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星期四

缘续


2003年12月に亡くなったアニタ·ムイ(梅艳芳)生前「一番愛した男性は、日本の有名歌手」と、マッチこと近藤真彦への愛を語っていたが「心」も「恋」も「ざんばら」かなあ。 
《亂如麻》,是近藤真彥的第46張單曲。2010年2月22日發行。
「ざんばら」原指女性蓬亂的頭髮,在這裡指失去戀人後不論是心還是身體都凌亂不堪的狀態。 CD封面是由近藤親自用毛筆書寫的標題「ざんばら」和「心」、「恋」二字。近藤在新年時抽空去泡溫泉,但工作人員讓他攜同毛筆和紙墨前往。近藤就一邊喝著酒望著海寫了近100張,從中篩出一張作為封面字樣。

近藤真彥在2010年欢庆出道30周年之际,榮獲第52回日本唱片大賞的最優秀歌唱賞。近藤在1981年以《悠然銀光中》獲得最優秀新人賞,1987年更以《愚者》獲得大賞,因此成為史上第五位獲得日本唱片大賞三大主要獎項的音樂人,也是第一位非演歌歌手締造這個紀錄。


❤❤❤~~~
昨晚到日本大使馆出席日本超级房车赛大马站的欢迎宴,没想到会重遇当年跟雪琳到雪邦赛车场苦候才获见、接受专访的近藤真彦,说不上是粉丝铁丝或钢丝,却大有惊喜。等啊等,过了原定的7点半,才见到他出现。
原来他的个子不是那么高,仪式开始时,我就站在他身后,不敢逾矩跟他说话拍照,因为大使等人在演说,不得心有旁鹜,以免失礼。
所幸在仪式之前,我在日本大使官邸外参观一辆展示赛车亚洲惊雷(Thunder Asia)时,跟GTA的负责人聊过了,后来开口要求在仪式后访问近藤真彦也没有被拒。哈,近距离访问了。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开。
自觉有职业病,喜欢多问,像个记者,有了料就忍不住想写。我一直也引以为豪的是,随时可以问出好料,随时可以上网加料,随时可以下笔不求人。以下这篇稿,就贡献给雪隆版吧
近藤真彦,缘未尽呢!
❤❤❤~~~

(图片提供:大马NNA)前排左起坂東正明(GTAssociation董事长)、 大使夫人中村安娜、日本驻马大使中村滋、新闻、通讯与文化部副部长拿督佐瑟沙朗伉俪、 JP Chin(JP Performance Motorsport主席)、 TJ Chin(JP Performance Motorsport董事经理)。 后排左起:吉田广树(Thunder Asia Racing, 赛车手)、 Fairus Fauzy(Thunder Asia Racing, 赛车手)、 Raja Zaini(Thunder Asia Racing監督)、 平手晃平( Lexus Team Zent Cerumo赛车手)、 立川祐路( Lexus Team Zent Cerumo赛车手)、 Ronnie Quintarelli(MOLA赛车手)、 柳田真孝(MOLA赛车手)、 鈴木亜久里(AUTOBACS RACING TEAM AGURI監督)、 近藤真彦、 舘信秀(Lexus Team, Petronas Tom’s/Team Owner)。

雪邦赛车场追风逐梦


(吉隆坡8日讯)2012年日本超级房车(Super GT)巡回赛大马站将于明后天正式引爆,与风竞速、与热浪抗衡的各国赛车手摩拳擦掌,要在雪邦国际赛车场与梦展翅飞翔。
今年的日本超级房车赛共设8站,前两站为岡山和富士,第3站来到大马雪邦,大马也是唯一在日本以外的国家举行的赛事。超级房车赛分为GT300和GT500两个级别,车迷除了能观看精彩刺激的比赛之外,也可以参与一系列活动,包括车展、街头表演、演唱会、车模选秀赛、名车集会和BMX脚车挑战赛等。

