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8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一字玄机莫言微

一个汉字,盖括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全年局势,不但彰显了汉字的魅力,也在在考验了民心民智。在乱世中要找出积极的字眼并不容易,在负面的字眼中找出积极的思维,正是一字玄机。
日本年度汉字评选一如既往,12月12日在京都清水寺公布结果。原本呼声相当高的“乱”败给了“金”,在25.9万张选票中,“金”以9156票脱颖而出,仅占整体投票率3.54%,是创立该活动18年来最低的一年。“金”也是继2000年之后,再度获选年度汉字。

日本乱中取金
日本人“乱”中取“金”,虽没有惊喜,却别有寓意。在乱世中给予日本国民多一分支持力量,“金”一般的信念,以不变应万变,才能抑制更多乱象的衍生。
“台湾年度代表字大选”今年以“忧”字得票居冠,末日预言、国际形势、欧债危机、物价上扬、台湾竞争力落后等,令台湾民众心“忧”。
“有担心、才有未来!”台湾人诠释“忧”字:“代表大家醒了”,未来希望大家以“忧”字自我要求,将“忧”化为动力。
新加坡人高票选出的“色”字,盖括了一整年的性丑闻,“色字头上一把刀”,邻国政府对这方面的法治也成为我国人民茶余饭后的话题,刀没割到肉的,也许还不知痛。
中国“汉语盘点2012”预定今天(12月20日)揭晓年度字词,“微”字呼声最高。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如此解读:“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是每一个被打捞上岸不再沉没的中国声音,是每一个能被看见、能被听见的人。”

静听心中微声
入围汉语盘点的关键词少不了焦点人物和热议课题如十八大、钓鱼岛、你幸福吗、莫言、江南style。我觉得“莫言”“微”是呼之欲出的年度字词,至于幸福这回事,易中天回母校武汉大学讲演时被问到这个问题,他的经典答复是:“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我幸不幸福,关你鸟事……。”
马来西亚人的幸福关键词又是什么?
据悉我国的年度汉字将于12月22日公布,我比较倾向于“静”,大家在静静观望大选跫音的同时,一场接一场的“静”坐盛会在上演,绿黄红的旗帜先后在国土上飘扬,争取权益。在“静”中发声的力量,已不容轻视,和“微”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重要的是,在玛雅人预言的末日之前,“静”听心中的“微”声。你会用什么字来盖括2012年的心路历程?
(原文刊于20/12/2012《言论版》)

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

云淡风轻:感恩的心与幸福指数

(上图)20年来初次见面的拓,载着饭田老师和我到横须贺海边,老师说:你太幸运了!(下图)饭田老师的长子大树正好在我旅日期间从美国回来度假,于是三人结伴到关西看枫红,最后回到横浜车站那一夜,大树请我们到《鱼民》大吃一顿。

他不疾不徐地演说,语调平和温婉,全场屏息静听。
他说:我们应该感恩,因为大马没有天灾,不必担心地震和海啸。我们也应该感恩,因为大马政治稳定、投资环境佳,吸引了不少海外投资者前来,推动我国经济成长。他说:这是政府过去55年来的努力,人民不应该视一切为理所当然……
前首相敦马哈迪的演说魅力,有目共睹。感恩的心,因人而异。

劝酒文化惹人厌
爱国,有一千个理由;弃国,有一万个理由。
在恩师饭田诚示位于横滨的家中,我初次见到他的次子拓。20年来缘悭一面,只因他在负笈美国之后,辗转到南美洲好几个国家旅居近20年,近期才重返日本,跟年迈的双亲同住一屋檐下。
我问他旅居海外多年,哪一国的生活最舒适。他想了想,说:当年离开日本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国内的劝酒文化令他心生厌恶。
原来在日本经济泡沫时期,日本人下班后在外喝个酩酊大醉才回家,是司空见惯的事。他在大学毕业那年,曾被人灌酒而醉倒,结果出动救伤车送院打点滴,约三个小时后才完全清醒过来。
劝酒文化令人生厌,但喝酒喝到召唤救伤车,对我而言绝对是新鲜事,而劝酒文化令拓长年旅居海外,也是我始料不及的事。
其实恩师是传统的日本人,超爱喝酒,饭前一杯黄汤下肚,总听到他痛快的赞叹:“太美味了,活着,就为这个!”没想到他的两个宝贝儿子遗传自母亲,不胜酒力,所以滴酒不沾,目前旅居美国的长子大树也曾两度在应酬客户时被灌醉,紧急召唤救伤车入院。
日本经济陷入低迷之后,劝酒文化销声匿迹了,拓也安心回返日本。

真心感恩不盲目
中国国庆前,微博上有个微话题,央视记者做街访,逢人就问:“您幸福吗?”据说众多回复中最“神”的是“我姓曾”,一经转发,红遍微博,而微博大红人李开复则嘲讽道:全球幸福指数,中国第一,不必再问了。
酒,是恩师的幸福指标,却成了两个儿子的痛苦指数。不同年代不同人,有不同的幸福指标。以大马而言,过去人民会很单纯地感恩政府,让大家能够讨生活过日子,而今诸多醒觉运动在在提醒人们,生活得好,不在眼前,在长远;吃得饱,不如吃得好。草根爱国、精英弃国,极可能是本国的幸福指数只达到草根标准而已。
当拓反问我时,我说:马来西亚是我感到最舒适的国家,因为我有机会学习母语,在中文报工作、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这些都是许许多多人的贡献和争取来的。
感恩不是膜拜,更不是神化。看清哪些是小恩小德,真心感恩,不盲目。
(原文刊于06/12/2012《言论版》)
(上图)这是最具纪念性的照片,11月24日5时59分(大马时间4时59分),我跟饭田一家三口吃着晚餐sukiyaki时,饭厅横向晃动了两次,老师很淡定的说:地震了,4级……。他扭开电视听新闻,果然是4级。(下图)我们仨在2012年度过人生中第一次的京都之秋,乐哉。

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滚石不生苔

“滚石不生苔“(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意指一再滚动的石头,不可能长出青苔,影射“朝三暮四,没有定性的人,永远不会有大成就”,有人引申下一句“转行不聚财”。在跳槽成为时尚的年代,这句英文谚语又衍生出“安于现状”的含义。跳槽,是不是意味着更好的发展机会呢?对于新闻从业员来说,从一而终,是不是意味着安于现状呢?
2003年,在好友野岛刚的力荐下,我在《朝日新闻》亚洲网络(AAN)度过为期三个月的研修。时隔9年,我再次踏入AAN时,物是人非,曾经开心共事的日本同事,退休的退休、调职的调职,而AAN也将于明年1月1日纳入《朝日新闻》国际部,而掌管国际部中文事务的负责人,正是野岛刚。

投身报界从一而终
野岛于1992年投身《朝日新聞》,于2001年被派驻担任新加坡支局长,经常在马新两地采访新闻。他到过阿富汗报道战后情况,也于2003年深入伊拉克战地采访,2007年担任台北支局长,后来调回东京总社,成为国际部中文组负责人、《新鲜日本》杂志主编,今年更推出朝日新闻中文网,先后出过四本书,包括《伊拉克战地报道》、《两个故宫的离合》日文版和台湾版、《谜样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和《银轮巨人》。
与野岛刚重逢,他率先将四本著作送给我,并说考虑年杪申请停薪留职,好好撰写三几本书,同时专心修读博士。听到这话,我打从心里钦佩。
从一而终,对于上一代新闻从业员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如今却买少见少了。投身新闻事业,若没有热诚和理想,很快就会沦为“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有者索性另谋高就。
野岛追溯当年面对日本放送协会、《日本经济新闻》和《朝日新闻》三个机构的抉择时,前两者的负责人告诉他,以他优越的成绩和中英的外语能力,他可以待在东京执行重要的职务,而《朝日新闻》却有意派他到没什么新闻的佐贺县,从小做起。

优秀记者从小做起
朝日负责人对他说:以你的潜能,未来极可能采访国际重大事件,可是我们要你从小地方小细节着手,因为如何跟人沟通,是一位优秀记者的基础,没有打好根基,将来就算有机会面对伟人,也未必能做好采访工作、写好一篇新闻报道。如果你留在东京,以《朝日新闻》的名声,受访者肯定把你视为“somebody”而给你诸多方便,可是在佐贺这个小地方,你是nobody,如何采访和挖掘新闻,就是你磨练的良机。野岛听了这番话,毅然选择了朝日这个家。
我个人认为野岛是somebody,因为他一直在奋进,善用报社给他的机会,一次次交出骄人的成绩,穿梭两岸三地,他能解读大中华经济圈的思维,善用本身既有的条件,为《朝日新闻》开拓新的契机,在网络世界打开这份日文报章的知名度,向全球华人传达最新的日本信息,也积极地扮演着中日友好的桥梁。
我在野岛身上看到了日本优秀记者的专业素质,也联想到报社面对人员流动和人手短缺的问题。停留在一个生命驿站,对时下的年轻人而言也许落伍了,可是从一而终地守住一家机构,在这个机构里谋求成长的空间,受惠的不仅仅是机构本身,对个人也是永续的成长。
你是somebody或nobody,不是别人给你的标签,而是个人检视心智成长的度量尺。
(原文刊于22/11/2012《言论版》)

2012年11月7日星期三

风雪凄迷悼思庆

前言:
在工作繁忙的季节接到思庆的噩耗,心情无法安定,却不知到底去哪里见他最后一面。后来应邀撰文纪念他,写到最后一行,忍不住伤心落泪。
翌日忙着推介礼时,有人要去他的停柩处,我恳求他们等我却不果,只能隔着落地窗,眼巴巴看着车子绝尘而去,心有戚戚焉。当天自家人也来邀稿了,为了尽一份心意,赶在短短的几小时内写完,却在搁笔的前一刻,又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
告诉自己:不行啊,当晚有义演,要代表集团上台致词,不能眼眶红红、丑丑的模样。于是强忍了……
撰文之后,回想当年亦师亦父的他,曾几何时,那么疏远了,缘淡了、缘尽了。还是得说一句:
谢谢你,当年如此用心栽培我……


