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勿让关中成为笑话



今年有许多纷纷扰扰的议题,有的落幕了,有的仍是进行式。雪州换大臣的闹剧,让观众们慨叹。原本是关起门来可以解决的“家事”,却劳民伤财地兜了一大圈,剧情峰回路转,却扭转不了剧终的空叹。
卡立临别秋波的大臣演词,坦然自在的调侃:让我们(公务员)继续做好本份,让爱演的政客继续演戏,他们是政坛永远的笑话! 看完别人家的“闹剧”,说说华社的“家事”,也是华教的一个缺口,关中。

学生无辜家长心痛

我和团队曾于7月份为关中筹款,走入寄居在店铺的临时课室和学生宿舍,让我看清关中“两难”局面。
其一,名不正、言不顺。不少人强烈反对这个“怪胎”,是基于这所中学被定位为国中、国民型中学及独中之外的“私立中学”,在发动筹款时阻力重重,在批文等议题上,有人甚至激昂慷慨建议“归还批文关校园”,大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慨,而今关中学生被拒统考门外,再度激起千层浪。
其二,爱之深、责之切。华社的批评声浪来自四面八方,但是真正涉足关中、看到那150名初一生学习情况的人少之又少。学生是无辜的,家长是心痛的。家长们致力捍卫孩子的“摇篮”,对不理性的言论深表反感,在社交媒体上回呛:没有为关中出过一分力的,请闭嘴。
对大多数人来说,关中办校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事,然而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你可以招生、你可以建校,却不能参与统考。这到底谁说了算?这到底合不合情理?
我始终认为,关中的存活是各方议论的大前提,如何合情合理合法的存活,所有的评论和建议,都应该正面积极、具有建设性。如果有纰漏或不足之处,能否建议可行方案或贡献力量促成美事?断然毅然把大门关上的,算得上捍卫华教、为华教而斗争吗?

防老二坐收渔翁利

太多的对立和扰扰嚷嚷,徒增负能量。我不确定是否当局者迷,但是局外人都看得很清,在统考这个节骨眼上,群策群力为关中争取,华文教育才会是最终的赢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名作《离骚》广为流传的名句,意即“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关中办学之路荆棘满布,吾辈实不应针锋相对,而是凝聚力量,为关中开启优质教育的门扉,培育更多优秀的莘莘学子。用政治手法处理华教课题,极可能重演雪州换大臣的戏码,两个巨头出尽法宝恶斗之余,不吭声的“老二”坐收渔翁之利。
借政坛笑话温馨提醒,不要让关中成为华教永远的笑话!
(原文刊于20140925《言论版》)

2014年9月10日星期三

云淡风轻:小团圆大团结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了,余温犹存。今年的中秋正好夹在我国独立日和马来西亚日之间,在中秋小团圆之际,进一步推广至国民大团结。 据说,今年中秋节是38年来最早的一次。天文年历显示,自1976年以后38年里,也都以今年中秋节来得最早,直到2052年才打破这项纪录,届时中秋节为9月7日。
中秋节是华人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大日子。古人把月圆视为团圆的象征,月圆人团圆,一家人团聚的大好日子。然而月圆月缺,此事古难全。过去半年来,有些家庭痛失亲人,在月圆之夜无法跟至亲牵手过中秋,这些事件带给我们更多生命的启示,有大爱也有小爱。小爱是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大爱是珍惜国家、珍惜生命,珍惜和平。
自今年3月8号起失联的MH370,距今整整6个月了。这半年来,从最初的全球震惊、网络上纷纷扰扰的争议和种种阴谋论,这些记忆在许多人脑海里已渐渐淡去,可是受牵连的家庭依然沉浸在无法言传的伤痛和无止境的等待之中。另外,在乌克兰被击毁的MH17我国罹难者遗体,在独立日前后陆续运返国土,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上,全民哀悼,共同承受那份伤痛,并期许在悲痛中凝聚力量,面对更多的挑战。
在一连串事故和演变过程中,有不少争议的声浪和对立的视角,可是设身处地思考,这些争议的背后正隐喻着小团圆和大团结。

保持传统文化本质

自从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成功申遗,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成为舆论热点,也让中国重新审视和重拾渐行渐远的传统节日。 除了中国和我国之外,庆祝中秋节的国家也包括了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等,韩国似乎比中国更重视中秋节,公假比中国的3天连休多2天,而每年中秋或称为“感恩节”所掀起的归乡潮,活像韩国版“春运”,传统庆典也十分精彩。
源自于中国,在海外百花齐放的传统节日,入乡随俗之后,无可避免的被提升、改造或“异化”而“变调”,但在马来西亚,我们依然沿续着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文媒体履行传承文化的使命,以显著版位刊载应节的文章,而坊间各乡团组织则以传统方式庆祝佳节,让年轻一代了解节日的精髓和真缔,体悟中秋月圆人团圆背后的“和文化”,在多元种族文化的马来西亚,在多事之秋,“和文化”有更深一层的寓意,连最有象征意义的月饼也反朴归真,剔除浓厚的商业元素,以最厚实的口感和简朴的包装呈现, “人情月饼少了,人情味却浓了”。
小团圆是大团结的基石。中秋团圆是中国人最传统的“中国梦”,而马来西亚梦不正是“和谐团结”吗?

(原文刊于20140911《言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