欢庆“向东政策”30周年

驻马大使中村滋在欢迎宴上说,日本超级房车赛成自2000年在雪邦开赛以来,今年是第13个年头,适逢大马推动“向东政策”30周年纪念,超级房车赛列入系列庆典之一,具有双重意义。去年他在雪邦体验了风一般的赛事,以及热浪袭人的盛大场面,今年精彩可期。
负责协调超级房车赛的黑田麻衣子说:今年共有37支车队参加大马站的赛事,创下新高,预计将吸引8万人观赏,除了大马人,也包括新加坡和泰国的赛车迷。
她说:去年东日本大地震影响了观赛人次,大家都没有心情,不过今年回复了热潮。在日本,F1仅有一站,观赛人数高达百万,而日本超级房车赛每站赛事可吸引5万至8万名观众,一年8场赛事,一波接一波的赛车热潮长达10个月,席卷日本而至大马等区域国家。
她认为,超级房车赛的魅力在于赛事更具挑战性。F1是一人一车,车技好就占了优势,可是超级房车有两位车手,必须建立团队默契,起着互补作用,也要慎思策略,才有机会胜出。对于车迷来说,超级房车赛有更多资讯和新知待发掘。
大马站其中一支队伍亚洲惊雷(Thunder Asia)是日本赛车手吉田广树和大马赛车手Fairuz Fauzi搭档出赛,在雪邦车道体现马日友好情谊。

近藤车队风行雪邦

素有雪邦大师之誉的近藤车队,一如往年依约而来。这支队伍在雪邦赛道的历史战绩不错,极可能是一匹黑马,而车队总监正是横跨日本乐坛及赛车领域的近藤真彦。这13年来,他每年必定来马参赛,首两年是亲身上阵,后来被调升为车队总监,负责车队的大小事务。
近藤真彦在日本乐坛的成绩有目共睹。2010年迎来出道30周年纪念的近藤推出新歌《乱如麻》,获得第52届日本唱片大赏颁发最佳歌手奖。他分别于1981年及1987年夺得日本唱片大赏颁发最佳新人及唱片大奖,也是继北岛三郎、都春美、细川贵志、冰川清志等,第5位获得三冠的歌手,也是第一位非演歌歌手获得这项殊荣。
在赛车方面,近藤印象最深刻的是七度在法国利马赛车场竞技。利马车赛与第一方程式及印第安纳500系列车赛并列世界三大赛车盛事,自1923年开始,每年6月举行的“利马24小时耐力赛”被喻为最艰苦的单项赛。“如果没有相当的实力,不可能参与利马赛车。如果没参加过利马车赛,就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赛车手!” 
连续13年来马参与超级房车赛,问近藤对吉隆坡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他答:“咖哩,每次来必定要吃……”
吃得了印度咖哩的辛辣、熬得住雪邦赛车场的酷热,各国赛车手以体能跟大自然进行极限挑战,雪邦赛车场势必有连场好戏。
(原文刊于9/6/2012《雪隆版》)

那一年,我和雪琳一起到雪邦赛车场等着专访近藤真彦,也许是担心语言沟通的问题,也可能是大明星的架子,他让我们苦等了很久,两个女人傻傻地站在他们的车房外,直到他的同僚看到我们,回转头向休息间说了句日语:“お嬢さんが待ってる……”才见他施施然走出来。在简短的访谈过程,雪琳充当摄记,我顺着她写好的提问一句一句问,他一句一句答,直到我们提起感情的事,经理人喊cut,虽然那时他正从吊儿郎当的神情转向专注、双眼亮了,可惜就此停止了……。
欢迎宴仪式一完成,我就趋前递名片,说起当年访问的事,他问是哪一年,我也不记得了,只记得“一直在等候”,他听了笑起来。这个惊喜,让我不虚此行,访问完毕,满心欢喜的离开~%*_*%~
亚洲惊雷(Thunder Asia)车队将由日本赛车手吉田广树和大马赛车手Fairuz Fauzi搭档出赛,体现马日友好关系。