其一:笔锋如剑的侠客
“笔锋如剑”,当年曾经这么形容陈雪风。在我的心目中,这位新闻界的启蒙老师不仅仅是笔锋如剑,也是语锋如剑、目光如剑的人。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侠客,悄悄走了。风雪凄迷的前尘旧事,历历在目。
当年投身报界的第一位编辑主任就是陈雪风,本名陈思庆。我猜想他会录取我,是因为我提及老爸那一橱好书是我的最爱,包括巴金作品《家春秋》、经典译作《战争与和平》等等,也可能是我在念书时经常投稿到文艺版。我猜想他感到失望的是,当他悄声告诉我,他就是“陈雪风”时,我却一脸茫然。
陈雪风擅长文学评论,也是笔战高手,经常在文艺版兴风作浪,不过,他也爱写诗,跟傅承得、已故游川等诗人酒聚,难免风花雪月一番。
当年他负责的是新闻,但无碍他对文艺的热爱。当他知道我们这些新进的助编有兴趣写稿,特地安排我们尝一尝当记者的滋味。结果,一位美术员出身的助编走访了钟正山,一位留台助编访问了柯嘉逊,而我有幸访问书法家黄金炳,至今记忆犹新,回味无穷。那一次采访,埋下了写新闻稿的种子,虽然至今从没正式当过记者,却写过无数新闻和专题稿,这是我对他最感恩之处。
愤世嫉俗,是这位潮州怒汉的本色,由始至终,毫不褪色。从编辑主任(新闻)到副刊主任,走过报界31载,退休后,他从编者变成读者兼作者,写稿不辍,却偏不学打字,每次交到报社的稿件,是愈发龙飞凤舞的字体。时下的校对早没了当年校对的“认字”神功,经常校不出错字,让他嘀嘀咕咕,多次投诉。
当部落格盛行时,他却四处筹资印刷“布罗阁”,收录见报的文章,被编者投入字纸篓的稿件也重见天日。他感叹:“我是一个有很多朋友的人,而我现在正是十分需要朋友的时候,请朋友们把出版这份不定期刊物,当作与自己相关的事,给我帮忙……。”
他的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尽管无数次被人泼冷水,他执意走自己的路,我原以为他会走得很长很久,因为那份执着是生命的韧力,无奈敌不过天意。偶尔路过华总秘书处或《南洋商报》接待处,看见他在整理稿件,惊鸿一瞥。那伏案疾书的模样,依然鲜活在我的脑海里。
一路走好,永远的主任。
(原文刊于《中国报》)


其二:
重拾这一段记忆,油然而生不堪回首之慨。 初入行当编辑,对工作抱着很大的憧憬,对于同样来自南马、同是潮州人的编辑主任陈思庆又敬又畏。为了培训非科班出身的我,他总是在当天的新闻版杀青之后才开始给我习题和讲解。喜欢写文章,成了我们工余的话题。一边做新闻,一边写文艺,是他在《南洋商报》担任编辑主任时期带动的风气。
陈思庆是属于新闻的,陈雪风则很文艺。他龙飞凤舞的字体,只有专业捡字员和资深校对才能看出端倪;短短一行字就成了一个段落。在耳濡目染之下,当年我不知不觉中模仿了他独特的文体,经第三者点出,才恍然大悟。
在新闻主任的职位上,他承受相当大的冲击,最后被调任副刊主任,更接近他所喜爱的文艺。他就任没多久,就问我有没有意思调职副刊当《商余版》编辑。当时20来岁的我,对于中年读者群最爱的《商余版》是毫无把握的,可是编地方版的工作已有颇长的时日,心想不如换个岗位学些新东西。于是胆粗粗地接编《商余版》,仍在编辑组(新闻)的前同事陈仰庄则兼编《文艺版》,而陈雪风也另辟《风华版》,亲自选刊比《文艺版》更高档次的殿堂级作品和评论。
编《商余版》让我走出了报社,走入文艺圈。陈雪风为我引荐诗人好友傅承得、已故游川等人,傅承得对我说:“不管是南洋商报《商余版》或星洲日报《星云版》,不管是你或是张永修,我觉得主编应该走出去,而不是握剪刀而已。”
当年副刊盛行“剪刀政策”,港台报纸从机场送抵报社,新鲜热辣的副刊佳作,成了两报抢着转载的极品。在杨照、马家辉和胡洪侠合著的《对照记@1963》里,杨照记载了台湾报业盛世、副刊独大的时代。我一直很羡慕台湾副刊的文学飨宴,也经常为姗姗来迟的报车和剪刀赶不及印刷机而抱憾饮恨,痛定思痛,我决定出走了,走入人群采访特定专题,酝制本地特色的“大城小调”。
这个过程,陈雪风看在眼里。选稿的自由,是他在幕后对我默默的支持。他看着我摸索自己的路,包容了缺失和不足,直到有一天,时任副总编辑黄燊发说:“高层认为你更适合编娱乐版……。”我以为是指示,毫无悬念地接受了,结果被陈雪风臭骂一顿,我愕在现场,眼泪稀里哗啦洒落一地。
后来我才知道他心痛我弃“商”从“娱”,因为他“看到了编版风格的雏形”,而我已经从文学殿堂走向声色犬马的娱乐天地……
自此,我和陈雪风的距离拉远了。后来的后来,他退休了,由陈和锦接任副刊主任,基于内部因素,陈和锦要我在编娱乐版之余,兼编《商余版》。在那个过渡时期,我在转载蔡志忠的漫画时闯了大祸,陈雪风得知之后,来电很愤慨地说:“怎会由你来承担后果呢?”
我知道,尽管立场不同、看法不一,无论隔得多远、无论多少年后,他依然是支持我的,我也一直视他为“永远的主任”。在繁忙的工作中,得知他骤逝的噩耗,仿如晴空惊雷,苦于无法抽身送他最后一程,只能撰文哀悼故人。
写到“一路走好”,不禁潸然泪下。永别了,主任……。
(原文刊于《南洋商报》)

云淡风轻:信念不灭•铁树开花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
在《江南style》红遍全球之际,韩国歌手朴载相(Psy)成了天朝子民推崇的“鸟叔”,浸淫在五光十色的演艺圈,Psy从吸食大麻入狱的低潮走向呼风唤雨的高峰,这位鸟叔显然对音乐有一定的信念,才会有声名大噪的一天。
十大列车穿越了风雨飘摇的10月,走过华小、独中和非营利教育机构,在歌手与舞群的带动下,跳起了一场又一场的骑马舞,也亲睹了一幕又一幕的感人瞬间。
墙内开花墙外香
十大义演全年最后第二场是在山明水秀的雨城举行,基于太平华联独中礼堂的建构,歌手和舞蹈员在舞台旁的二三楼化妆间等候时,对场内进行的仪式一目了然。有位歌手有感而发:第一次听完演说,第一次看到激情的面孔,才察觉到“我们的义演跟华教如此接近……”。
墙内开花墙外香。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被形容为两岸三地以外保留得最完整的,华社支持华教、华教自强不息,是先人力争、后人坚守的华教壁垒。没有坚定的信念,如何前扑后继、义无反顾地踏上华教的漫漫征途?
巴生有位大姐毅然挑起筹委会主席的重任,由于无法达致预定的500万令吉目标,心理压力大,失眠了好几晚。尽管如此,义演当晚,她在台上说:因为有信念,所以滨华人筹款建校不言倦,巴生人捐款也不落人后。
今年,威南日新国民型中学刷新了十大义演26年来单一学校最高筹款额纪录,由威南7所华小组成的建委会年内一连举办三场义演,先后筹获100万及260万,压轴的十大义演压力最大,建委会却毫无惧色,从民间筹集的一分一毫,到官方的大手笔拨款,在义演前两个星期才拨开云雾见月明,写下658万令吉的辉煌纪录,让我体悟到“有志者事竟成”的真缔。
信念如心灯燃亮
创校14年的新纪元学院承办全年最后一场义演,这所民办教育机构的一草一木皆来自华社,目前正积极朝大学学院的目标前进。
华教今年特别多风雨,很多人未必苟同激进的争取方式,我倒认为无可厚非。新纪元十大义演当晚,荧幕上播映林连玉的影像,这位华教斗士正是秉持 “民族平等,语言平等” 的信念,在生前致力维护华文母语教育的地位。这种信念,跨年代仍有存在的价值,时刻提醒华裔子弟,华文教育是民族的根,唯有秉持共同的信念,凝聚力量,华教才能源远流长。
信念是明灯,在纷纷攘攘的乱世指引方向。风雨再大、争议再多,只要回归最初始的信念,心灯必能照亮前路,铁树才能开花。
(原文刊于8/11/2012《言论版》)

云淡风轻:一念孝心一念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又到了推展“寸草心”双亲节征文比赛的时节,我想起了 “奖学金得主拍性爱短片”,天下父母必定不忍卒睹;也想起了大马首富郭鹤年对亡母的孝心,天下父母必定各种羡慕嫉妒恨。
清朝王永彬在《围炉夜话》写道:“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所以淫是万恶之首。”用白话解读:心中常抱着仁心、孝心,那么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不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淫的恶念头,那么平常很不愿做的事,做起来一点也不困难,因此淫心是一切恶行的开始。
开放行为伤害至亲
最近媒体上曝光率高的“奖学金得主拍性爱短片”是反面教材,男女主角都想抄捷径成名,将男欢女爱的画面赤裸公诸于世,并扬言勇于承担一切后果。
在传统的华人社会,两位主角的行为引起议论纷纭,女主角显然比男主角承受更大压力。如果她有一念孝心,就会顾及至亲的感受,就会知道她的“开放”,真正受伤的会是母亲。
“寸草心”迈入第9届,讲求“真、善、美”,可是每一年几乎都会有杜撰的作品。要学生写父母的好似乎很难,在拥有的当下,没什么稀奇,失去了才痛哭流涕,于是想象的空间里充满了缺憾的情节,主办单位还得拨电查证才颁奖表扬。
学不到母亲的家教
大马首富郭鹤年事母至孝,身兼“亚洲糖王”和“酒店大王”的美誉,生意做得很大,唯一遗憾的是“学不到母亲的‘家教’。”他去年接受中国央视访问时说,母亲郑格如是影响他一生最大的人,她的管教非常严格,教他“做人不要忘本,做生意要有道德,赚了钱不要崇拜物质。”
在妈妈80多岁生日时,郭鹤年买了一部马赛地房车送给妈妈,她老人家脸色一变,叫他把车子退回去,换一部小日本车就行了。
每次郭鹤年回老家探望母亲,先将车子停在围篱外,步行向家丁们一一握手问好,最后才走入家门向母亲问安。有次一位亲戚驾着车子从围篱呼啸直抵大门,被郭母训斥:“把车子退回篱笆外,跟工人园丁们一一问好才进来!”
从孝心可以看出一位企业家或政治家的潜能,在家善待父母的,在公司对员工视如己出,政权在握时对人民爱护有加。
尽管许多传统观念和美德被忽视,其实回归原点,找回人类的本性和善心,有助于净化现代社会的烦躁和不安。每天寸进,必有所为。寸进尺退,哀莫大焉。
(原文刊于25/10/2012《言论版》)

