿不到奖贷学金,那么父母将失去收入的一半。这也意味着,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就成了这个家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大马,除了国民型中小学是免费教育之外,在大学阶段,20所政府大学僧多粥少,有能力的家庭自然可以将孩子送到海外深造,普通家庭则仰赖奖贷学金的补贴,让孩子进入私立大专就读。
我国2016年财政预算案,高等教育减少24亿令吉,而政府大学遭削减14亿令吉拨款。教育奖助学金等,也从今年的34亿5887万7600令吉减至26亿4737万5900令吉,较去年少了8亿1200万令吉,引起很大争议。

成本转移家长学生

高等教育显然是高成本的开支项目,在全球范围来说,高等教育成本负担正加速的从政府和纳税人转向学生和家长身上。在我国,马币跌跌不休、消费税加重生活压力之际,学费又可能飙涨,家长们肯定吃不消。
父母是否愿意作出牺牲供孩子念大学,一是受生活水平的影响,二是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在瑞典,父母就习惯缴纳很重的税赋,让孩子接受完全免费的高等教育,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就有学生用政府资助的贷款来付生活费的传统,在瑞典,强制收取学费会受到抵制,即使那些最有能力付学费的父母也会如此。另一方面,在私立教育发达的国家,父母更愿意付学费,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大马,华裔父母总是对子女的教育抱有很高的期望,一般都愿意为子女上大学做出经济上的牺牲,私立大专院校林立,给予孩子们多一项选择,寒窗苦读,盼他日换来一纸文凭,有更好的出路。

慈善捐赠奖助学金

有些国家对高等教育有慈善捐赠的传统,这种捐赠使得公、私立大学均可设立奖学金。尽管面对公私立大学的高昂学费,美国强调只要学生有能力、有兴趣,就不会因为家庭经济或地位问题而上不了大学。在其它没有这些传统也没有公共政策来维持高等教育入学的国家,除了有钱人以外,高等教育对其它人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
一个国家的人民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高,国家越先进,所以大多数政府都十分关注保持或提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要继续获得更多公共资源,需要有英明的高等教育决策人 果敢建立和推行良好的机制,既有相对低廉的高等教育形式,又有各种各样的经费资助和贷款项目。这样就能有效补偿成本,又能确保更多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才有望在2020年落实大马先进国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