日本大使中村滋及夫人中村安娜在大使官邸外展示的赛车前拍照,我胆粗粗地凑前要求合影。

原来美丽的日本超级房车皇后早在5月22日到报社宣传,一位日本美后,一位大马美后,果然是香车美人~❤

2012年6月5日星期二

云淡风轻:那些年,我们一起编写的日子


“阅读大马升华版”书展上周日落幕,在诸多海外作家的作品当中,引起我莫大兴趣的是杨照、马家辉及胡洪侠合著的《对照记@1963》。

有别于张爱玲的《对照记——看老照相簿》,分别出生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三位同龄男子,谈了好几年才落实以回忆相互对照的出版大计《对照记@1963》,精选华人社会50年来30个日常生活词汇,以“异质异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写出共同话题下三人的切身故事,相互对照半个世纪以来两岸三地的沧桑变化。

对照编辑年代

我在台湾杨照和香港马家辉的行文中,对照了我当编辑的年代,饶有趣味。

杨照在《躬逢其会的报业盛世》写道:“那是台湾报业大爆炸的时代,两大报激烈竞争,副刊独大,也是文学奖大放异彩的时代。高信疆主持《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天天有新想法新写法;《联合报》由痖弦领军,把‘联合副刊’办得有声有色。

“那真是个‘屁股转做前锋’的怪异状态,许多读者拿到报纸,先打开副刊,读完副刊才回头看前面的‘要闻’版面,心中明白,‘要闻’版面再怎么重要的新闻,不会有副刊文章精彩新鲜。”

台湾副刊的盛世,是我当副刊编辑时最羡慕的。每天翻阅从机场载回报社的台湾报章,一张大大的插图带出了整版副刊的精华,成了文学飨宴的第一道美味拼盘,那张图,是“报屁股”的亮点。

是的,只有报人才说“报屁股”。拿人家的屁股当脸皮,就是当年副刊的“剪刀政策”,剪得快、剪得好,就能发挥最高的经济效益。我每天苦于载报专车来得比别人慢,报章到手还得打字,根本赶不上截稿时间,慢了一拍就迟了一天见报,后来毅然放下大剪刀,开始策划本地色彩的文章,开拓自己的路。

20多岁的小编负责中年读者群最爱的《商余》显然是不讨好的,在我摸索的过程中,很快被人喊cut,奉旨改编娱乐版了。无论如何,回想当年的努力,依然温馨美好。

未曾编过马版

在日本报社,每个人都会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刚入行的,必须从外围做起,熟悉地方新闻三五年后才回到总社。当记者的也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拍照技术,然后可能转做编辑、专题记者等等,有所专,也能全方位发挥才能。

我是幸运的,尽管跟升职调薪无关,我当过不同版面的编辑,全国及地方新闻版、副刊、娱乐及经济版,连体育和国际新闻也曾编过,到头来只差一个赛马版没编过。

马版有什么乐趣?我不赌马,基于好奇心,曾想要编马版,跟马家辉与“马版”结缘是截然不同的心情。

原来马家辉的父亲是某报总编辑,曾用笔名撰写马评专栏,十年如一日,有人代劳到马场看晨操,然后拨电向他父亲 “报料”,父亲写稿,他则负责送稿到两家报社,直到有一天,父亲因故嘱他代笔,他唯有从命,发表了生第一篇、以父亲笔名撰写的马评,阅报时暗暗萌生“继承父业”的荣誉感……。

原上草、疾如风,是当年《南洋商报》的马评专家,跟马家辉爸爸的角色一样,探了情报就在报端为马迷提供“独家贴士”,辉煌一时。而今马版已走入报社历史,可是“马上风光”随着马家辉的文章再次浮现脑海。

(原文刊于7/6/2012《言论版》)