云淡风轻:望子成龙的梦魇

该如何分享那些成长故事、如何劝诫望子成龙的父母呢?她一脸迟疑,我一时无语。
这个城市太多功利熏心,太多力不从心,压力是消化不良的毒素,荼毒一个人、祸延一家人。
当年望子成龙,她将孩子送到国外深造,没想到迎回来的却是17年困于精神抑悒的患者,全家人费了很多心思,连她自己也忧悒成疾,后来的后来,经过多番努力,全家人终于摆脱这个可怕的梦魇。
这些年来,她勇敢的在许许多多场合分享自己的际遇,然而当孩子勇敢的站在人前分享自己的际遇时,她还是震呆了。原来精神抑悒的背后,孩子有许多无法向她倾诉的点滴,却在外人面前坦承:悔不当初。
脱离了父母的视线,在海外享受绝对的自由,这些心智不够成熟的孩子,极可能遭遇可怕的事件而改写一生。
她说,有个朋友的女儿在海外留学时跟随朋友参与派对,不知饮了什么,在昏迷中做了什么,醒来全身赤祼,书再也念不下去了。另一个朋友的儿子则在性派对中被别的男人搞了,搞到脑筋也烧坏了……。
她说,一心将儿女送出国的父母应该三思而后行。先自我察觉,孩子是不是草苺族?有没有能力克服现实生活中的挑战?草率送出国的后果,可能换回一个烂苹果,腐蚀的,是外在;狂躁的,是内心,积怨令生活失衡,而负笈海外换来的一纸文凭,代价实在太大了。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成龙成凤,自有天命。与天下的父母共勉之。
(原文刊于11/10/2012《言论版》)

云淡风轻:一个岛锁住一群人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一生一世如梦初醒/深深太平洋底深深伤心……”
近日来,游行行列很刺目、叫嚣声浪很刺耳、硝烟四起很刺鼻。钓鱼岛受到全球瞩目,令我联想起任贤齐唱的“一个岛锁住一群人”。有人说,鹬蚌相持,渔翁得利,这是名符其实的“钓鱼岛”。
原定于今天(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仪式,因钓鱼岛延烧的“战情”而取消。
钓鱼岛上惊涛骇浪
这场风波愈演愈烈,剑拔弩长的局势,令许多渴望中日友好的人暗暗叹息。
前阵子跟同事聊起,他不以为然道:岛屿的主权争夺战又不是第一遭,最后必定是通过外交手段,暂搁一旁,不了了之。可是网络上硝烟弥漫,两岸三地的网民从虚拟世界走向街头海岛,隔岸叫嚣,我的中国朋友原定十一国庆赴日旅游也被迫取消,是经济抵制也是保护国民,这不再是茶杯里的风波,而是钓鱼岛上的惊涛骇浪了。
言犹在耳,媒体上很快就发放了一帧帧怵目惊心的暴乱场面,全球最多日本人旅居的上海,发生暴力事件,失智的怒火一路蔓延,一波接一波、一城接一城地延烧,游行行列的叫嚣声浪,相隔千里犹清晰可闻。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日本的暴民也上演同等戏码,游行、叫嚣、泄愤等。反华和反日情绪同步升温。
2005年反日游行及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曾使两国关系陷入紧张,而钓鱼岛风波最令《朝日新闻》资深记者野岛刚感到震惊的是,在华日本企业、厂商及购物商场也成为中国民众泄愤的目标!
黄种人相煎何太急
他认为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事件上没有太大的退让空间,僵持下去,日本海上保安厅和中国国家海洋局的船只极可能发生碰撞,演变成武力冲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场冲突最大的受害人莫过于在华日本企业,不但在中国多年的努力将化作泡影,还分分钟成为暴民的“人质”呢。
没有理解,哪来友好。野岛希望中国人对日本人多一分理解,每一次中日纠纷,中国人就口口声声“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了”。对于日本人来说,日本军国主义就跟中国文化大革命一样,没人希望重来,也不容许重来。日本民众不会单纯地接受政府的决定,野田“将钓鱼岛国有化”的决定,在国内也受到民众的批评和责难。
当政治无法化解紧绷的时局时,媒体就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媒体是人民的喉舌,理应传达各阶层人民的声音,可是在这非常时期,站在国家本位煽风点火的媒体居多,日本媒体也鲜少从中国人的角度,向读者评析钓鱼岛事件的发展。
钓鱼的是谁?获利的是谁?中国网友说:大家都是黄种人,相煎何太急。
(原文刊于27/9/2012《言论版》)

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向战地火凤凰致敬

8月21日,日本东京,遇难日本女记者山本美香的照片出现在街头大屏幕上。
“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永远的格言。


闻名于世的“战争摄影家”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1913—1954)曾说过:“战地记者手中的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离炮火不够近。”
日本首位战地记者犬养毅于1877年在西南战争时随军采访。西南战争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战役,堪称日本最后的内战。后来犬养毅参政成为日本第29任首相,曾庇护过孙中山与蒋介石等人,不过最后惨死在日军“血盟团”枪下。

战地记者百年之殇

隔了135年,日本著名的“战地美女记者” 山本美香于今年8月21日在叙利亚北部阿勒颇采访时中弹身亡,她是自2011年3月叙利亚爆发冲突以来,第四位在冲突中遇害的外国记者。有人形容这是战地记者百年之殇。
山本美香的父亲山本孝治曾是《朝日新闻》的战地记者。她自1995年以来,多次深入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场采访,以女性细腻独特的视角报道战火中最大受害群的妇孺,深获广大读者的共鸣,2003年3月的伊战系列报道为她赢取了日本战地报道最高奖“范恩•上田纪念国际记者奖”。
野岛刚是在伊拉克战场与山本美香结缘的。日前接获她的噩耗,不禁扼腕叹息:“她在这场赌注中输了……。”
《朝日新闻》是日本第二大报章,尽管主流报章十分重视战地报道所带来的报份,不过跟自由媒体人相比,主流报章考量记者的安全更甚于独家新闻。2003年伊战局势吃紧时,野岛刚接到《朝日新闻》东京总社的谕令是撤离战地,而山本及其他自由媒体人却更深入险境,摄录战火硝烟和遍野血迹。
据悉,1992年以来逾800名记者在报道战争之际身亡,而战地记者名列世界三大高危职业的榜首。身在战地,最大的冒险是单独行动,而单独行动的记者往往是最优秀的记者,他们才能获得最直接、最前线的信息。

死亡陷阱致命诱惑

在充满死亡陷阱的战地,却有致命的诱惑力,战地记者往往会“上瘾”。回到东京钢筋水泥森林的怀抱,野岛经常会想念伊拉克沙漠夜空闪烁的星星。一般记者都是年轻时到战地采访,年纪稍长就退到相对安全的地区,可是山本美香多年来热衷于烽火连天的战争前线,这次也是犯险从土耳其违法进入日本人止步的叙利亚国境,才会卷入冲突事件而遇害。
在山本美香之前,出入战场近30年并在炮火中成为 “独眼女侠”的美国记者玛丽•科尔文,于2月22日在叙利亚遇难,彻底合上了为世人见证战争的慧眼。前仆后继,有战火的地方,依然有一双双守护生命的眼睛在盯梢。
战地之路,是山本美香选释放生命激情和智慧的途径;百年之殇,是一只只浴火凤凰,用生命向世人揭露战争的真相。野岛忆故友,欣慰一笑:“辛苦了!”
(原文刊于13/9/2012《言论版》)
日本“战地美女记者”山本美香在叙利亚中枪,当时丈夫佐藤和孝就在身边。
日本首位战地记者犬养毅于1877年在西南战争时随军采访。后来犬养毅参政成为日本第29任首相。
“独眼女侠”的美国记者玛丽•科尔文,于2月22日在叙利亚遇难,彻底合上了为世人见证战争的慧眼。
(原文刊于13/9/2012《言论版》)

2012年8月26日星期日

云淡风轻:两岸故宫非一般情结

图说:台北故宫前的广场。

前年到访台北故宫时,印象深刻的,除了镇馆之宝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之外,还有台湾导游的回呛。
“这翠玉白菜怎么这么小啊?我在北京看到的比这大很多……”一位团友在展馆内提出疑问。
“你什么水平啊,问这种问题,也不懂得分辨哪个朝代的珍藏品……”导游拉开嗓门、气呼呼地回答,令我们错愕。环顾四周,触目皆是黄皮肤黑眼珠的大陆游客,我们瞬间明了潜伏的“导火线”。
故宫如分裂的地图
“看文物要到台北故宮,看建築要到北京故宮”。台湾导游说,台湾人本身对故宫没太大兴趣,但是接待外国游客或友人,必定力荐台北故宫。故宫交织着两岸中华文化的情结,也成为两岸的心结。台湾人何以纠结,不言而喻。
“两个故宫,与其说是双胞胎,不如说是一张分裂的地图。互不否定彼此的存在,也不抢居‘正宗’地位,默默以相似名号展示雷同的中华文物,太不可思议了。”《朝日新闻》资深记者野岛刚毅然走入两个中华文化艺术的殿堂,探寻历史原貌。
去年,野岛在日本出版了著作《两个故宫》(ふたつの故宮博物院),今年7月中在台湾推出中文版,书名为《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
简述历史,北京故宫文物于1948年被送到台湾,1965年,台北故宫成立,与北京故宫形成“两个故宫”。2009年,两岸故宫院长隔了一甲子首度互访,合作“雍正大展”。
两岸融冰改写命运
当年日本引发的战争衍生中国内战,导致两岸分裂,间接造成“两个故宫”。身为日本人,野岛刚对“两岸故宫”的议题“有感情、也有责任”。
1989年,野岛以交流计划的大学生身分首次参观台北故宫。2007年至2010年,他被《朝日新闻》派驻台湾,于2008年亲睹了蓝绿政权更迭之后,两岸关系融冰,改写了台北故宫的命运。政党轮替就能改变博物馆的政策,令他兴起透过故宫这个窗户,观察两岸政治外交的互动关系。
他走过台湾、大陆以及美国,用心寻访历史的遗迹,从政治大环境的变迁看两岸故宫的历史价值。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暨东京国立博物馆创建140周年,东京国立博物馆穿针引线,将两岸故宫的珍藏文物带到日本民众的眼前。
东京展出故宫珍品
北京故宫于1月份以一级文物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书画名品、青铜器及玉器等,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展出,而台北故宫基于政治考量而拒绝合展,另择订2014年赴日展出,各项部署进入最后商议阶段,到时会否展出哪些文物珍品,而东京国立博物馆会提供什么样的展出规格,备受两岸关注。
有人认为,野岛刚著作的日文书名和中文书名有出入,因为两个故宫“离”了之后,不曾“合”过。我倒认为“貌离神合”是较贴切的说法,基于文化艺术的特质和因应政治互动的需求,两岸故宫的精神面貌,在交错的时空暗合了。
野岛刚妙笔生花,致力将一张分裂的地图还原真貌,让更多读者明了稀世文物背后的历史意义。执笔至此,我妙想天开,翠玉白菜何时能在“书香中华书展”亮相,让更多海外华人大开眼界?
(原文刊于30/8/2012《言论版》)
北京故宫博物馆在夜里绽放非一般色彩。

云淡风轻:空手道对付空手盗

最近邻国有个狱卒在新山饮酒后遇劫又被刺死,让我想起前阵子有位新加坡艺人在新山停放轿车被打爆镜,他慨叹道:“我对马来西亚的治安感到失望。”我也想起了官爷们力保国誉而隔岸喊话:“我们的治安没问题!”
治安,是许多人胸口永远的痛。那天我也感觉到痛了。
小妹英勇抗匪
一早醒来,听闻老家的芳邻遭窃贼潜入屋干案,偷了手机还想劫色,所幸那小妹平日有练空手道,在黑暗中狠狠反击恶贼,虽然无法擒人归案,也没看到贼面目,但对女孩子来说,能保住清白已是万幸。
后来我拨电联系在老家的妈妈,千叮万嘱她出入要小心,妈妈也回说:你晚上出门更要小心哦。
曾几何时,周遭几乎草木皆兵。我每天往返的报馆,正位于全马罪案率最高的雪州领土。若干年前,一匪徒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报馆前的大水沟边持刀抢劫,我们的摄记凭着这帧“独家”新闻图片而赢得殊荣;若干年后,罪案不断在门前上演,也曾有匪徒私闯报馆范围造案。“独家”变“毒家”,而且毒气攻心,惊动了高阶警官,一度走访报馆,信誓旦旦,可是承诺中的警亭迟至今日不见踪影。
媒体人也是市井小民,除了报警备案,岂敢挑战警威,只好步步为营,自求多福。
名车频被爆镜
前阵子到北马办活动,校方领导人处心积虑筹款建多元用途礼堂,以礼堂养校的卖点居然是:“我们的校园有围篱,更多人乐意使用本校礼堂办宴会,因为宾客们不必担心名车被爆镜。”
原来赴宴时停放在路旁的轿车被打爆镜是常有的事。北马同事说,他的家族共有五辆轿车,其中两辆曾被爆镜,而家人也曾被攫夺或遭爆窃,说到治安是一脸愤慨,听到官爷掩耳盗铃的喊话,更大吐口水。治安不靖,何必自欺欺人?是不是要等到亲人成为受害人才面对现实?
曾几何时,我们不顾国誉,对初次来马的中国女性朋友说:“出入要小心,避免走小巷,包包放身前……。”
曾几何时,我们互相提醒,遇见匪徒别穷追,奉送钱财求保命,因为千金散尽还复来,命丢了,什么都完了……。
小妹子英勇抗匪的事让我突发奇想,不如发起全民运动,勤练空手道以对付空手盗,远胜于空口胡说八道。
(原文刊于2/8/2012《言论版》)

云淡风轻:既生瑜,何生亮

伦敦奥运落幕了,那一幕依然历历在目。
那一夜,在在伦敦温布利体育馆夺冠不遂的李宗伟,让全马来西亚人的心都痛了。
当时我们在太平嘉年华晚宴现场,仪式被迫暂停,因为全场而至全国瞩目的赛事正上演完美的拉锯战,拍烂手掌、喊破喉咙,却挽不住狂澜,无数的心在淌血。有人兴叹:So near yet so far(这么近,那么远)……。
三国孔明三气周瑜
后来,中国网民疯转黄明志的一则视频,他唱出了我们的心头痛,却刺痛了天朝网民。除了几个应该消音的XYZ,黄明志用闽南语向林丹挑衅:“见一次打一次”,引来中国网民以《我从草原来》优雅反击:“你心胸有点窄,看不开……”
胜也骂,败也骂。这是网民粉丝群的特色。寡不敌众,口水不比别人多,道歉的道歉,噤声的噤声,伦敦碗里的风波,就这样落幕了,而媒体上仍津津乐道的是“既生瑜,何生亮”。
《三国》里的周瑜心胸狭窄是路人皆知的,孔明三气周瑜成佳话,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当时身体抱恙,一怒之下,病情一发不可收拾,一声悲叹:“既生瑜,何生亮!”语毕,活活的气死了。
场上交锋场下交友
“既生伟,何生丹”成了世界羽坛的佳话,尽管李宗伟似乎已陷入超级丹的魔咒,在两人多次交锋中,李宗伟输多赢少,但林丹英雄惜英雄,跟孔明和周瑜的际遇大不同。这两位亮眼的球星在场上是对手,场下更多是朋友。
林丹自传《直到世界尽头》首发式日前在北京王府井图书大厦举行。林丹在书中为人生经历作一个小结,激励年轻人为梦想奋斗,并打算与谢杏芳结婚时邀请李宗伟等人出席婚礼。
尽管我支持本地创作,也为李宗伟拿不下那面奥运金牌而扼腕叹息,不过“既生伟何生丹”所展现的胸襟,显然比“既生瑜何生亮”更有气量。
输了球,输得漂亮,何憾之有。
(原文刊于16/8/2012《言论版》)
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颁奖仪式,林丹(右)安慰失落李宗伟(左)-图取自网络

2012年7月17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谣言止于奥特曼


“当真理还在系鞋带时,谣言已经走遍天下。”
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谣言止于智者。
“谣言止于智者”原是“流言止于智者”。出自《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 指滚动的弹丸滚到下凹的瓦器中会停止,谣言传到明智的人耳中就会平息。
听到传言就信以为真,不追究事实,是错误的。凡事要问清楚、问明白,再斟酌应该怎样做,才是智慧的行为。可惜世上智者不多,谣言足以杀人,最典型的个案是中国默片時代最著名女演员之一的阮玲玉之死。
人言可畏是流言
1935年3月8日,影星阮玲玉服毒自杀,结束了短暂的25载岁月年华,留下两封遗书,以及和张达民、唐季珊的两段乏善可陈的爱情。一代紅顏命多舛,此事在当时引起极大的震撼,遗言“人言可畏”成了流行语,人们都相信她是不堪流言蜚语的困扰而出此下策,不过,后来有人查证“人言可畏”这句话其实也是一句流言。
据悉,阮玲玉死后的两封遗书发表于1935年4月1日的《联华画报》,长久以来被大家所引用及谈论。其实事隔20多天,于4月26日出版的《思明商学报》却刊载了阮玲玉的另外两封遗书,以及一篇题为《真相大白唐季珊伪造遗书》的文章,文中说:
“阮玲玉自杀当晚,确实写过遗书二封,是唐季珊指使梁赛珍的妹妹梁赛珊写的,梁赛珊后为良心所责,说出真情,并将原遗书交出。原遗书极短,文字不甚流畅,而且涂改多处……”
原来阮玲玉自杀后,唐季珊迫于社会压力,指使梁赛珊代笔,伪造遗书,除将死因归于“人言可畏”外,还将矛头改指向张达民,为自己脱罪。
由于《思明商学报》是30年代出版的一份机关小报,发行仅一千五百份,不仅一般读者看不到,就连研究电影史的学者也没发觉,直到1993年3月,编著电影史料的学者才发现阮玲玉遗书的秘密,揭发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真相。
奥特曼打小怪兽
不论遗书真伪,“人言可畏”这四个字一字也没差。说的人别有居心,话锋就转向利他的方向。在是非黑白混淆的灰色地带,出现了“奥特曼”。
1947年,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与波斯特曼(L• Postman)总结出一个谣言公式:R=I乘以A。 R是Rumour谣传,I是Important重要;A是Ambiguous模糊。
这个公式指出,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事件越重要且越模糊,谣言所产生的效应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趋向零时,谣言也就无疾而终了。
奥尔波特与波斯特曼联手,我将“谣言公试”简称为“奥特曼”。奥特曼打小怪兽,只要淡定,以不变应万变,就不怕谣言四处乱窜了。
(原文刊于19/7/2012《言论版》)

2012年7月3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预言帝统御天下

这是个预言横行的天下。对未知的恐惧,衍生诸多猜测,有的是找借口安抚人心,有的是借题发挥。
玛雅人说,“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最近又有考古学家为 “世界末日论”提出新佐证,在危地马拉发现的象形文字石刻上标注了玛雅古历“末日”,正是今年的12月21日。
尽管美国拍过N部有关世界末日的电影,我想2012年世界末日论是当前人人关注的预言吧。套句网络流行语:“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送上餐桌以谢天下
末日之际,更多预言满天飞。甫于7月2日落幕的欧洲足球锦标赛,各国的动物预言家多以失败告终,有者提前送上餐桌以谢天下了。
最脍炙人口的动物预言家,莫过于章鱼保罗。足球是圆的,保罗是神准的。它在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创下8场百分百完美的赛果预测记录,令世人啧啧称奇。赛后不久,保罗结束了“超凡”的一生,死于2010年10月。
随着欧洲杯掀开战幔,各国的动物预言家纷纷抢闸,东道主乌克兰有“巫师猪”赫利亚克,波兰有大象西塔,还有水獭、牛和雪貂等 “预言家”前仆后继,连中国天津市动物园的羊驼“大胖”也赶上这股热潮,我在电视上看到大胖时,想到中国网民恶搞的“草泥马”,忍不住失笑。
草泥马开始在网络爆红时,据称是中国十大神兽之一,专吃“卧草”,是生活在“马勒戈壁”的新型生物。查实,外貌奇特的它是生长在南美洲阿尔蒂普拉诺高原的羊駝,是原驼和小羊驼杂交的后代。由于模样十分逗趣,被网友恶搞成脏话谐音的“草泥马”。
章鱼保罗后无来者
据说“预言帝”羊驼“大胖”测中了决赛是西班牙对垒意大利,前后创下11猜10中的成功率,决赛前夕,连本地电视台也转播大胖靠向意大利旗帜的画面,“意”想不到的是最后一猜靠错边,那些信它而投注的人必定大骂“草泥马”,已故保罗后无来者,可续保英名了。
预言帝和疯子仅一线之隔,预测神兽的用意,除了为球赛增添趣味话题,也借此呼吁人们爱护动物,不过也有预测惹祸的案例。
德国《世界报》报道,一个名叫“理查德”的小猪猜测意大利在半决赛战胜德国,结果犯众怒,立即送斩,成了主人餐桌上的香肠,也成为欧洲杯最悲剧的预测兽。
我国大选似乎随时上演,预言帝可为胜选造势,只要挑选它所喜爱的食物和颜色,善加“诱导”,就能打赢心理战。你信预言帝还是自己手中一票呢?
(原文刊于5/7/2012《言论版》)

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缘续


2003年12月に亡くなったアニタ·ムイ(梅艳芳)生前「一番愛した男性は、日本の有名歌手」と、マッチこと近藤真彦への愛を語っていたが「心」も「恋」も「ざんばら」かなあ。 
《亂如麻》,是近藤真彥的第46張單曲。2010年2月22日發行。
「ざんばら」原指女性蓬亂的頭髮,在這裡指失去戀人後不論是心還是身體都凌亂不堪的狀態。 CD封面是由近藤親自用毛筆書寫的標題「ざんばら」和「心」、「恋」二字。近藤在新年時抽空去泡溫泉,但工作人員讓他攜同毛筆和紙墨前往。近藤就一邊喝著酒望著海寫了近100張,從中篩出一張作為封面字樣。

近藤真彥在2010年欢庆出道30周年之际,榮獲第52回日本唱片大賞的最優秀歌唱賞。近藤在1981年以《悠然銀光中》獲得最優秀新人賞,1987年更以《愚者》獲得大賞,因此成為史上第五位獲得日本唱片大賞三大主要獎項的音樂人,也是第一位非演歌歌手締造這個紀錄。


❤❤❤~~~
昨晚到日本大使馆出席日本超级房车赛大马站的欢迎宴,没想到会重遇当年跟雪琳到雪邦赛车场苦候才获见、接受专访的近藤真彦,说不上是粉丝铁丝或钢丝,却大有惊喜。等啊等,过了原定的7点半,才见到他出现。
原来他的个子不是那么高,仪式开始时,我就站在他身后,不敢逾矩跟他说话拍照,因为大使等人在演说,不得心有旁鹜,以免失礼。
所幸在仪式之前,我在日本大使官邸外参观一辆展示赛车亚洲惊雷(Thunder Asia)时,跟GTA的负责人聊过了,后来开口要求在仪式后访问近藤真彦也没有被拒。哈,近距离访问了。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自觉有职业病,喜欢多问,像个记者,有了料就忍不住想写。我一直也引以为豪的是,随时可以问出好料,随时可以上网加料,随时可以下笔不求人。以下这篇稿,就贡献给雪隆版吧
近藤真彦,缘未尽呢!
❤❤❤~~~

(图片提供:大马NNA)前排左起坂東正明(GTAssociation董事长)、 大使夫人中村安娜、日本驻马大使中村滋、新闻、通讯与文化部副部长拿督佐瑟沙朗伉俪、 JP Chin(JP Performance Motorsport主席)、 TJ Chin(JP Performance Motorsport董事经理)。 后排左起:吉田广树(Thunder Asia Racing, 赛车手)、 Fairus Fauzy(Thunder Asia Racing, 赛车手)、 Raja Zaini(Thunder Asia Racing監督)、 平手晃平( Lexus Team Zent Cerumo赛车手)、 立川祐路( Lexus Team Zent Cerumo赛车手)、 Ronnie Quintarelli(MOLA赛车手)、 柳田真孝(MOLA赛车手)、 鈴木亜久里(AUTOBACS RACING TEAM AGURI監督)、 近藤真彦、 舘信秀(Lexus Team, Petronas Tom’s/Team Owner)。

雪邦赛车场追风逐梦


(吉隆坡8日讯)2012年日本超级房车(Super GT)巡回赛大马站将于明后天正式引爆,与风竞速、与热浪抗衡的各国赛车手摩拳擦掌,要在雪邦国际赛车场与梦展翅飞翔。
今年的日本超级房车赛共设8站,前两站为岡山和富士,第3站来到大马雪邦,大马也是唯一在日本以外的国家举行的赛事。超级房车赛分为GT300和GT500两个级别,车迷除了能观看精彩刺激的比赛之外,也可以参与一系列活动,包括车展、街头表演、演唱会、车模选秀赛、名车集会和BMX脚车挑战赛等。

欢庆“向东政策”30周年

驻马大使中村滋在欢迎宴上说,日本超级房车赛成自2000年在雪邦开赛以来,今年是第13个年头,适逢大马推动“向东政策”30周年纪念,超级房车赛列入系列庆典之一,具有双重意义。去年他在雪邦体验了风一般的赛事,以及热浪袭人的盛大场面,今年精彩可期。
负责协调超级房车赛的黑田麻衣子说:今年共有37支车队参加大马站的赛事,创下新高,预计将吸引8万人观赏,除了大马人,也包括新加坡和泰国的赛车迷。
她说:去年东日本大地震影响了观赛人次,大家都没有心情,不过今年回复了热潮。在日本,F1仅有一站,观赛人数高达百万,而日本超级房车赛每站赛事可吸引5万至8万名观众,一年8场赛事,一波接一波的赛车热潮长达10个月,席卷日本而至大马等区域国家。
她认为,超级房车赛的魅力在于赛事更具挑战性。F1是一人一车,车技好就占了优势,可是超级房车有两位车手,必须建立团队默契,起着互补作用,也要慎思策略,才有机会胜出。对于车迷来说,超级房车赛有更多资讯和新知待发掘。
大马站其中一支队伍亚洲惊雷(Thunder Asia)是日本赛车手吉田广树和大马赛车手Fairuz Fauzi搭档出赛,在雪邦车道体现马日友好情谊。

近藤车队风行雪邦

素有雪邦大师之誉的近藤车队,一如往年依约而来。这支队伍在雪邦赛道的历史战绩不错,极可能是一匹黑马,而车队总监正是横跨日本乐坛及赛车领域的近藤真彦。这13年来,他每年必定来马参赛,首两年是亲身上阵,后来被调升为车队总监,负责车队的大小事务。
近藤真彦在日本乐坛的成绩有目共睹。2010年迎来出道30周年纪念的近藤推出新歌《乱如麻》,获得第52届日本唱片大赏颁发最佳歌手奖。他分别于1981年及1987年夺得日本唱片大赏颁发最佳新人及唱片大奖,也是继北岛三郎、都春美、细川贵志、冰川清志等,第5位获得三冠的歌手,也是第一位非演歌歌手获得这项殊荣。
在赛车方面,近藤印象最深刻的是七度在法国利马赛车场竞技。利马车赛与第一方程式及印第安纳500系列车赛并列世界三大赛车盛事,自1923年开始,每年6月举行的“利马24小时耐力赛”被喻为最艰苦的单项赛。“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不可能参与利马赛车。如果没参加过利马车赛,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赛车手!” 
连续13年来马参与超级房车赛,问近藤对吉隆坡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他答:“咖哩,每次来必定要吃……”
吃得了印度咖哩的辛辣、熬得住雪邦赛车场的酷热,各国赛车手以体能跟大自然进行极限挑战,雪邦赛车场势必有连场好戏。
(原文刊于9/6/2012《雪隆版》)

那一年,我和雪琳一起到雪邦赛车场等着专访近藤真彦,也许是担心语言沟通的问题,也可能是大明星的架子,他让我们苦等了很久,两个女人傻傻地站在他们的车房外,直到他的同僚看到我们,回转头向休息间说了句日语:“お嬢さんが待ってる……”才见他施施然走出来。在简短的访谈过程,雪琳充当摄记,我顺着她写好的提问一句一句问,他一句一句答,直到我们提起感情的事,经理人喊cut,虽然那时他正从吊儿郎当的神情转向专注、双眼亮了,可惜就此停止了……。
欢迎宴仪式一完成,我就趋前递名片,说起当年访问的事,他问是哪一年,我也不记得了,只记得“一直在等候”,他听了笑起来。这个惊喜,让我不虚此行,访问完毕,满心欢喜的离开~%*_*%~
亚洲惊雷(Thunder Asia)车队将由日本赛车手吉田广树和大马赛车手Fairuz Fauzi搭档出赛,体现马日友好关系。

日本大使中村滋及夫人中村安娜在大使官邸外展示的赛车前拍照,我胆粗粗地凑前要求合影。

原来美丽的日本超级房车皇后早在5月22日到报社宣传,一位日本美后,一位大马美后,果然是香车美人~❤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那些年,我们一起编写的日子


“阅读大马升华版”书展上周日落幕,在诸多海外作家的作品当中,引起我莫大兴趣的是杨照、马家辉及胡洪侠合著的《对照记@1963》。

有别于张爱玲的《对照记——看老照相簿》,分别出生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三位同龄男子,谈了好几年才落实以回忆相互对照的出版大计《对照记@1963》,精选华人社会50年来30个日常生活词汇,以“异质异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出共同话题下三人的切身故事,相互对照半个世纪以来两岸三地的沧桑变化。

对照编辑年代

我在台湾杨照和香港马家辉的行文中,对照了我当编辑的年代,饶有趣味。

杨照在《躬逢其会的报业盛世》写道:“那是台湾报业大爆炸的时代,两大报激烈竞争,副刊独大,也是文学奖大放异彩的时代。高信疆主持《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天天有新想法新写法;《联合报》由痖弦领军,把‘联合副刊’办得有声有色。

“那真是个‘屁股转做前锋’的怪异状态,许多读者拿到报纸,先打开副刊,读完副刊才回头看前面的‘要闻’版面,心中明白,‘要闻’版面再怎么重要的新闻,不会有副刊文章精彩新鲜。”

台湾副刊的盛世,是我当副刊编辑时最羡慕的。每天翻阅从机场载回报社的台湾报章,一张大大的插图带出了整版副刊的精华,成了文学飨宴的第一道美味拼盘,那张图,是“报屁股”的亮点。

是的,只有报人才说“报屁股”。拿人家的屁股当脸皮,就是当年副刊的“剪刀政策”,剪得快、剪得好,就能发挥最高的经济效益。我每天苦于载报专车来得比别人慢,报章到手还得打字,根本赶不上截稿时间,慢了一拍就迟了一天见报,后来毅然放下大剪刀,开始策划本地色彩的文章,开拓自己的路。

20多岁的小编负责中年读者群最爱的《商余》显然是不讨好的,在我摸索的过程中,很快被人喊cut,奉旨改编娱乐版了。无论如何,回想当年的努力,依然温馨美好。

未曾编过马版

在日本报社,每个人都会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刚入行的,必须从外围做起,熟悉地方新闻三五年后才回到总社。当记者的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拍照技术,然后可能转做编辑、专题记者等等,有所专,也能全方位发挥才能。

我是幸运的,尽管跟升职调薪无关,我当过不同版面的编辑,全国及地方新闻版、副刊、娱乐及经济版,连体育和国际新闻也曾编过,到头来只差一个赛马版没编过。

马版有什么乐趣?我不赌马,基于好奇心,曾想要编马版,跟马家辉与“马版”结缘是截然不同的心情。

原来马家辉的父亲是某报总编辑,曾用笔名撰写马评专栏,十年如一日,有人代劳到马场看晨操,然后拨电向他父亲 “报料”,父亲写稿,他则负责送稿到两家报社,直到有一天,父亲因故嘱他代笔,他唯有从命,发表了生第一篇、以父亲笔名撰写的马评,阅报时暗暗萌生“继承父业”的荣誉感……。

原上草、疾如风,是当年《南洋商报》的马评专家,跟马家辉爸爸的角色一样,探了情报就在报端为马迷提供“独家贴士”,辉煌一时。而今马版已走入报社历史,可是“马上风光”随着马家辉的文章再次浮现脑海。

(原文刊于7/6/2012《言论版》)

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楔❤爱


Youtube有首日文歌,短短沒多久時間「聽」人數竟然破五萬。雖然這奧華子這首「楔」聽起來跟一般的歌沒什麼分別,但仔細看一下「楔」的歌詞,然後在配合著音樂一起聽,突然會有種想哭的感覺,那種感覺說不出來。中文「楔」的解釋是用來「攝」門縫的小木條,日文也可以這樣解讀,但日文多了一個意思,日文的「楔」意指「維繫」兩個人之間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羈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ixNUhN2NOQ
歌词:楔 -くさび- 
作詞 : 奥 華子 
作曲 : 奥 華子
日文歌詞:
終電後の誰もいない道に 二人の悲しげな一つの影
もう二度ともう二度と会わないと 心に誓い合った夏の夜

ただ傍にいるだけで笑い合えた そんな日が続いてくと信じていた
あなたを嫌いになるくらいなら このまま二人で夜になりたい

最後の口づけ 触れるだけで痛いよ
愛しい気持ちが溢れて 貴方を壊す前に

抱きしめて 貴方の腕で あと1秒だけでもこうしていたい
もう喧嘩する事も もうやきもち焼く事も
もう顔を見る事さえ出来なくなるの
不思議だね どうして人はすぐに 守れない約束をするのだろう
人の心を繋ぎ止めるものなど どこにもないと知っているのに

最後の言葉が 優しすぎて痛いよ
二人はお互いのこと分かりすぎてしまった

抱き寄せて 私の胸に 子供のような貴方の髪を撫でたい
もう横で笑う事も もう横で眠る事も
もう名前を呼ぶ事さえ出来なくなるの

心を繋ぎ止められるものは約束じゃない
約束は自分への気休めなのだろうか???

抱きしめて 貴方の腕で あと1秒だけでもこうしていたい
もう喧嘩する事も もうやきもち焼く事も
もう顔を見る事さえ出来ないのなら
もう会いたくなっても もう息が出来なくても
貴方を呼ばないと約束するから
貴方を呼ばないと約束するから

中文翻譯:
最後一班電車之後的寂靜路上,
一個人影子卻反映著兩個人的悲傷
在那一個夏天的夜晚,我立定決心以後也不再見你.
絕對,絕對不要再見.

我當時相信,只要在你身邊就可以快樂.
今夜就讓我們這樣吧,直到我不再喜歡你為止.

最後的一吻,雖只是輕輕碰到,但已經狠狠地刺傷我了.
在我決意忘掉你之前.我的愛已經滿溢了.

可以抱我嗎? 用你的雙臂 就算只餘下一秒也好
就連和你吵架 就連妒嫉你,甚至見你一面也不可以……

說起來真的很奇怪呢, 為什麼人總是作出不可能實現的承諾?
明明早知道連著心的線,早就已經切斷了….

你最後的說話.實在太溫柔了,令我更加心痛呢
我們兩個人都太了解對方了.

可以抱我嗎?可以躺在我胸前,讓我在母親般摸摸你的頭髮嗎?
就連在你旁邊微笑,就連睡在你身邊,就連呼叫你的名字也做不到了…

我和你的約定,不是要切斷連著我和你的線
只是答應你,我會安靜下來吧..

可以緊緊抱著你嗎? 用你的雙臂 就算只餘下一秒好
就連和你吵架 就連妒嫉你,甚至見你一面也不可以……
就算多麼想見你也好, 就算不能呼吸也好.
我答應過不再叫喚你

我們約好了,所以我不會再叫喚你的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缘缘相报:对照@马子

缘缘相报何时了:对照@马子
在日本报社,每个人都会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刚入行的,必须从外围做起,熟悉地方新闻三五年后才回到总社,当记者的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拍照技术,然后可能转做编辑、专题记者等等,全方位发挥才能。
我是幸运的,尽管跟升职调薪无关,我当过不同版位的编辑,全国版及地方版编辑、副刊、娱乐及经济编辑,体育和国际新闻也编过,到头来只差一个马版没编过。
马版有什么乐趣?我不赌马,却是抱着好奇心,想过要编马版的。这种心情就如当初主动要求转去当经济编辑一样,对股市什么的一窍不通,却在经济组混了几年,每天输入闭市行情,也学人玩股票,落得两度被烧伤,后来誓不沾股票……
原上草、疾如风,是马版的专栏作者,跟马家辉爸爸的角色一样,在赛马日之前探马儿状态,为马迷提供“独(毒)家评论”,这些点滴对我而言并不陌生。
如今我们的马版已成为历史,可是“马上风光”随着马家辉这篇文章再次浮现我的脑海。
曾经拥有的,尽是美好~❤
~❤
~❤
~❤
(转载)马家辉:叔叔从口袋里掏出钞票,给我带回家
http://book.sina.com.cn 2012年02月13日12:17 新浪读书
◎ 马家辉
相信有极多朋友听过我不厌其烦地讲述这个老笑话了:我父亲曾任香港某报总编辑,我是报社内的“官二代”和“高干子弟”,所以,我打从十七岁开始便有资格写专栏,而且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写多长就写多长,从来不会有人够胆退我稿。
其实,提笔多年,杂文是每天写,也写过小说、新诗,尝试不同文类的空间与局限,而于好多好多年以前,信不信由你,我也写过马经。 那只是代笔,而且,只有一次,就这么一次,成为写作生涯里极珍贵的回忆。
忘了是几岁了,总有十来岁吧,中午下课返家,父亲如常仍在熟睡,因他在报社上班,那时候他还只是小记者,半夜始回,在花样年华里过着劳累不堪的工作日子。
那时候父亲用了一个笔名在某报撰写马评专栏,十年如一日,每段稿子的首句皆为“是日也……”,然后才细论马匹状态之好坏。他没有每天往看晨操,但有人代劳,清晨去完马场,中午准时打电话到我家给我父亲“报料”,吾父用笔记下重点,挂线后,龙飞凤舞地用极潦草的字体把好几张稿纸填满,再分成两叠,嘱我于饭后把稿子分别送到湾仔和中环两间报社。
这是我和父亲之间的分工,他写稿,我“送稿”,一家八口每月的若干花费便由此而来。但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我扮演了“一脚踢”的角色,从写稿到送稿一手包办,因为父亲不知道是生病了抑或喝醉了,当电话来时,他没法爬起床接听,只能像说梦话一样含糊地说,家辉,你搞掂啦,你得喇。
于是我怀着新鲜的亢奋接听电话,手忙脚乱地记下了一堆什么“毛身有汗”、“后腿疲累”、“跨步乏力”之类的关键词句,以及几匹马名,随即摊开稿纸,像在学校写作文般把笔记重点延伸为完整的句子,写完,看一遍,不满意,撕掉重写,第二次便觉得比较像样了,除了字迹迥然有异,语气还真写出了一点“家风”,乃把稿纸折好,吹着轻松的口哨出门送稿去也。
翌晨翻看报纸,我的“马评”刊登了,挂在父亲的笔名之下,尽管写的只是马经而不是文学小说,我仍暗暗产生几分“继承父业”的荣誉感。
事后回想,父亲的报社生涯对我的影响远比我原先以为的多而深,如果不是他以编报和写稿为业,我其后于完成博士学位后不会甘心到香港报社担任了十四个月的副总编辑。即使从细微小处看,亦是,例如某年某月我于写稿后,准备把稿纸喂进传真机,站在机前,忽然住手,决定亲自把稿子送往报社,重新体会这种遗忘已久的习惯。
这个动作叫做“送稿”,在传真机出现之前,常见,写作人如果不预先把稿件寄出,便须每天准时将之送到报社编辑手上。为省钱,不用信封,只把原稿纸左右对折两次弄至稳实,乍看似一个纸荷包,上写收稿编辑的名字,投进报社门外的集稿信箱,很有千里送书的亲切意味。
小时候常帮父亲送,后来帮自己送,我和父亲在外貌与性情上都很不一样,写稿和送稿的经验几乎变成我们之间的仅有共鸣。
父亲在报社上班,总是夜归,早上挣扎起床写稿,麻密密写满一堆,折成一个个纸荷包,置放桌上,然后返房间睡一个回头觉。我下课返家,匆匆吃饭,匆匆把一个个纸荷包带出门分别送往湾仔和中环报社。
好几回送的不仅是纸荷包,更有信件,编辑叔叔匆匆看过,从口袋掏出数百块钱嘱我带回,我才明白家中经济又出了问题。也许正因写稿是养家活儿的要紧事,那时候的写作人不会珍惜笔墨,每天写写写,多多益善,但在忙写乱写之际却仍注重一些在今天看来可能是颇荒谬的“编写默契”,譬如说,写稿必用原稿纸,方便编辑部计算字数;譬如说,交稿准时,方便编辑部发排作业;譬如说,不强求亲自校对稿子,尊重编辑部的程序安排。
不知何故这一切在传真机时代来临之后骤然改观,新时代的“编写默契”简单直接得多,编与写之间只是供求关系,谁也不欠谁,编的没有高人一等,写的毋须事事配合,写稿发稿两相安。
更有趣的是不仅“默契”转型,连语言亦是。某回我曾彬彬有礼地向一位写作人说“请赐稿”,换回的却是她的哈哈大笑,她说“赐”字太谦卑了,不要再用。这让我联想到罗兰 ?巴特在巴黎大学的演讲,“一批新型人物出现在舞台上,我们不再知道(或还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们。是作家、知识分子,还是思想家?无论如何,文学的统治传统已经消失,作家再也不能耀武扬威了”。或许,相对而言,同时消失的不仅是作家的统治传统而更是编与写之间的尊重传统。
我父亲于十多年前已从报社退休,早停笔了,甚至连马也不赌了,但他改为赌球,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可以下注,是日也,如常地,他输得十分凄惨。我非常同情他。

缘缘相报:对照@盛世

缘缘相报何时了:对照@盛世
职业病的关系吧,特别喜欢与报有缘的人,例如曾是报童的股神巴菲特,例如《对照记@1963》的杨照和马家辉笔下的“报缘”。
台湾副刊的盛世,是我当副刊编辑时最羡慕的。每天一张大大的插图,带出了整版副刊的精华,成了文学飨宴的第一道美味拼盘,那张图,是“报屁股”的亮点。
是的,只有报人会说“报屁股”。拿人家的屁股当脸皮,就是当年本地副刊的“剪刀政策”,两家主报的副刊编辑暗地里较劲,人家有专人去机场领取台湾报刊,我们家的总是迟一步,“剽窃”的好文章总是迟人家一天见报。当时我一直想:为什么不做自己的专题?别人的再好也是别人的,不符合国情嘛!
于是我把剪刀放下,开始策划自己的小东西,一步一步来,结果被狠批“不像中年人阅读的版位”。没错,那是中年人最爱、也是副刊的重要的版位,却阴差阳错落入20出头的小编手里,要迎合40、50岁读者的阅读口味,实在不容易,承蒙主任错爱,任我胡作非为,一边采访一边编写,眼看我慢慢摸索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却被管理层喊CUT,转去编娱乐版了。
很戏剧化吧,很笑话吧。
无论如何,台湾副刊的盛世,我亦躬逢其会,读杨照这篇稿子,特别开心,回想当年的努力,特别温馨~❤
~❤
~❤
~❤
(转载)杨照 躬逢其会的报业盛世
http://book.sina.com.cn 2012年02月13日12:17 新浪读书
◎ 杨照
那是台湾报业大爆炸的时代,那是“两大报”激烈竞争的时代,那是副刊独大的时代,那也是文学奖大放异彩的时代。我成长的时代,我开始养成读报习惯、进而开始写作的时代。
那样的时代,有其特殊的背景。戒严状态下,媒体是国民党管制的重点。完全没有私营的电视台,三家电视台分别属于:台湾省政府、中国国民党和“国防部”。也几乎没有私营的广播电台,而是每个不同的政府单位,各自成立电台,占满了空中频道。
按照国民党的管制逻辑,照理说也不应该有私营的报纸。然而早在国民党建构好全面报纸管制之前,已经存在了好几家报纸,其中有几家报老板还和党政高层维持良好关系,没道理、没办法一下子说关就关。
不能关,那就管吧!一定要严管的,是政治消息,所以即使是私营的报纸,刊登的“大新闻”,和公家报纸不会也不能有什么差别。私营报纸有市场生意上的压力,如果只登和公家报纸都一样的消息,谁要付钱买报纸呢?
于是由《中国时报》的前身《征信新闻报》开启其端,后来《联合报》积极跟进,找了一个突破点——社会新闻,尤其是具有耸动性的社会新闻。公务员身份、公务员心态的公家报纸记者,不可能那么积极采访社会新闻,更不会努力去找出渲染性的新闻写法,靠提供公家报纸上看不到的社会新闻,私营报纸就能掌握市场了。
然而这样的策略,到了 1970年代初期,蒋经国全面接班,愈来愈行不通了。蒋经国施政的重点之一,是“端正善良社会风气”。台湾经济正在起飞,社会开始尝到过去不曾有的富裕滋味,难免就有了一些普遍贫穷时代不会有的现象,受过苏联影响,终身没有真正离开左派政治信念的蒋经国,可就看不惯了。
“端正善良社会风气”也就包括了给常常全版刊登谋杀案情的报纸,不客气地警告。尽管这时候,《中国时报》的余纪忠、《联合报》的王惕吾都和蒋经国有私交,他们都还是承担不住反抗政策走向的压力。
所以报纸的经营重点非转向不可。能朝哪里转?又是《中国时报》先走了新路,《联合报》立即跟进:将焦点放在本来的“报屁股”——副刊上。
那个年代,国民党的“报禁”不只规定不增发报纸执照,而且规定一份报纸顶多只能出版三大张十二个版。扣除掉广告,剩下六七个版,再扣除掉一定要和其他报纸大同小异的政治新闻、社论,只剩下三、四个版。报业真正的竞争,就在这区区几个版的空间上。
副刊占了整整一个版,还有,副刊没有非得刊登不可的规定内容,可以做出真正不一样的内容来。余纪忠找了高信疆主持《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天天有新想法新写法,一下子吸引了社会的眼光。受到威胁的《联合报》,由痖弦领军,赶紧跟上,也把“联合副刊”办得五花八门、有声有色。
那真是个“屁股转做前锋”的怪异状态,许多读者拿到报纸,先打开副刊,读完副刊才回头看前面的“要闻”版面,心中明白,“要闻”版上再怎么重要的新闻,不会有副刊文章精彩新鲜。
两大报的报份快速成长,进入 1980年代,纷纷号称“百万”了。大概一千六百万人口的社会,竟然拥有两份发行接近一百万的报纸,而且刺激报份成长的重大力量竟然还是来自于文学、文化性质的副刊,何其盛哉!
水涨船高,连带着那个年头的文学,也盛气淋漓,大受瞩目。大学二年级,一天早晨起床打开报纸,赫然发现“人间副刊”上以大半版的篇幅,刊登了我的小说《“文革”遗事》,心脏几乎瞬时从嘴里跳出来。那是我投去参加“时报文学奖”的作品,进入决审,在决审委员最后讨论投票中败下阵来,输给了李渝的《江行初雪》,虽然没得奖,但副刊主编决定留用发表。
出了门,在站牌下等公车去上学,我的脸一直是红的。因为光是那个站牌下,就有三个人,两女一男,摊开《中国时报》,一边读我的小说一边等车。他们不会知道小说的作者站在他们身后一两公尺处,但我就是觉得极度地不好意思,一种不预期的光荣带来的不好意思。

失乐园

打从内心的厌倦。失去了微自由,微天堂成了失乐园。\(╯-╰)/

好奇杀死猫。绝对是名言。猫不听,偏要自作聪明,窥探了又窥探,探到了又急不及待的露出一脸得意的神色,自以为是的劝谏:如果我是你……。(*+﹏+*)

世上不会有“如果我是你……”,因为你永远不会是我,我也永远不会是你。

背对微友寻欢作乐,谁碍着谁了?谁又在意谁是谁?

我不是不敢转过身来正视任何一个人,更不是见光死的人,只是贪图一个小小的自由空间,一丁点的自由空气,微乎其微的,最终放弃了,毫不犹豫的、头也不回的走了。@x@

不想再回头。无法言喻的厌倦。

网络天大地大,必有容身之地。继续寻找乐园……~~~///(^v^)\\\~~~

云淡风轻:笑面虎VS虎面人

近期各国天灾频传,深入灾区送暖献爱心的行列当中,出现笑面虎和虎面人,也初闻“慈善可以很暴力”的首善名言。
3.11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大地震及海啸之后,中国首善陈光标率先进入灾区捐钱,不少旅日中国网民竖起了大拇指,倒是中国本土网民对他颇有意见。
在多数人低调行善的传统社会,陈光标式的行善显得格格不入。从汶川地震到玉树救灾,从台湾发钱到支援云南,陈光标总是以最显眼的方式行善。上个月,我在电视节目“一虎一席谈”看到了他的言论,当时他在台湾高调行善被形容为“作秀”,他却一脸不在乎。
在镜头前保持笑容满面的陈光标,曾率领灾区受惠群众高举手中的百元大钞喊口号,或举起食指和中指作胜利状,受到网络舆论的炮轰,他却坚称“炒作是为了吸引更多人来行善”。
事实上,他的善举跨越国界,这种独排众议、不顾受惠群尊严的做法,被人讥为 “暴力慈善”,他却大放厥词:“中国就需要我这样的‘暴力慈善’,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慈善进步。”
另一方面,日本遭受本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震啸之后,各国热心捐献的物资纷至沓来。截至3月25日,共有130国、超过30个国际组织和人民,以及逾670个非政府组织向日本伸出援手,爱心跨越国界,在这个非常时刻,有人想起了“虎面人”,渴望他的出现,为灾民加油打气。
日本漫画《虎面人》(Tiger Mask)原是白冰冰前夫已故漫画家梶原一骑于1968年问世的摔角漫画,曾改编成动画和电影,1970到1980年代是《虎面人》最轰动的时期,連日本摔角界都有真人版“虎面人”,第一代虎面佐山聪与已故的第二代虎面三泽光晴都是日本摔角界的重要人物。
话说去年圣诞节,群马县一家儿童保护站收到捐赠的10个小学生书包,捐赠者在卡片上署名“伊达直人”,即1970年代《虎面人》的主角,日本各地随即掀起“虎面人送暖风潮”,42个都道府县都有“虎面人”捐赠物资或现金,最后连日本放送协会(NHK)也在新闻时段播报此事,一时传为佳话。
派驻大马的日本友人说,“虎面人”的行径显示出日本人低调行善的本质。宫城震灾之后,汽油短缺,有人在18日悄悄替避难中心外的三辆汽车加满汽油,并留下两瓶20公升燃油,结果避难中心将燃油用在暖炉,避免灾民受冻。说穿了,“虎面人”是日本人行善的精神象征,他捐赠的物资不是重点,而是在别人需要之际悄悄送暖的心意。
虎面人捐赠的物资,也许比不上笑面虎撒向灾区的花花绿绿的钞票,不过,捐赠物资占虎面人本身的物质比重,极可能更高于钞票对于首善身家的比重。友人说:大马人及时捐献的义举令他感动,而学生们手摺千羽鹤及献上寄语卡,那一颗颗为日本加油的爱心,更深深撼动他的心。
笑面虎和虎面人,在人群中用不同形式送暖献爱心,有所图,有所不图。

(原文刊于31/3/2011《言论版》)

云淡风轻:关不住,丹心昭日月

绿色、黄色和红色,你爱哪一种颜色?

绿潮、黄潮和红潮,你拥护哪一类民意浪潮?

5.20是有爱的日子。龙溪人在“我来自新村”嘉年华慈善晚宴上,激情的对另一半、家人或师生高喊“我爱你”,那是小爱;另一厢,各地有志之士齐聚关丹,勇敢的用红潮昭示拥护华教的热血澎湃。那是大爱。

绿黄红潮汇关丹

关丹红了,绿潮、黄潮、红潮都曾汇集于此,全国各地也此起彼落,一波接一波,大浪叠小浪,波涛汹涌,百川归海。

当绿色的反公害诉求遇上黄色的净选举诉求,再遇上红色的爱华教诉求,这个大选前的调色盘,最终会调出什么颜色?

2012年2月26日绿色盛会2.0,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型的一场反公害集会,由民间团体发起,在彭亨州关丹举行,出席人数估计达1万5千人以上。

4月28日:黄绿大合流,净选盟3.0和绿色盛会3.0同步举行,声势浩大,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场面,连执行任务的媒体人也遭池鱼之殃,导致5月3日的世界新闻自由日,媒体人成了自家报章的新闻头条。

据悉4.28大集会除了国内11个城镇响应之外,全世界35个国家的85个城市也隔岸相呼应,而台湾媒体的不公允报道,引发小插曲。

当时台湾华视新闻断章取义,将4.28形容为“中东北非‘茉莉花革命’的延烧”,引起数百名留台大马生联署抗议,要华视在“世界新闻自由日”当天出面澄清,向大马人民公开道歉。

维护丹中不遗力

5月28日:又一波民意浪潮在关丹掀起,5000人穿红衣到场支持,争取关丹复办独中。尽管这项诉求并非头一遭,无论成与败,红潮是最能引起我共鸣的,因为华教课题一直是华社胸口永远的痛,而东海岸三州唯一的一间独中,跟《南洋商报》有悠久的渊源。

1987年5月1日,《南洋商报》主办“五一南洋行”,带动全国华社为吉兰丹中华独中筹得20万令吉的建校基金。翌年4月,《南洋商报》再度配合东海岸三州华社举办“十大歌星慈善义演”,为丹中筹获17万令吉。1990年3月,丹中再次举办“十大歌星义演”,义款突破58万令吉;接着陆续办了6场义演。

在十大义演26年的历史上,丹中承办8场的纪录,是筹办次数最多的单位,并且11度成为十大义演受惠单位,足见东海岸华社维护硕果仅存的独中不遗余力。

无论是绿潮、黄潮、红潮,民意是王道,谈潮色变、无法力挽狂澜的极可能痛失王朝。谈环保、公平公正的选举以及华文教育,都是人民心中彩色鲜明的壁垒,坚不可摧。听不听,悉听尊便。反正关不住的,是一片丹心昭日月。

(原文刊于24/5/2012《言论版》)

云淡风轻:超级月亮超级牛

这是个超级年代,月亮超级圆,人们超级牛。

5月3日是世界新闻自由日,这是联合国大会于1993年12月20日作出的宣布。

今年428集会发生执法单位粗暴对待媒体人的事件,因此大家对世界新闻自由日的醒觉度特别高,纷纷用黑衣和黄丝带反映媒体人的愤慨和激情,大家摒弃敌对报章的立场,站在同一阵线声讨媒体人的公道,也纷纷拨出显著版位刊登“黑!黑!黑!”的大控诉。各报一字排开,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自不同。

有尊严的媒体人

有人说:场面再混乱,执法单位也应礼待媒体人,因为大家都是“打工的”;有人说:10年年资以下的媒体人缺乏经验,才会误踩地雷,陷入血光之灾。无论如何,拳打脚踢的镜头早在网络广泛流传,要只手遮天并不容易。这一波激情,激醒了不少人,做个有尊严的媒体人。

5月6日晚上,夜空挂着一轮“超级月亮” ,指的是月亮与地球近距离的状态,从地球上看,月球比远地点时面积增大14%,亮度增加30%,因此被称为“超级月亮”。

超级月亮”(supermoon)这个术语最初由美国占星师理查•诺勒(Richard Nolle)于1979年创造的词汇,他在自己的网站上发表一系列文章,指2011年3月19日的满月正处“近日点”,当晚的月亮不仅会比平时的更大、更亮,而且会引发严重的地震、火山或者其它自然灾害。

有人以讹传讹,将去年3•11日本9.0级强烈地震归咎“超级月亮”,但事实上,地球和月亮的距离拉近,只会影响潮汐,更何况地震海啸在前,超级月亮在后,3•19没有更严重的灾害,谣言不攻自破,“超级月亮”成了“超级炒作”。

超级牛人惹的祸

超级月亮的现象,平均一年发生一次,可是超级牛人的个案,比比皆是。如果说揭发社会的阴暗面是媒体的天职,那么今年媒体反客为主,自导自演一出戏,向超级黑手说“不”。

台湾乐坛黄金夫妻档张宇和十一郎合作的一曲《月亮惹的祸》,唱红大街小巷,而今一切人为祸害,都是超级牛人惹的祸,终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

(原文刊于10/5/2012《言论版》)

云淡风轻:献出真诚的好声

2012年十大义演的新阵容出炉了。

上周四,在慈善晚宴的大舞台上亮相献艺的,是新旧面孔组成的团队,为了加入更多新元素以回馈善长仁翁,十大义演媒体伙伴MYFM特地派出“镇台之宝”阿炳串场助兴,阿炳的怪腔一开,果然在现场掀起小轰动,猛抛笑弹赢获不少掌声之余,即兴唱了两句,观众赞叹,他自己也感叹:为什么我唱歌和说话的声音不同呢?

当然那是笑点,不过也显示阿炳的怪腔调,获得不少听众的共鸣,他们都爱听,连上台被骂“正番薯”的也笑盈盈,因为他们都知道,那是阿炳最经典的口头禅,演绎的是我们周遭的市井小民。

广告也怪声怪气

其实“阿炳”早在多年前就登上十大舞台,不同的是,当年的他是歌手林德荣,而今却是电视剧主角兼漫画人物的保安员阿炳了。他在电台独创诙谐的怪腔调,虽然不是第一人,但却成功塑造了一个深入民心的形象,这一来,也带动更多电台发出怪腔调,最近有家电台不仅仅DJ怪声怪气,连广告配音员也这么做,我听了急急转台。

巴尔札克有句名言:“第一个说女人像一朵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跟着说的是庸才;第三个再学着说的是蠢才!”这句话强调独创的重要性。有些电台的玩意玩久了,原本是要捉弄听众的,很快被聪明的听众识穿,笑着配合剧情的发展,除了主持人和被玩者开心之外,其他听众应该都索然无味。我觉得这种情况一发生,电台就应该加入新元素或者换新玩意了。

高分贝成为嘈音

广告界最多创意人,稍一过火,就走火入魔,令人惨不忍睹、不忍卒听。声音、语调、唱腔等滑稽或古怪难听的,固然可视为再创作,可是大前提是不要虐待听众或观众的耳朵。

我们日常谈话声为30分贝至40分贝,高声说话为80分贝以上,大声喧哗或高音喇叭为90分贝。天生说话高分贝的,如香港演员曾志伟,听久了、接受了,自然不成问题,可是刻意尖着嗓子提高说话分贝的,令人难受之极,也会形成嘈音,成为环境的污染源之一。

娱人娱己,献出真诚的好声,切勿愚人愚己。

(原文刊于26/4/2012《言论版》)

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大煞风景的赏花客



在网络上看到一帧照片,一时无语。

武汉植物园各色郁金香纷纷绽放,不知道是谁始作俑者,在盛开的黄色郁金香花瓣上画了“笑脸”,其他好奇的游客纷纷仿效,很快地,一朵朵郁金香遭到“毒手”,愤怒、伤心、调皮等各种表情布满花瓣。

涂鸦涂到花脸上了!

身在长年是夏的大马,我最羡慕温带国家迎春花簇拥的盛况,最难忘在日本亲睹樱花铺天盖地的壮观。跟我一样爱樱的人显然不少,趁此春季,纷纷赶搭樱花列车,在国内或海外寻花踪。可是在樱花树下众生相,却大煞风景。

日本培育200品种

今年最早开的樱花,应该是美国樱花。今年适逢日本向华盛顿赠送樱花树100周年,3月20日,在华盛顿潮汐湖畔的樱花节掀开帷幕,许多人涌往一睹美丽的樱姿。接着,台湾、中国大陆及日本的樱花也相继绽放,粉白色、嫣红的樱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一样樱花,百处闲愁。据《樱大鉴》记载,樱花是从喜马拉雅山脉传至日本,在中国大陆、台湾、朝鲜等世界多个国家都有栽培。在日本的精心培育下,日本樱花最为著名,共有200多个品种,而日本也被誉称为“樱花国”。

日本人赏樱时井然有序、一脸虔诚的样子,令我印象深刻。尽管有人在樱花树下喝多了闹事也时有所闻,但跟一大批游客在赏樱名所的丑态相比,可说是小巫见大巫。

台湾阿里山的樱花是当年日本人种下的,前阵子樱花盛开时掀起热潮,有些旅客边赏花边摘花、践踏花儿,有的争先恐后,为了挤上樱花火车而大打出手,也有人在神木旁抢位拍照而大骂三字经,一路上吵杂的声音把台湾的高山鸟都吓跑了。

爱花却辣手摧花

上周末,上海顾村公园的樱花节,创下游园人次的高峰。由于碰到早樱凋谢,“樱花雨”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为了亲睹落英缤纷的美景,有人野蛮地脚踢樱花树,人造“樱花雨”,令人啼笑皆非。也有人将随手摘得的樱花、玉兰、油菜花等编织成各色花环,有的是父母帮小孩编的,有的是男朋友为女朋友编的。爱花,却狠心地辣手摧花。

一位上海朋友说,到顾村公园赏花,只能抬头望,万勿低下头,要不然看到地面一堆堆垃圾会很扫兴。她在日本赏樱,回到自己的乡土,却宁看照片和视频。

赏花,贵在氛围。花的气质,人的素质,相映成趣。丑态毕露的,则索然无味。

(原文刊于12/4/2012《言论版》)

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愤怒不是一只鸟

愤怒是什么?

在虚拟世界里,愤怒是一只鸟,为了找回珍贵的鸟蛋,不惜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攻击肥猪们的堡垒以达到复仇的目的。

愤怒是什么?

在现实生活中,愤怒是一个拳头,将无声的抗议化作有声的袭击,在泄愤之后,赢了痛快输了理。这几天,媒体上大事报道上周日副教长拿督魏家祥博士所挨的一拳,我在报章上看到副教长身边的董总主席叶新田,想起他三年前也曾挨过一拳,副教长遇袭后心中淌的血,跟当时董总主席流的血一样怵目惊心。

眼中的血或心中的血,若为教育而流,若问心无愧,那就不算白流,丹心昭日月,芳名垂千古。

华小发展师资最重要

基于职责所在,我经常接触为谋求发展而奔波筹款的学校,过去大部分学校为硬体设备而忙,近年却更着重于软体设施,然而所有的软硬体设施,都比不上师资的重要。

我来自华小,对母语的爱,根植于小学时期,投身报界之前,当过3个月临教,对于老师们循循善诱、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更深有所悟。衷心感激小学老师们的启蒙和指导,要不是他们,今天的我,也不可能在华文报服务。

华小师资问题,30年来一直悬而未决,显然涉及很多人及很多单位。多数人不太清楚症结所在,少数人知道问题关键却无法明言,在董总3•25抗议大会上,知情的和不知情的聚集在一起,表达同等的愤怒,在群情激昂的人潮中,出现了抢人眼球的愤怒鸟,不甘作无声抗议,直接挥拳泄愤,将原本跨种族超越政党的大会焦点,转移到政党之间的口水战。

愤怒鸟无法改写历史

红爆虚拟世界的玩意,其实也给现实生活带来启示。愤怒的鸟不断地攻击邪恶的猪,有愤怒鸟必有邪恶猪,因此怒气宣泄不完,恶猪永远存在,唯有消解怒气,才能彻底消灭恶猪。

为久悬未决的华教问题而掀起的众怒,应当转化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向那些知可为而不欲为的人鸣警钟。要是愤怒的群众只能化作一只只愤怒鸟,不但不能捍卫华教的权益,最后也只剩一堆堆鸟粪,遗臭民间。

(原文刊于29/3/2012《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